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用疫苗口服免疫途径的研究概况
随着疫苗产业的不断发展,鱼类免疫逐渐产生了注射、浸泡和口服3种途径。本文从免疫机理和提高免疫效果等方面对注射免疫途径进行综述,同时对水产疫苗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1.口服疫苗
目前,口服疫苗的使用方法分为两种:涂在饲料表面和直接混入饲料,疫苗通过进入鱼体内达到免疫保护的效果。其优势较为明显,不仅使用方便,对鱼体影响小,而且不受鱼体大小、时间、地点等影响,降低了劳动强度。另据相关报道,口服免疫能有效提升鱼体免疫力,疖疮病疫苗、弧菌病疫苗、类结节症疫苗等能得到预期效果,达到免疫水平。然而口服免疫产生的问题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免疫效果不够好,尤其是与浸泡免疫相比,会产生摄食量大的鱼浪费疫苗,摄食量不足的鱼无法得到足量的疫苗(Quentel C等,1997)。Johnson等(1981)用灭活的弧菌疫苗通过肛门插入法免疫红大麻哈鱼,获得了良好免疫效果。该发现为口服疫苗提供了不同的接种路径。为了让其在后肠发挥充分效果,专家们采取各种技术和方法,来减少消化酶和胃酸对疫苗的破坏,提升其作用时间,充分引起鱼体的免疫应答,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2.口服免疫的机理
鱼类虽然是低等脊椎动物,但它仍具有较为完善的免疫系统,在鱼的肠道中,尤其是后肠中分布着大量的淋巴细胞(Dal mo R A等,1997)。Quent el等(1997)研究表明,在鱼的整个肠道中都存在淋巴细胞,主要包括巨噬细胞、粒细胞和浆细胞3种细胞,而且真骨鱼类的头、肾、脾、胸腺、消化道的淋巴组织、血液和淋巴是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器官与组织(Neal e N T,1971;Ell is A E,1977;Rij ker s G T等,1980)。Abel l i等(1997)通过单克隆抗体技术,应用胸腺细胞在舌齿鲈的肠道中检测到了淋巴细胞的存在。但是抗原具体是在鱼体消化道的哪个部位被吸收,则众说纷纭。Companj en(2005)证实,鱼类抗原的摄入与加工的功能区主要在后肠,进入后肠的抗原被巨噬细胞摄取,诱导鱼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同时Gr ove等(2006)也表明了大西洋比目鱼的后肠、鳃等组织含有IgM细胞。而且,也有研究表明,越靠近肛门的地方,其淋巴细胞的数量越多(Abel l i L等,1997)。Daml o等(1997)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认为抗原是在前肠被吸收的。尽管如此,目前普遍认为后肠是鱼类摄取抗原的主要部位(Pr ess C M等,1999)。
鱼类的肠道黏膜层可分为上皮层和固有层两层(Pr ess C M等,1999;Four nier-bet z V等,2000)。而且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白细胞主要存在于肠道黏膜层的固有层中(Mc Mil l an D N等,1997)。Rombout等(1993)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在鱼的后肠上皮层中存在大量的Ig-细胞,而在固有层中,则主要分布的是Ig+细胞。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在大菱鲆的肠上皮中主要分布的是Ig-细胞,而固有层却主要含有大量的Ig+细胞(Four nier-bet z V等,2000),也有报道称在中肠的上皮层分布有Ig+细胞(Scapigl iat i G等,1996)。为了研究鱼类是否存在T、B淋巴细胞,Sizemor e等(1984)从外周血细胞中分离出能与LPS作用的SmIg+细胞,当有辅佐细胞存在时,则SmIg-可与ConA作用。也有研究者用Per ol l不连续梯度的方法对褐鳟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分离发现,分布于低密度、表面光滑并且对PHA刺激敏感的淋巴细胞可能相当于人类的T细胞,而相反,分布于高密度、大多表面被毛的淋巴细胞可能相当于人类的B细胞。随着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Secombes等(1983)、Xia等(1993)、Par t ul a等(1999)、Scapigl iat i等(2000)研究均表明鱼类存在相当于哺乳动物的T、B细胞的两类淋巴细胞。T细胞分布在肠黏膜的上皮层中,而B细胞则分布在肠黏膜的固有层中来参与黏膜免疫应答反应。
鱼类黏膜免疫反应是否能够独立地完成局部特异性的免疫应答,针对这一问题,有着不同的说法。Quent el(1997)认为鱼类口服免疫既能产生局部的黏膜免疫,同时也可引起全身的免疫反应。黏膜免疫在鱼类的疾病防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罗晓春等(2005)对斜带石斑鱼黏膜组织结构(皮肤、鳃、眼角膜、前肠及后肠)进行研究表明,杯状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免疫相关细胞存在于黏膜组织中,具有黏膜免疫独立应答基础。Pr ess等(1999)均认为在真骨鱼类肠道黏膜淋巴组织中有不同种免疫细胞,保障鱼体各个部分能独立完成免疫反应。Maki等(2003)也发现斑点叉尾鮰血清和黏液分泌物中抗体的产生是不同步的。虽然口服免疫既能引起黏膜免疫反应,也能引起系统免疫反应。但是,一般认为口服免疫以黏膜免疫为主。
虽在鱼类的免疫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目前,鱼类口服免疫转运机制却不是十分清楚。一些研究表明蛋白或者抗原由后肠上皮细胞以吞噬的方式吸收。Str and等(1997)也认为后肠上皮细胞以内吞方式摄取大分子抗原,小分子可溶性抗原物质可经肠黏膜细胞间隙渗入血液中,而大分子颗粒抗原则先由巨噬细胞吞噬到细胞中经过加工以后,转运到相关的淋巴组织或细胞中,然后运输到循环系统,最后经血液或淋巴液转运至淋巴结产生相关的免疫应答反应(Schep L J等,1999)。另据相关研究,许多真骨鱼类后肠的巨噬细胞也有胞饮作用。
(西南渔业网摘选文章)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