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抗苗”是一个不准确的概念

发表时间:2025/03/01 15:40:12  来源:中国水产  作者:何建国   浏览次数:909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讲水产里的故事,用养殖人的语境,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

“高抗苗”是一个不准确的概念。病毒、细菌、寄生虫、环境胁迫均可导致对虾死亡,一个品种(或虾苗)不可能既抗病毒感染,又抗细菌和寄生虫感染,同时还耐环境胁迫。以对虾而言,有大量研究数据表明:抗病毒病的虾苗容易发生细菌性疾病,反之,抗细菌性疾病的虾苗容易发生病毒病,耐环境胁迫的虾苗容易发生白斑综合征。因此,市场上普遍使用的“高抗苗”概念是误导养殖者的信息。

不同的养殖模式需要不同的专门化品种,得到越来越多产业界同行的认同。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模式需要生长快、规格均匀、耐密度胁迫的无特定病原(SPF)的专门化品种,携带传染性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虾苗不适合在工厂化养殖模式中使用。同样,在池塘集约化养殖模式下,因为IHHNV感染会导致对虾生长缓慢,甚至长不大,所以也不适合采用携带IHHNV的虾苗。

而低密度的养殖模式因受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影响较大,在北方地区多采用抓大留小、多次轮捕收虾的模式,个体生长规格不均一的对虾品种更适合这种轮捕模式。这是因为在同一个群体中,生长快的对虾先收捕,待小规格的虾苗生长到一定规格后再次收捕,不仅产量较个体生长规格均匀的品种高,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使养殖者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但是,轮捕模式中对虾个体的不均匀生长是健康虾苗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而携带IHHNV的虾苗因生长缓慢造成的个体差异和高畸形率,会严重影响对虾产量和市场销售价值。

(文章摘编)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