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不浅的水产品安全六大谣言!

发表时间:2018/11/20 13:20:11  来源:农财宝典  浏览次数:3464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谣言是社会的毒瘤;不实传言蛊惑人心。


      2013年以来,针对传谣行为,有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两高出台司法解释,政府部门加快调查公布真相,主流媒体及时解读热点、消解公众疑虑,有效遏制了谣言的产生和传播。


      看看这些年,我们一起听过的谣言。

      


TOP1【“避孕药催肥黄鳝” 传言被推翻】

十多年前,“避孕药催肥黄鳝”的传言就开始流传,期间虽有专家跳出来质疑,但人们宁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和传言相比,专家为黄鳝正名之路显得异常崎岖和艰难。

缘起一篇报道引发的传言

黄鳝肉嫩味鲜,营养价值丰富,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但是,自1998年开始,黄鳝就背上了“有害人体健康”的恶名,这一切源于貌似和黄鳝八竿子都打不到边的东西——避孕药。

首次将黄鳝和避孕药联系在一起的,是某媒体于1998年刊发的一篇报道。该报道称,重庆一养殖户向记者报料,其在黄鳝饲料中添加避孕药,使黄鳝长得又肥又大。“避孕药催肥黄鳝”的传言就此诞生。此后,各大媒体相继跟进报道,使得该传言犹如长了翅膀一样,散布到了全国各地。时至今日,该传言依旧历久不衰。

在网上,南方日报记者以“黄鳝 避孕药”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新闻铺天盖地,时间纵度达10多年之久。类似“市场上的黄鳝都是用避孕药喂大的?”的问题更是数不胜数。有网友还以资深人士教导他人如何选购黄鳝:“喂了避孕药的黄鳝长得快长得粗,所以尽量不要买太粗的。”

◇求证 50万元悬赏无人能领

记者检索相关新闻发现,虽然很多人都在传播“避孕药催肥黄鳝”这一说法,但都没有提供确实的证据来支撑。部分报道提到了为什么要给黄鳝喂避孕药,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黄鳝雌雄同体,避孕药可以让黄鳝从母的变公的,公的好卖;二是雌黄鳝一产卵肉质就不好了,避孕药可以让它不产卵。

据悉,2000年6月成都市多名黄鳝批发商联名悬赏10万元,凡是提供采用避孕药催肥黄鳝详情的,一经查证属实,即予现金奖励。消息刊出后,关注者众,批发商们还追加了50万元悬赏,但时至今日,大奖仍然无人能领。与此同时,黄鳝被一些人拒绝摆上餐桌,并与儿童性早熟挂上了钩,上升到了食品安全的层次。2001年,38名江苏的全国人大代表还将其作为“食品安全第一案”写进了人大议案。

◇真相 避孕药增加黄鳝死亡率

在农业部黄鳝行业专项首席专家杨代勤看来,传言之所以兴起,有其产生的根源。“2000年以前,黄鳝养殖技术不太成熟,一些小养殖户的黄鳝养不大,或者容易死,就病急乱投医,有些人想到了投放避孕药催长,传言就是这样起来的。”

对于杨代群的说法,有水产行业媒体人士对记者表示,以前确有其事,但养殖户在实践中发现,黄鳝服用避孕药的效果并不好,完全得不偿失,所以根本没人再这么做。“‘避孕药催肥黄鳝’是一个天大的谎言,业内人士都知道,但传了这么久,还愈演愈烈,大家都不相信真话。”

据了解,1998年人工网箱养鳝技术刚起步的时候,湖北、江西有些养殖户,在黄鳝快怀卵时,为了给黄鳝“避孕”,使用过避孕药。但是效果适得其反,不仅没避孕成功,还造成黄鳝大量死亡。

而安徽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博士王永杰介绍,黄鳝幼龄全是雌性,经过性逆转,三年后变为雄性。雄性体大,雌性体小。而避孕药所含为雌激素,用避孕药催肥,从生物学角度讲是站不住脚的,因为黄鳝要变成雄性才更肥大,雌激素只能让黄鳝更“母”更小。此外,黄鳝味觉很好,常常拒吃有异味的饲料,使用避孕药还会导致黄鳝抗病能力下降,增加死亡率。

