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腹水病解剖观察与防治实例

发表时间:2024/08/14 16:09:50  来源:科学养鱼 2023年1期  作者:邰定敏,王金娜,陈毅,田渊  浏览次数:3253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大鲵是我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以及科研价值(陈云祥等,2009)。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具有得天独厚的野生大鲵资源,在广大干部、群众大力保护下,种群繁衍迅速,得到了农业农村部专家们的高度肯定。

在进行保护的同时,大鲵人工饲养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大鲵的各种疾病不断暴发,严重影响了养殖生产,给养殖农户造成了经济损失。

正安县某大鲵养殖场主要采取人工仿生态养殖池养殖和水泥池流水养殖两种方式,人工仿生态养殖池养殖以投放活鱼喂食为主,水泥池流水养殖以饲喂鱼片为主。养殖过程中,水泥池内的部分大鲵发生了以腹水为明显特征的疾病,经过症状分析和解剖观察,初步判断为腹水病。

一、发病情况

经测量、称重,发病大鲵体重1 000~2 500克、体长55~85厘米。据观察,发病初期病鲵摄食量较正常情况下明显减少、活动能力明显下降、反应迟钝、身体全部或部分浮于水面、失去平衡,严重时长时间趴在池底不动也不摄食。病鲵身体柔软、腹部膨胀有积水、体表有点状出血、四肢基部和尾部肿大(图1)。病鲵发病后一般3~5天死亡。

二、解剖观察

对病死的大鲵进行解剖,发现胸腔、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积水;肝脏为浅土黄色,左边明显肿大,剪开后呈粥样坏死;肾脏充血肿大,剪开后有大量水样血液,实质坏死;心脏贫血泛白,无血色;脾脏颜色正常;胃和肠道中都没有食物残渣,但肠道中存在大量黄色黏液(图2)。

三、诊断结果

经症状分析与解剖观察,初步诊断该养殖场大鲵所患病为腹水病。腹水病又叫胀腹病,是在目前发现的病害中对大鲵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各种规格的大鲵都极易患此病,如果发现不及时,很难将其治疗好(孙翰昌等,2012)。

图1 患病大鲵体表症状

图2 对患病大鲵进行解剖观察

四、病因分析

腹水病病因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饵料在投喂前没有进行消毒或消毒不彻底,饵料中携带的病原菌进入水体,导致抵抗力低下的大鲵感染发病。

2.投喂后未及时捞出未食用的饵料,导致剩饵在水中浸泡时间较长而发霉腐烂,水质恶化。

3.大鲵属于猎食性动物,当活饵从嘴边游过时,会迅速张开嘴将食物咬住并囫囵吞下。没有经过咀嚼,饵料直接在胃中进行消化吸收,可能造成消化不良。

4.日常管理中,没有根据大鲵生长需求合理喂食,饵料投喂过量,导致大鲵吃食过多引起腹胀(马亮东,2014)。

五、防治措施与建议

因引起腹水病的病原为条件致病菌,所以要想预防此病的发生,就要从改善大鲵的生活环境、提高大鲵的抵抗力着手。日常养殖管理中,必须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才能达到预防或者控制疾病发生的目的。

1.大鲵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养殖场需建在水源条件好、清洁无污染的地方,引入养殖池的水先要经蓄水池沉淀处理;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简单的消毒,避免病菌从水源进入养殖池。

2.养殖池是大鲵栖息和摄食的场所,也是病原体极易滋生的地方,养殖环境的好坏与大鲵的健康息息相关。投放大鲵前,可先用高锰酸钾10~15毫克/升浸泡养殖池30分钟,再用5%~10%的食盐水浸泡30分钟,最后用清水进行冲洗,确保养殖池以及养殖设施干净。

3.无论投喂的是活饵还是鱼块,首先应该确保饵料的清洁、安全、健康无病害,其次饵料大小要适口。投喂饵料前用5%~10%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再进行投喂;投喂饵料时尽量不要让光照、人为噪音等惊动大鲵,以免产生应激反应;及时清除残饵以及大鲵粪便等杂物,保持水质清新、干净。

4.对患病的大鲵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发现大鲵有腹水病后应该立即隔离,进行单独饲养,并将池水放浅,让病鲵的腹部能着于池底,以免消耗太多的体能。如果患病的为幼鲵,食用过量的饵料而引起腹胀时,在放浅池水后停食1~2天,症状会有所好转。若患病的为成鲵,内脏感染而产生大量腹水时,首先要用一次性注射器将腹水抽尽,然后再采用10万单位硫酸阿米卡星(0.2毫升/千克)和5万单位硫酸庆大霉素(0.3毫升/千克)的混合液进行腹腔注射,每天用药1次,1周左右即可治愈。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