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水产品主要运输方式及发展建议
鲜活水产品主要运输方式及发展建议
文/张成林 管崇武 张宇雷
随着鲜活水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及质量安全关注度的与日俱增,形成鲜活水产品运输业的装备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标准势在必行。目前我国鲜活水产品运输业存在管理规范化程度不足、适用范围小,技术门槛较高、系统投入和运行成本高,工艺和设备熟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建议技术方面加强运输条件下鱼类应激方面研究、开展水产品保活物流设施装备技术、生境调控技术方面的研究并研发实时物流过程鲜活水产品质量安全参数动态监测系统,同时在政策方面加速活鱼运输行业相关规范和标准制定、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
水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因暂养密度高、运输时间长、路途颠簸、缺乏足够的水处理设备,水质极易恶化、进而造成水产品受伤和死亡。据统计,在我国,因缺乏可靠的运输设备和生境调控技术,水产品在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30%之间,即约有1/4的水产品损耗在物流环节,而发达国家可将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维持在5%以下。目前我国鲜活水产品运输的技术发展主要是有水运输、无水运输和循环水活鱼运输三种,各有优缺点,推动鲜活水产品的运输与保活技术发展实现活鱼长距离保活运输,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有水运输方式
1.尼龙袋运输
该法选用尼龙材质的筒形袋,放入活鱼后充水并挤排出袋内的积留空气,然后充入氧气,充氧量以尼龙袋膨胀且无凹瘪为佳,通常鱼、水、氧气的比例为1∶1∶4。充氧结束后迅速扎紧袋口,再将尼龙袋放置在如铁架等刚性容器内。该法适用于大部分水产品的短距离运输,不受运输车辆种类限制,缺点是尼龙袋使用次数有限,且尼龙袋易刺破炸裂而产生漏水、漏气现象。此方式在运输途中鱼体排泄物无法及时清除,水中溶解氧浓度受尼龙袋大小限制,只适合远距离鱼苗运输或短途成鱼运输。
2.水槽运输
该法是尼龙袋运输的升级版本,主要方式为在卡车或箱式货车上装载塑料或者铁质储运水槽和液氧罐,基本能够解决运输途中的受溶氧不足问题。若在运输过程中配以大量冰块或者温度控制设备用来给水体降温,可有效减缓由于鱼类新陈代谢造成的水质污染。此运输方式还可以在运输路线沿途设置补水站给储运水槽换水,通常在鱼水比1∶1~1∶2条件下,运输距离可达2000公里左右,达到目的地以后鱼类等水产品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存活半个月左右。该方式由于技术门槛低,可行性高,投入也相对较少,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方式之一。
二、无水运输方式
无水保活运输是不用水或者仅用少量水用以保持环境湿度,使鱼暴露在空气中的运输方法。为了保证鱼类存活,通常通过休眠诱导或低温,使鱼进入类似“冬眠”状态,降低其新陈代谢及对氧的需求量,提高运输效率及活鱼存活率。对于该技术的研究技术要点凝聚在冰温和麻醉两种技术工艺。
1.冰温工艺
冰温既非冷冻又非冷藏状态,是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生命可存活空间,由于在冰温状态下生物的呼吸节奏减缓,新陈代谢受到抑制,所以能在休眠状态下长期保持细胞的存活。运用于水产品运输中的冰温工艺主要是利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将鱼类生存环境控制在较低的温度,使得鱼类在离水条件下存活。刘淇等选用2龄人工养殖牙鲆,采用生态冰温学原理,研究了牙鲆的临界温度以及无水保活技术工艺。结果表明:人工养殖牙鲆的临界温度(生态冰温零点)为-0.7℃~0℃;在温度-0.5℃~1.5℃范围内牙鲆无水保活时间达64 小时,同时鱼体失重最少。
2.麻醉工艺
麻醉工艺主要是利用镇静类药物使得鱼类进入休眠或昏迷状态,降低新陈代谢水平。目前鱼用的镇静剂主要包括丁香酚、MS-222、乙醚、苯巴比妥、盐酸普鲁卡因和等。其中,丁香酚和MS-222可以采用浸浴方式,具有易处理、效力快、安全性能高等优点。根据浸浴浓度的不同,可使活鱼麻醉时间达12小时~40小时,且不受伤害,适合长途运输。苯巴比妥和盐酸普鲁卡因由于一般采用肌肉注射法抑制脑干网状结构觉醒系统,因此主要用于大型鱼类的运输麻醉。乙醚使用方法一般采取喷雾方式,溶液浓度为1.5%~2.0%,一次有效的作用时间为2小时~3小时,适用于短途运输。
三、循环水活鱼运输方式
循环水活鱼运输系统主要目的是实现鱼类的远距离长途运输,提升运输后鱼类鲜活程度和鱼肉品质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其基本思路是构建一整套相对完整的闭式循环水暂养系统,通过温度调控、增氧脱气、消毒杀菌、生物过滤等工艺实现水质调节,并通过自动监控系统实现水质的实时在线掌控。