杨代勤曾经做过试验来验证了王永杰的观点。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激素的黄鳝,一个月内生长速度比不用激素的黄鳝快了大约10%,但在一个月后开始大批死亡。高剂量组死亡率高达90%,中剂量组70%,低剂量组50%,3种激素导致的结果基本相同。杨代勤分析,黄鳝吃了添加激素的饲料后,可能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增加了身体脂肪的沉积,随之表现出抗病力差直至死亡的情况。

◇原因 肥大只因多吃少动

避孕药可以让它不产卵的说法也遭到驳斥。上海农科院周文宗博士表示,黄鳝的密度每平方米超过4-5条,就不会产卵,而现在一般养殖密度都在每平米30条左右。在当前高密度养殖模式下,黄鳝不会排卵繁殖,也就没有必要使用避孕药来抑制排卵,促进生长。

有养殖户表示,黄鳝瘦小或肥大取决于饵料是否充足、喂养时间是否足够长,人工养殖的黄鳝一般达到二两至半斤便可上市,不过也有养到一公斤以上的。“现在的黄鳝之所以变大,主要是因为饲料比以前好,有专门的鱼粉,里面添加些矿物质、蛋白质、维生素,而且饲料投喂量大,食物充足,少运动。”

——链接

那些年,我们一起“被吃过”的避孕药

关于黄鳝和避孕药的“绯闻”,一直闹了很多年,直至今日很多民众都没搞明白。而与避孕药挂上钩的食物不仅黄鳝,最有代表的几样有黄瓜、虾和大闸蟹等,看看他们的绯闻背后的真相。

黄瓜:顶上带花的黄瓜,被传出由避孕药催肥长大。但是,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强表示,对于植物而言,能够对其产生效力的应该是植物激素,而避孕药属于动物激素,两者存在根本性的结构差异,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领域,这显然是“胡扯”。

虾:据说,避孕药能抑制虾排卵,促进其生长,食用了避孕药的虾可多长肉,且个头大小相当。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辟谣称,虾的性成熟期是8-10个月,而养殖的商品虾,从种苗到成虾一般只需3-4个月,远未达到其性成熟期,根本就没有繁殖能力,无需避孕“节育”。

大闸蟹:有传言表示,避孕药可以催长大闸蟹。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王钦东表示,螃蟹如果吃了避孕药,会导致暴死。大闸蟹的精华其实是蟹黄和蟹膏,吃了避孕药的大闸蟹性腺不发育,也就不会长出蟹黄来了。

TOP2 【被妖魔化的小龙虾】

近年来,有网文屡屡宣称,小龙虾喜欢脏污环境、被用来清污、体内重金属超标,不能食用。那么,小龙虾是不是在越脏的水里长得越肥?小龙虾适合食用吗?带着疑问,本报“求证”栏目记者奔赴小龙虾主要养殖基地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湖北省潜江市调查,并采访有关部门和专家。

疑问一:小龙虾喜欢脏污环境吗?

调查:脏污环境下生命活力差,难繁殖

不少网友认为,小龙虾经常在污水沟被发现,这是否说明小龙虾喜好栖息在脏污环境中。事实是否如此?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养殖室主任唐建清告诉记者,他们所做的实验显示,在小龙虾面前放置腐蚀性食物及新鲜食物,小龙虾选择腐蚀性食物与新鲜食物的比例为1∶10。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黄成给记者演示了一个“迷宫实验”:将一个2米长的Y形水槽加满清水,水槽左前端放置一块沾满氯化铵(脏水中常见物质)溶液的海绵,右前端放置一块沾满清水的海绵。随后他将一只小龙虾放在水槽后端,当虾沿着水槽爬至前方路径交界处时,经左右试探,最终选择爬往右端的清水水槽。

