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黏孢子虫病分析及防治方法
乌鳢黏孢子虫病分析及防治方法
孙清秀,魏延亮,王洪滨,王新叶,敬中华
(滨州市海洋发展研究院,山东滨州 256600)
为了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集约化养殖受到乌鳢养殖者的青睐,得到了不断发展和推广。但养殖密度的增大致使环境恶化,连续多代人工繁育造成品种退化、鱼体抵抗力下降、病害日趋增多,对生产的危害日趋严重。黏孢子虫病是近年来乌鳢养殖中较为严重的病害,给养殖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甚至使养殖生产失败。
一、流行情况
乌鳢黏孢子虫病的病原体主要为中华尾孢虫,乌鳢的各生长阶段均可发生此病,主要危害鱼种、成鱼。该病全国各地都有流行,发病季节为5-8月,偏酸性水质更易发生,严重时会引起鱼的大量死亡。
二、症状
幼鳢患病后,皮肤、鳃等器官上的胞囊以淡黄色居多,轮廓不清晰,发病严重时胞囊密集,可引起幼鳢死亡。皮肤或鳍条遭遇黏孢子虫侵袭时,病鱼的鳞片竖起、脱落,胞囊膨大破裂后使皮肤及皮下肌肉发炎、溃烂;黏孢子虫寄生于鳃部时,会造成鱼体呼吸困难并影响摄食,大量胞囊还会使鱼的鳃盖难以闭台。黏孢子虫刺激鱼的表皮组织增生,生成不规则的菜花状瘤状物。增生组织容易继发细菌感染,造成组织发炎,形成脓疮。
病鱼外在症状表现为体色发黑、形体消瘦、腹部肿大、离群独游、焦躁不安,有时漂浮在水体表层打转。解剖可见幼鱼、成鱼皆有腹水,颜色或略有不同。幼鱼肾脏中的胞囊数量相对较少,形状、颜色不一;成鱼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前肾、后肾皆被胞囊占满,肾脏形似圆柱体,整个肾脏基本毁坏,膨大的肾脏极大地挤压其他内脏空间,严重影响生理功能,最后腹水越积越多,直至病鱼死亡。
三、原因分析
1.放养密度大,鱼种质量差
养殖户为了追求高效益,鱼种放养密度往往偏高,如果技术水平、管理工作不能同步跟上,会造成鱼的大小、体质出现明显差异。个体弱小者由于活动、抢食能力弱,不能得到充足食物,抗病力减弱,更易感染疾病。乌鳢为凶猛性鱼,会发生同类相残的行为,食物不足时尤其明显。撕咬行为造成鱼体损伤,受伤严重者更容易引起细菌继发感染。高密度养殖增加了个体接触的机会,增加了传染的风险。
2.饲料质量差,投饲不合理
生鲜动物性饵料存放条件要求高,容易腐败变质;人工配合饲料在高温季节,特别是潮湿环境下容易发生霉变。人工配合饲料原料来源不可靠、营养不全面,饲料没做到科学投喂,就会导致乌鳢营养不良、抗病能力下降。
3.管理措施不当,水质调节不及时
随着鱼体的不断长大,养殖密度相对增大,若不及时进行分养,互相残杀的机会就相对增加;大量投喂饲料,排泄物不断积累,遇高温季节粪便、残饵等分解转化过程加快,大量耗氧,产生中间产物,使水质恶化。蓝藻适宜在高温季节、富营养水体中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因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氧并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使鱼体免疫力下降。
漂浮植物遮盖水面面积过大,影响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使其不能正常产生氧气,而漂浮植物根系的呼吸还要消耗大量氧气,结果就造成水体缺氧而引起泛塘。未及时捞除病死鱼,捞除后处理方式不当,随处乱扔乱放,成为疾病传染源。水源不符合养殖用水要求或被污染,注入新水时,乌鳢因中毒或不适而死亡。管理人员不认真负责、工作没有做好、对水质变化应对不及时、水质调控措施不力,导致水质变差、恶化。
4.不注意水温变化,鱼体免疫力下降
若盛夏高温时节池水太浅,会使水温过高,乌鳢食欲下降,摄食减少,一段时间后,鱼体由于得不到充足营养补充而消瘦,抗病力随之下降。长江以北地区冬季寒冷,若水体过浅,造成水温过低鱼体冻伤,会进一步继发感染。加水、换水时若温差没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鱼会产生应激反应,造成抵抗力下降或死亡。
四、防治方法
1.预防措施
以防为主的防治病害原则要贯彻于养殖过程的始终,从养殖开始就要做好各项防病工作,如增强机体抗病力、改善水域环境、杀灭病原体,以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成活率、养成率。
(1)放养前,鱼池严格清塘消毒,消除病原;选择规格整齐、体色有正常光泽、充满活力、外观正常无伤病的优质鱼种,条件允许时可进行检疫。
(2)苗种下塘时采取药浴等措施严格消毒,勿将病原带入池塘;放养密度在合理范围内,适时分塘,保证规格一致,减少因规格差异而造成的同类相残。
(3)加强饲养管理,坚持“四定”原则投喂。饲料必需营养全面,动物饵料必需新鲜,投喂量充足,但也不要过量。人工配合饲料具有动物饵料不具备的优点,能够满足乌鳢的营养需求,有条件时尽量投喂配合饲料。
(4)加强水质调控,保持水质清新,加换水时温差控制在4℃以内。加强水源管理,确保水源无污染。
(5)捕捞、运输等每个步骤动作要轻,谨慎细心,勿使鱼体受伤。
2.治疗方法
黏孢子虫病发生时,可采用水体消毒和内服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措施。
(1)外用:①90%晶体敌百虫0.5克/米3全池均匀泼洒,隔3~4 天再用1 次。患有肾脏增生病的池塘切断传播路线,对控制疫情蔓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需定期泼洒敌百虫;②按说明书使用伊维菌素,全池均匀泼洒,对池塘水体容积、用药时水温等因素要准确掌握;③按说明书使用含碘制剂,用量要准确,泼洒要均匀。
(2)内服:①按说明书标示剂量使用阿维菌素,连喂4~5 天;②50%盐酸氯苯胍40 毫克/千克体重拌饵投喂,连喂5天。此药不可加量,拌料要均匀;③0.15%~0.2%盐酸左旋咪唑药饵连喂5天;④食用硫黄粉1.5克/千克成鱼或75克/万尾鱼种拌入饲料投喂,连喂7天;⑤用百部贯众散连喂5~7 天,使用剂量按说明书。内服药在治疗时可添加VC和抗菌药,有利于增强鱼体抗病力,促进鱼体恢复。
乌鳢是抗逆性很强的优良养殖品种,养殖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减少疾病,提高养殖成功率,如此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回报。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