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鳃出血的十年回顾

发表时间:2019/08/04 21:51:19  浏览次数:3883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1、鳃出血的发病特征及发展史


鲫鱼“鳃出血病毒”,学名:鲤疱疹病毒Ⅱ型,是第2个从鲤科鱼类中分离的疱疹病毒。其主要特点为:发病鱼种为鲫鱼,同塘其他鱼不发病,发病鱼体规格偏大,小鱼种(100克以下)上较少,可能与发病流行期的病毒浓度有关。发病症状:病鱼食欲减退、离群独游;检查濒死鱼,眼球突出,眼球及下颌、胸鳍基部点状充血,病鱼捞出水面后,跳跃中有大量血液从鳃部流出,部分发病鱼体侧线鳞以下部位发红;解剖发现,内脏黏连,肝脏充血严重,部分鱼有黄色半透明腹水;最典型的特征为死亡的鱼鳃盖上有一红斑(养殖户俗称“美人鳃”)。


CyHV-Ⅱ被首次报道是在日本西部养殖的金鱼中,死亡率几乎达到100%。之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相继发生该病,观赏鱼的国际贸易很大程度上促使了该病的迅速传播。2008年,鳃出血首发于射阳金海岛养殖场,2009-2010年该病零星发生于江苏省射阳县鲫鱼养殖池塘,并引发大量死亡。2011年的8月下旬,这种疾病在射阳开始呈大面积暴发的态势,2013年在盐城地区(射阳、大丰、盐都、东台等地)全面暴发,成为近几年困扰苏北地区异育银鲫养殖的最主要的病害之一,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打击了养殖户的信心。

虫见愁 | 鲫鱼鳃出血病成为水产业的“不治之症”!我们该怎么办?

2、发病特点总结


鳃出血病十年的历史,发病特点也在逐年产生新的变化,通过长期的摸索与研究,现总结其现阶段的发病特点:①流行时间加长。此病流行时间为4-6月和9-11月,流行水温15~30℃,在20~28℃时较为严重,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发病周期更长,从4月初开始发病,11月底还在发病(水温低至10-11℃)。②传播方式为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有研究发现,在异育银鲫的卵细胞中检测到了CyHV-Ⅱ的存在,表明了垂直传播的可能性;水平传播的途径较多,包括水源、工具、发病鱼体、发病池塘等;最近的研究发现,在发病池塘中,鲫鱼体表黏液中检测到了CyHV-Ⅱ的存在,并且在鲢鳙鱼、青鱼、白丝鱼中也检测到了CyHV-Ⅱ,这些结果预示着CyHV-Ⅱ水平传播的可能性。③侵染类型广,水花、夏花、秋片、大规格鱼种及成鱼都能被感染,死亡率在90%以上。④致病宿主专一。只对金鱼、银鲫及杂交变种(异育银鲫、江都银鲫、日本鲫等)有致病性,对建鲤、罗非鱼、草鱼、鲢、乌鳢等无致病性。⑤潜伏期长。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显示,检测为阳性的携带鱼体与健康鱼并无明显的差异,病毒能够长期潜伏感染在鱼体内而不表现出任何症状,长期潜伏,条件适宜时扩增暴发。一旦发病,则速度快、死亡率高,无有效药物治疗。

虫见愁 | 鲫鱼鳃出血病成为水产业的“不治之症”!我们该怎么办?

