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黑鲈虹彩病毒的诊断与防治
大口黑鲈是非常有代表性且发展空间巨大的特色淡水鱼之一,随着大口黑鲈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的成功,大口黑鲈养殖业得到较快发展,我国大口黑鲈年养殖产量已突破70万吨,与此同时病害问题也日益严重。大口黑鲈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细菌病和寄生虫病。其中,病毒病流行快、发病率高,并且目前尚无有效控制措施,严重影响大口黑鲈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养殖大口黑鲈发生大面积的暴发性流行病,导致大口黑鲈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的损失。目前大口黑鲈的养殖产量较大,主要养殖区均有发病,夏季高发,发病时水温为25~30℃,危害成鱼,致死率高,给大口黑鲈鱼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该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将重点介绍大口黑鲈虹彩病毒病的疾病特征及相关防控建议。
1. 病原生物学特征
大口黑鲈虹彩病毒属于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蛙属虹彩病毒是虹彩病毒科中成员最多的属。大口黑鲈虹彩病毒在温度为28~30℃,能够在大口黑鲈心脏细胞、蓝太阳鱼鳃细胞、胖头鱥肌肉细胞等多种鱼类细胞系上增殖,并且引起细胞病变。对有机溶剂敏感,如用乙醚处理后,病毒的传染性显著降低,但对次氯酸钠、碘复合物等消毒剂具有一定抵抗力。大口黑鲈虹彩病毒主要通过水平传播和扩散,人工感染实验和孵化场还未发现垂直传播的病例。感染大口黑鲈虹彩病毒主要是通过在水体里接触病原或者食入带病鱼饵,病毒感染恢复的鱼通常也是病毒携带者,也是病毒的传播源。除了鱼类,实验室感染试验证实,大口黑鲈虹彩病毒在两栖类和禽类中可以存活,水陆传播大口黑鲈虹彩病毒存在可能。
2. 流行及临床病理特征
1991年,大口黑鲈虹彩病毒首次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患病大口黑鲈体内发现,随后几年大口黑鲈虹彩病毒病相继在美国的亚拉巴马州、佐治亚州和密西西比州等20多个州暴发,并传播到欧洲等地区,美国源大口黑鲈虹彩病毒感染宿主范围广泛,涉及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近百种水生动物,已在多个鲈科鱼类中检测到,但大口黑鲈为敏感宿主,感染后呈现明显临床症状和较高的死亡率。2008年,大口黑鲈虹彩病毒首次在广东地区发现,随后在全国各地频繁暴发,目前该病是我国大口黑鲈养殖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大口黑鲈虹彩病毒全年均有发生,一般在夏季暴发,主要发生在25~32℃高水温期,30℃水温最容易暴发该病,发病率达到30%,病死率最高可达60%,死亡率与养殖密度、水质、天气、用药和人为操作(如过塘、加水)等关系密切。大口黑鲈虹彩病毒可感染几乎所有规格的大口黑鲈,对中小规格鱼种危害最大、致死率最高。
不同规格的大口黑鲈感染大口黑鲈虹彩病毒的症状差异很大。小规格苗种(3~5cm)感染,常见病鱼腹部中央有红点;大规格苗种(6~10cm)感染,则以体表大量斑点状溃疡灶或头部、鳃颊红肿出血为主,有时可见肝脏出现白斑(不同于诺卡氏菌感染引起的肝脏结节,此白斑仅出现于肝脏,且触感较滑);中成鱼阶段(50~200g/尾),则以体表大面积深度溃疡为主,但往往由于存在其他病原混合感染而表现出多种复杂的症状。病理分析发现,患病大口黑鲈病灶出现严重坏死性肌炎,坏死的肌纤维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肝内可见多灶性坏死,在坏死区可见肝细胞核固缩及细胞碎片分布;脾脏细胞广泛性坏死伴淋巴细胞减少;肾内肾间质坏死,肾小管上皮变性坏死。
患病大口黑鲈体表症状
3. 疾病诊断
