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鲟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的初步研究

发表时间:2023/08/28 18:48:28  来源:水产养殖 2018年6期  浏览次数:3516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鲟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的初步研究

邱燕,梅广海

(海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 海安 226600)

嗜水气单胞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尤其是在水生环境中,一般可以和其他生物共存,但其致病性却一直未引起重视。随着近些年来,很多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疾病频繁发生,包括食物中毒、介水传染病、感染性腹泻、败血症等,其致病性已经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该文就以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为例,通过药敏试验的研究,初步探究其防治方案。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料的采集

取病死鲟鱼8尾、鲟鱼养殖池水样15份,2014年8月20日在海安县鲟鱼养殖基地采集。

1.2 主要试剂

培养基、BD Crystal阴性板条及药敏试验板条均购自南京菲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1.3 病鱼的剖检

肉眼观察鲟鱼体表变化,解剖病死鲟鱼,分析各内脏的病症。

1.4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鲟鱼表面和内脏组织以及养殖水样,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28℃恒温培养24 h,挑取单个菌落进一步纯化。

1.5 病原菌的鉴定

根据革兰氏染色结果,使用BD Crystal阴性板条来鉴定其生化特性,从而确定鉴定菌种。

1.6 药敏试验

对分离的三株嗜水气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将分离菌株制成1.5×108细菌数/mL的菌悬液,取0.1 mL注入药敏板条,28℃恒温培养24 h,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使用药物为: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甲砜霉素、盐酸环丙沙星、红霉素、盐酸土霉素和强力霉素。

2 结果

2.1 病死鲟鱼的剖检结果

病鱼体表症状不明显,鳃丝颜色变浅,肝脏颜色变浅,肠道肿胀充盈,剖开后内容物较少。

2.2 病原菌鉴定结果

共分离四种菌株,其中三株为嗜水气单胞菌,一株为大肠杆菌。

2.3 药敏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如表1显示,氟苯尼考和盐酸环丙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显示出较强的抑菌效果,红霉素和盐酸土霉素抑菌效果不明显。

表1 各种抗菌药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 mg/L

3 防治对策

对于该批鲟鱼发病情况,建议主要做好病情控制计划,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预防方法:水质处理与调控。定期换注新水,10~15 d一次;换水前后全池泼洒高稳维C,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5~1.0 g;换水3~5 d后,施用EM菌原露,降解池水有机物浓度。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环境应激。养殖期间,保持养殖环境安静,避免噪音、强光污染;在投喂饲料中适当补充维生素及矿物元素,保证投喂饲料的全价营养;定期消毒,及时发现、处置游动异常个体,尽早诊断与治疗。

治疗方法:“早诊断,早治疗”是有效控制鲟鱼嗜水气单孢菌病的基本原则。养殖场一旦发现某池鲟鱼摄食强度减弱,立即着手检测与治疗,明显降低了发病率与病死率。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鲟鱼嗜水气单孢菌病有一定的效果,实验室药敏试验结果证实鲟鱼嗜水气单孢菌的敏感抗菌药有氟苯尼考与盐酸环丙沙星,但生产实际用药经常与实验室结果出现差异,这可能与鲟鱼嗜水气单孢菌耐药性、病程时期等多种因素有关。为了提高药效,生产实际中可以采用:一是轮换用药,在一定时间内不使用同一种抗菌药,需要注意的是变换的抗菌药在化学上不能属于同一类型的药物,以免产生交叉抗药性。二是穿梭用药,是在同一个饲养期内,换用二种或三种不同性质的抗菌药,即开始时使用一种药物,生长期时使用另一种药物,穿梭用药的抗菌药在化学上也不能属于同一类型的药物。三是联合用药,将可以能配合使用的化学药物与中药按最佳比例配合,既可提高疗效,又可降低单一药物的使用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抗菌药耐药性产生的速度,保持了其对抗菌药的敏感性,减少了药物依赖与药物中毒的可能性。因此,生产中选择药物时不能仅靠经验,而要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或使用经过科学研究的复合制剂进行治疗,才能达到有效治疗、减少耐药菌出现的目的。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