图1 标准配置的活鱼运输装置
1.运输系统
循环水活鱼运输通常采用空气提水或循环水泵提水的方法实现鱼箱水体闭合循环,水质净化处理采取微生物净化技术,以微细气泡增氧形式提高水体溶氧,并设置双层结构箱体确保良好的隔热保温效果。所谓微生物净化技术是指使用各种形式或材质的生物滤料,同时添加各种有益的微生物制剂,使得活化后的菌种在较短时间内能在滤料表面及其孔隙中形成稳定的生物膜,达到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增氧一般采用制氧机或者液氧罐,集成制冷机维持水体低温,使运输车具有自动控温、高效增氧、生物净化、双路循环等功能,此外还可集成泡沫分离技术,可能够有效降低水体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COD。
图2 标准活鱼运输系统的水处理工艺
2.自动监控系统
活鱼运输过程中由于技术人员无法及时地根据鱼类行为和水质情况调整系统运转,因此一旦出现问题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实时自动监控系统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提高运输的可靠性、安全性。该系统通常采用PLC 为核心控制器,通过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设计,实现了设备的启停控制,运用PID 控制算法和脉冲定时器建立的PPI 通信网络,实现了温度、pH 值和DO 的自动采集与控制。现有的活鱼运输自动监控系统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系统一般以PLC或单片机为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其次,监控对象以水温、溶解氧浓度和pH值为主。该特点主要与采用的系统工艺和投资成本有关,虽然氨氮浓度同样是关注重点,但是由于氨氮自动检测探头价格成本昂贵,因此一般不予采用。
四、鲜活水产品运输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目前我国鲜活水产品运输的技术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有水运输成本低,可操作性强,在一定距离内是可以实现保活运输的,稍长距离的运输可以通过在中途设置换水站来维持,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保障,且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往往存在使用违禁药物来保证鱼类存活的情况。无水运输技术门槛较高,而且对于品种也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大范围推广应用的难度较高。循环水活鱼运输系统与有水运输工况是最为接近的,而且更容易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操作,在国内的推广前景是比较良好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活鱼运输业的装备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国内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运输条件下鱼类应激方面研究,通过低温安全储运技术的研究解决高密度、车载条件下鱼类由于相互碰撞、挤压造成的损伤问题;通过臭氧紫外联合杀菌消毒技术的研究,解决流通过程中由于水质恶化,细菌滋生造成的高发病率问题;通过节能型高效溶氧技术的研究,解决由于运输密度高、产生的鱼类高溶氧需求问题;通过生境动态监测控制技术的研究,实现活水产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全方位监控,保证管理人员实时了解对象生存状况和水质变化情况,保障水产品安全,降低物流风险,为保活运输工艺和系统的构建提供基础理论依据,以最少的成本投入实现最经济有效的保活运输。
2.开展水产品保活物流设施装备技术、生境调控及实时动态监测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以解决国内目前在鲜活水产品物流环节成活率低、易发病等问题,在保证鱼类存活率和鲜活度的同时避免各类违禁药物,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3.研发基于GPRS的实时物流过程鲜活水产品质量安全参数动态监测系统,通过无线网络实现水产品运输、储藏、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控,为水产品安全优质的流通提供前瞻性技术支持。
4.加速活鱼运输行业相关规范和标准制定,包括运输工艺、系统水处理工艺、设备操作规范等。
5.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以及企业的技术培训和宣传,引导他们的投资取向,提升相关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