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寄生虫---锚头鳋的预防和控制
水产养殖,不管是花白鲢为主,还是搭配了草鱼、扁鱼、鲫鱼等,每年5-8月都是锚头鳋生长旺季,主要攻击鱼的体表、鳃、口腔。如果发现鱼身上鳞片上有血点或血斑,就是锚头鳋在鱼体大量寄生造成的。
锚头鳋在水中一年四季都有,夏秋季较多。水温低时,会潜入鱼鳞下过冬,当水温达到15℃左右时,就开始孳生了。
锚头鳋,俗称锚头虫,属于节肢动物甲壳类的一种。只有雌虫才寄生在鱼体上,成虫长约1厘米。虫体的后端,带有1对卵囊。头部分有叉状两角,似船锚。
锚头鳋把头部钻入鱼体内吸取营养,使鱼体消瘦。鱼体被锚头鳋钻入的部位,鳞片破裂,皮肤肌肉组织发炎红肿,组织坏死。
病鱼通常呈烦躁不安、食欲减退、行动迟缓、身体瘦弱等常规病态。锚头鳋头部插入鱼体肌肉、鳞下,身体大部露在鱼体外部且肉眼可见,犹如在鱼体上插入小针,故又称之为“针虫病”。“老虫”阶段,因虫体表面有原生动物或藻类附着,呈一束束灰色的棉絮状(蓑衣状),故又有“蓑衣病”之称。
寄生的地方,周围组织充血发炎,尤以鲢、鳙、团头鲂为明显,草鱼、鲤鱼锚头鳋寄生于鳞下,炎症不很明显,但常可见寄生处的鳞被蛀成缺口。寄生于口腔内时,可引起口腔不能关闭,因而不能摄食。小鱼种虽仅10多个虫体寄生,即可能失去平衡,发育严重受滞,甚至引起弯曲畸形等现象。
锚头鳋生活史:
锚头鳋是鱼类最常见、最顽固的体外寄生虫之一。锚头鳋生长期分为无节幼体、桡足幼体时期和成虫期。锚头鳋的无节幼体可以分为5个时期:即第1-5无节幼体时期。根据锚头鳋的不同发展阶段,锚头鳋可分为幼虫、成虫、老虫三种形态,老虫一般用一次杀虫药即可杀灭,但要想彻底消灭池水中的锚头鳋幼虫和成虫,则必须连续下药2次~3次,每次间隔的时间一般为7天,水温升高时,间隔的天数就少;反之亦然。
池塘用药后,锚头鳋可能会自动地从鱼类的体表脱落,有时会形成孢囊藏落在淤泥中,以回避药物的毒性,一旦药效消失、水温适宜,若干天后又大量繁殖,重新寄生于鱼类的体表。这可能就是为什么用一次药不能杀灭锚头鳋的首要原因。
(摘编于"芳草药业")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