3、多方面的科研努力及结果

为防治鲫鱼鳃出血,各大饲料厂、渔药厂、高校、研究所等纷纷组织人力研究,也做了诸多的努力,期望快速突破鳃出血病。在饲料的研究中,通过添加多种免疫增强剂以提高鱼体抗病毒感染的能力,但是效果有限;药品方面,针对性的内服保健药、外用药治疗,效果不明显,甚至市场上还出现过鼓吹包治鳃出血的消毒“神药”,结果证实基本无效果,且成本很高,严重地坑害了我们的养殖户;很多机构在疫苗、抗病毒的苗种方面也做了很多尝试,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也不明显。


养殖户通过多年的养殖经验及学习总结,养殖发病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也在尝试的新的方法,部分鲫鱼主养区尝试改变养殖模式来防病,例如草鲫混养、鮰鲫混养等。在调查的几个大的集中养殖区域,我们发现,混养塘上半年的发病率要比精养塘低,但是在下半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混养塘与精养塘的发病率都升高了,并且混养的优势不再明显。


虽然在鳃出血发病流行期,还没有特效药物来治疗,但是对于鳃出血正发病的塘口,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防控方案——“五停两改”(笔者在2013年提出),主要内容为:停止杀虫、停止消毒、停止使用抗生素、停止进排水、停止喂料、改善水质和改善溶氧,“五停两改”的防控方案在降低损鱼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效果,目前也被养殖户认可并广泛地使用,发病严重的塘口在采取无效后,仍然免不了清塘卖鱼。有的养殖户认为投喂率过高,会引发鳃出血,因此,在养殖周期中一味地控制投饵率,结果是鱼体长势慢,规格小,加上去年的行情低迷,无钱可赚,稍有发病损鱼就导致亏本。面对鲫鱼养殖如此严峻地形式,笔者也在积极探索,渴望找到新的出路,把盐城鲫鱼这张名片持续地做下去!

提出鳃出血防控思路假设?

从2009年盐城银鲫鳃出血病刚开始流行起,笔者就组织了相关研究机构进行了诊断,确诊为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Ⅱ)。随着这些年鳃出血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很多养殖户已连续养殖亏损,笔者感觉到情势逐渐严重起来,再找不到出路,恐怕银鲫在盐城地区就很少有人敢养了。但是,想要攻克鳃出血病难度太大,多少行业内的人士都在想办法,也做了很多地尝试,也不能凭一纸空谈解决问题,只有从基础研究理论出发,弄清楚鳃出血病的发病特点规律,不断地去探索总结。鳃出血病的病原是病毒体,具有侵染特异性,只感染鲫鱼致病,发病的根本条件是存在病毒,那就是说阻断了病毒的传播,建立隔离区,是不是就可以防止发病呢?

虫见愁 | 鲫鱼鳃出血病成为水产业的“不治之症”!我们该怎么办?

江苏、安徽很多区域大面积暴发了鲫鱼鳃出血病,此病主要症状是鳃部出血,还有内脏、鱼鳔、肌肉都有不同程度出血的情况。鲫鱼鳃出血的病原目前被鉴定为鲤科疱疹II型病毒(CyHV-2),目前行业内没有治疗的特效药,被行业内称为“不治之症”。

搜狗截图19年06月24日1002_4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6月8日,江苏地区的鲫鱼鳃出血病平均发病率已经高达50%以上,部分区域甚至是100%。鳃出血病已经成为影响鲫鱼养殖最严重的病害之一。

鲫鱼鳃出血病的病原虽然是病毒,鱼苗携带病毒是一方面的诱因,更主要的是鱼体自身免疫力下降和外界不良刺激造成鱼体继发感染是此病暴发的主因。

在鲫鱼发生细菌性疾病或者寄生虫病害时,大部分养殖户开始大量给鲫鱼内服外用抗生素、消毒剂、杀虫药等各种药物。药物的频繁滥用会损伤鱼体肝胰脏,造成鱼的免疫力下降,对病毒、细菌等病院的抵抗力差,再加上菌或虫感染引起的机械损伤,特别是虫体寄生形成的伤口,为病毒的侵袭提供了便捷入口,所以频繁杀菌杀虫后的鲫鱼非常容易感染病毒引起鳃出血。

搜狗截图19年06月24日1001_3

           我们都知道鲫鱼鳃出血病一旦发病无药可治,因此,这样的病毒性疾病,提前预防是最有效的手段。

     (公众号"科学养鱼"孙庆高  ,内容)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