治疗鱼病选择药物的依据

发表时间:2023/12/11 13:33:35  作者:孟思妤 孟长明 陈昌福  浏览次数:1410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1 依据药物的抗菌谱

从患病的养殖鱼类中分离病原菌,进行革兰氏染色和鉴定其种类后,根据不同药物的抗菌谱,就可以大致明确什么抗菌药物可能是治疗某种疾病的有效药物,如在兽医中才用氨苄青霉素治疗由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采用盐酸多西环素等治疗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感染。首先,可以从药物的抗菌谱中选择病原菌比较敏感的几种抗菌药物。

最近,人们注重将具有较广抗菌谱的抗菌药物作为渔药的研究开发对象,即希望用一种药物就可能对多种病原菌有效。现在,已经研制出来了一些同时对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病原菌都有抑菌作用的药物。

2 致病菌药物敏感性测定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AST)简称药敏试验(或耐药试验),旨在了解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或耐受)程度,以指导药物治疗中合理选用抗生素药物的微生物学试验。某种抗生素如果能以很小的剂量抑制、杀灭致病菌,则称该种致病菌对该抗生素“敏感”。反之,则称为“不敏感”或“耐药”。为了解致病菌对哪种抗生素敏感,以合理用药,减少盲目性,就应该进行对致病生物进行药敏试验。致病菌的药敏试验大致过程是:从患者的感染部位(病灶)采取含致病菌的标本,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于一定条件下纯化培养菌株。如果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完成药敏试验,就可将分别沾有一定量各种抗生素的纸片贴在培养基表面(或用不锈钢圈,内放定量抗生素溶液),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抑、杀菌结果。由于致病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在药物纸片周围便出现不同大小的抑制致病菌生长而形成的“空圈”,称为抑菌圈。抑菌圈大小与致病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成正比关系。因此,可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有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最近已有自动化的药敏试验仪器问世,可以使药敏试验更加迅速、准确。

对水生动物致病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不仅可为科学地选择治疗药物提供重要参考,避免渔用药物的滥用或者误用,而且通过监控病原菌的耐药性变迁,还可用于评价研制渔用药物中新药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等药效学特征。目前,在水生动物疾病防控中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比较普遍,致使抗药致病菌急剧增加,甚至因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大量杀伤了水生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失去微生物的相互制约作用,从而使一些少见的或一般情况下的非致病菌大量繁殖,引起所谓“二次感染”的情况屡有发生,给药物治疗水生动物感染性疾病造成人为的困难。因此,在水产养殖中提倡对水生动物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对于做到精准用药和坚持合理用药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常用的药敏试验方法有: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稀释法、E试验、检测细菌耐药性的方法。稀释法又可分为液体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在人医和兽医方面,检测细菌耐药性的方法还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ER)的检测、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P)的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检测和β-内酰胺酶的检测。对于水生动物致病菌药敏试验主要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和稀释法进行。

如果选用的抗菌素对某种致病菌没有抑制作用,使用后就不可能获得对疾病的治疗效果。然而,即使某种抗菌素能抑制某种致病菌,不同的致病菌对同一种抗菌素的感受性也是存在差异的。因此,为了达到药到病除或者获得对疾病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筛选病原菌敏感的抗菌素作为治疗养殖鱼类疾病的药物是很有必要的。现在,研究者们采用在养殖现场分离到的养殖鱼类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时,已经发现有些菌株对某些抗菌素失去了敏感性,或者感受性已经下降了,这就是因为病原菌对这些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

病原菌对药物的感受性一般都是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表示。即每升(L)培养基中的抗菌药物以毫克(mg)表示,作成倍比稀释系列,当接种在培养基中的病原菌被完全抑制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表示药物对致病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

测定从患病养殖鱼类中分离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是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的关键。但是,开展这个工作要求有一定的试验条件,而且要求操作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试验技能,因此,尚不具备这种试验条件的养殖单位和个人可以委托有条件的研究单位协助完成这项工作。

3 抗菌素的作用方式

在药物疗法中使用的各种抗菌药物都是能对细菌的细胞产生作用,而对养殖鱼类和人体的细胞不会产生危害的,这是因为药物具有选择性毒性的缘故。在选择抗菌素类药物作为养殖鱼类疾病的药物时,首先要了解这种药物的作用原理。除了要明确该药物的作用原理外,还应该弄清楚药物对病原菌究竟是抑菌作用还是杀菌作用,这些问题对于确定药物的投予量和投予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

药物对病原菌的抑菌和杀菌作用的机制有所不同。使用具有抑菌作用的药物后,病原菌的数量不会减少,药物在养殖鱼类体内以有效的药物浓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因为药物只能抑制病原菌的增殖,最终还要依靠机体的免疫防御机能的作用使疾病痊愈。而具有杀菌作用的药物则是通过直接杀死养殖鱼类体内的致病菌而产生治疗效果的,当然,最后清除死亡的致病菌也是需要免疫系统参与的。

由于抑菌和杀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使用具有抑菌作用的药物就必须要使药物的有效浓度在养殖鱼类体内维持一定的时间,需要准确计算初次用药量和再次使用的维持量。使用杀菌作用的药物,则不需要考虑药物在养殖鱼类体内维持一定时间的杀菌浓度。

在抗菌类药物中,通常将磺胺类和抗生素类药物定为具有抑菌作用的药物,而将呋喃类药物定为具有杀菌作用的药物。不过,当大剂量的使用抑菌性药物时,其药物也会显示出杀菌效果。所以,药物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只是使用剂量的差异,而不存在本质的不同。
4 第一次选用药物和第二次选用药物

在养殖鱼类的养殖过程中,由于多次使用同一种药物,会导致病原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最后形成具有抑、杀菌效果的药物越来越少局面。如果通过对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在疾病的治疗初期就选用病原菌最敏感的药物,就可能随着病原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而无法再获得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使用药物治疗养殖鱼类的疾病之前,就应该根据药物的种类和特性,决定不同药物的使用顺序。譬如,将磺胺类和抗生素类等比较容易引起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的药物作为第一次选用药物,而将对已经产生耐药因子的耐药性病原菌也有杀菌效果的合成抗菌药物,如萘啶酸、噁喹酸和吡咯酸等作为第二次选择用药物,只对第一次选择药物失去疗效的情况下使用。在决定使用药物的顺序时,最好是能将磺胺类药物作为第一次选择用药,抗生素类药物作为第二次选择用药,而将各种化学合成药剂作为第三次选择用药,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这种用药顺序在养殖鱼类疾病防治实践中也不是绝对的。

虽然病原菌对萘啶酸等第二次选择用药物不会产生耐药因子,但是病原菌能很快获得对这些药物的短期耐药性。因此,在实际防治养殖鱼类疾病时,应该严格控制这类药物的使用次数。当第二次选择用药物失去效果后,还必须从第一次选择使用的药物种类中筛选有效的药物,由于病原菌对药物的耐性程度每年都会不断地变化,当磺胺类和抗生素类药物停止使用一段时间后,病原菌又可以恢复对这些药物的敏感性。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