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的低温期水霉病
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发生于因寄生虫寄生,拥挤、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水中的水霉菌游离孢子即伺机附着,于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坏死组织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更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表层的菌丝则向外延伸,形成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并于末端形成孢子囊,放出游离孢子到水中,经由水而传播各处。
下面介绍一下水霉病发生的几个主要原因:
1、拉网后处理不及时
进入冬季以后,部分养殖朋友会将池塘中达到上市规格的鱼卖掉,而不论是拉网还是抬网,大家均会将没有达到上市规格的鱼重新放入池塘中继续饲养,此时受伤的鱼如果没有及时消毒处理,随即便会被池塘中大量存在的水霉菌感染,患水霉病。
2、环境恶化
进入冬季以后,往往是养殖中后期,随着投饵量的不断累积,池塘底部粪便和残饵也不断增加,往往导致底质恶化,塘底缺氧,水体氨氮、亚硝酸盐超标等现象,此时如果水体“氮循环”受阻,过饱和氮气进入到鱼体血液或体表产生气栓,即发生氮气气泡病,最终留下伤口,而此时低温期池塘底部水霉菌大量存在,即引发鱼类患水霉病。
3、水体缺氧
进入冬季以后,以阴雨天气为主,光照弱,多数池塘水偏瘦,不利于保温,且水体本身产氧能力弱,水分层严重,水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鱼体质差,给水霉菌感染鱼体创造有利条件。
4、营养不良
随着气温和水温不断下降,鱼类吃料速度逐渐变缓,且消化利用率也逐渐降低,因此造成养殖中后期鱼类营养不良或消化受阻,最终导致鱼类体质虚弱、抗应激能力降低,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极易感染水霉菌引发水霉病。
目前治疗水霉病的选择还是比较多。单纯的水霉病我们可选择水杨酸醇溶液、二硫氰基甲烷溶液或复合丙烯基二硫醚溶液或五倍子末等全池泼洒或浸泡处理。
然而,从实际的养殖情况来看,每年的水霉处理成功率还是有限。这是什么原因呢?很多时候,水霉病导致水产动物死亡不仅仅是水霉,往往是真菌、细菌、病毒联合感染,抵抗力差、免疫力低,更主要原因是鱼体受伤来火上浇油,一发不可收拾。
因此,我们对于水霉病要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办法,那么如何预防水霉病呢?
1、条件允许在放苗前,彻底清塘减少水霉孢子。苗种投放时,减少损伤,使用少量碘或高锰酸钾或食盐浸泡鱼苗,减少鱼体自身携带的水霉孢子。
2、 精细操作,减少鱼体出现伤口的机率。如运输过程中,运输密度保持适量;放苗仔细操作,防止伤鱼;特别冷的天气不放苗,防止冻伤等;
3、苗种在越冬之前,有病的建议赶紧处理,最好不要带病越冬;越冬前一定要喂够饲料,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提高抗应激能力。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