(1)临床症状诊断。患病的大口黑鲈一般表现出嗜睡,食欲不振,游动缓慢,有溃疡和肌肉坏死等溃疡综合征的典型症状,体表可见多处溃烂及出血点,鳍条基部、尾柄处红肿出血。解剖可见鱼鳔膨大,布满红色气腺,有时鱼鳔中有黄色或褐色蜡样分泌物。脾脏肿大,颜色暗红发黑,肝脏发白并有出血点。大口黑鲈虹彩病毒可以导致大面积鱼暴发死亡,也有部分鱼并不表现任何症状,呈隐性带毒。
(2)病毒分离培养。大口黑鲈虹彩病毒广州株感染胖头鱥肌肉细胞8h后,细胞间隙变大,细胞贴壁程度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可见细胞形态缩小,有少量的圆形细胞变亮;感染12h后,部分区域出现小的空洞,少量细胞死亡脱落,漂浮至上层液体中;感染16h后,小空洞逐渐增多;感染20h后,小空洞边缘的细胞逐渐脱离,此时上层液体已经浑浊,漂浮着大量死亡细胞;感染24h后,仅剩约20%的细胞贴壁,视野中可见大空洞形成网状。同时,未感染的阴性对照组细胞一直呈单层生长,形态正常,贴壁状态良好。
(3)电镜检测。大口黑鲈虹彩病毒颗粒呈二十面立体晶格状排列, 并且可见具有衣壳和核心的成熟病毒颗粒和正在装配仅有衣壳的未成熟病毒颗粒,细胞核出现核物质边缘化。
(4)核酸检测。普通PCR检测方法:提取病鱼组织的DNA,采用大口黑鲈虹彩病毒检测引物(可选择上游引物F:5'-TATGTGCTCAACTCTTGGCTGGTC-3'和下游引物R:5'-CCACGATGGGCTTGACTTCTCC-3',扩增片段大小为475 bp)PCR扩增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有无目的条带即可判定,也可进一步测序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比对确定病毒种类。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提取病鱼组织的DNA,采用大口黑鲈虹彩病毒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通过Ct值大小即可判定是否感染大口黑鲈虹彩病毒。
4. 疾病防控措施
目前,无防治大口黑鲈虹彩病毒病的有效药物和疫苗,苗种检疫及感染初期的正确处置是控制该病暴发的主要措施。
(1)加强苗种检疫,选购无携带病原的苗种。在放养鱼苗前,务必进行苗场检疫,检测大口黑鲈常见病毒如大口黑鲈虹彩病毒、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大口黑鲈弹状病毒等,选购无携带病原的苗种。
(2)加强日常的防护工作。在养殖过程中,一方面,以微生物制剂等调水为主,尽量避免换水,如确需换水,应先了解近期周边有无发病池塘排水,确保在水源质量良好时进行,换水后及时使用复合碘等进行水体消毒,以免从水源感染。另一方面,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尽量避免使用冻虫、冰鲜浆等不洁饵料,这些饵料存在一定的携带病原风险,也容易引起鱼体消化不良,降低免疫力,从而诱发病害。此外,环境的剧变,如水温的升高、溶氧含量偏低、拉网刺激等,会引起鱼体的强烈应激,也容易导致鱼体抵抗力下降而暴发病害。建议可定期拌喂保健成分,以增强鱼体体质,同时在强应激事件前后泼洒牛磺酸、维生素C等,也可一定程度减缓鱼体的应激,减小发病风险。
(3)疫苗保护。目前,国内不少科研机构在攻关大口黑鲈虹彩病毒、大口黑鲈弹状病毒等常见病毒疫苗。据报道,实验室内验证大口黑鲈虹彩病毒灭活疫苗对大口黑鲈免疫保护率约为18%~23%,而大口黑鲈虹彩病毒的DNA疫苗效果相对较好,对强毒株的人工感染存活率可以达到60%以上,但尚未有大口黑鲈虹彩病毒的疫苗产品上市,在养殖过程中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策略,加强日常管理与防控工作更为关键。
来源:科学养鱼杂志社
作者: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苏友禄
(备注:本知乎号"刘文俊"欢迎您的光临!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本文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