“以‘污水沟里一捞就捞到,清水里捞不着’来判定小龙虾喜欢栖息在肮脏环境里,是不科学的。”黄成说,清水里生长的小龙虾活力强,没工具很难捕捉,而污染环境下的小龙虾生命活力很差,难繁殖。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舒新亚认为,由于小龙虾耐受性较强,能在污水中生存,但小龙虾生长过程中要脱七八次壳,环境不好小龙虾就不脱壳,长不好。很多养殖户以前不注意水环境,用浅水、脏水养,小龙虾产量很低;后来注意用深水、好水养,产量就增加了。

市面上卖的小龙虾会不会是排水沟的虾呢?江苏省盱眙县淮河北路一家水产批发市场的水产商贩告诉记者:“小龙虾是夜里捕白天收,活虾打包加冰发往各地,有的物流要走三四天。地沟虾闷一天就死,批发商谁敢贩卖?”

江苏省疾控中心食品安全与评价所主任医师袁宝君表示,小龙虾养殖需要保持水体相对稳定,pH值在6.5—8之间,水体如严重污染会影响小龙虾生长,传言称小龙虾可用于水体清洁、清除腐化物质等,是不成立的。

疑问二:小龙虾体内重金属超标吗?

调查:在重金属超标时无法脱壳成活

“其实,小龙虾对重金属十分敏感,在重金属超标的水体,小龙虾无法成功脱壳、无法成活。重金属具有可积累性,自然界中食物链越高端的生物对重金属的积累越多。小龙虾以水草等原初生物为食,处于食物链的底端,对重金属的积累低,正常养殖下,重金属残留不会超标。”舒新亚对记者说。

江苏省海洋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般生物吸附重金属的能力很低;对于重金属在体内的积累,小龙虾和大多数生物差异不大。

“去年我们抽取了200多批次的小龙虾样本,在连云港、无锡、省级、国家级的检测机构进行异地检测全合格。今年计划抽检700批。”盱眙县水产技术指导站副站长孙骥告诉记者。

记者翻看连云港市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最近出具的几十份盱眙龙虾检验报告显示,从不同养殖点抽取的小龙虾,依据农办质[2012]8号文检测无机砷、甲基汞、氯霉素、孔雀石绿、土霉素、金霉素和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等14项指标;同时,依据《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对养殖水体的色臭味、总大肠菌群、甲基对硫磷、乌拉硫磷、铅、铬、汞、硫化物等13项指标进行底质检测和水质检测,结果显示,指标全都合格。

疑问三:小龙虾被用于污水处理吗?

调查:日本及国内未发现用小龙虾清污

网文称,小龙虾最初是从日本带进来用于清污的,而且天津创业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就用小龙虾吸附污水中的重金属。

舒新亚介绍说,小龙虾的中文学名叫克氏原螯虾,原产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1918年引入日本;上世纪30年代由日本生物爱好者带入中国。小龙虾先在南京自然繁殖扩展,1974年进入湖北,目前我国除青藏高原外都有分布,主产区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

日本大学生物资源科学部生物环境工学科副教授笹田胜宽告诉本报驻日本记者,从未听说用小龙虾净化污水一事,因为小龙虾需要在有土的水田和沟渠中挖洞筑巢,而储存城市污水的设备都是水泥和钢筋,根本不适合小龙虾生存。

天津创业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邓彪表示,没听说有污水厂用小龙虾来处理重金属,创业环保公司管理的污水处理厂也从没有使用小龙虾吸附污水中的重金属。“一吨污水处理后的合格标准,国家有明确规定,计量单位非常精确。污水厂的污水处理技术是综合使用生物、化学措施去除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其中的生物措施一般是使用生物化学制剂除臭、去污、杀菌。”

疑问四:外国人不吃小龙虾吗?

调查:国外已有200余年的食用历史

据介绍,小龙虾在一些国家已有200余年的食用历史。近年来,我国每年都会出口小龙虾。2011年,湖北出口小龙虾8686吨,江苏出口2457吨。

出口的小龙虾食品以熟食为主,如虾仁、茴香整肢虾、辣粉虾,主要销往丹麦、瑞典、西班牙、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国,欧洲市场上90%的小龙虾来自中国。

潜江市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和莱克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分别获得了对美、欧、日、韩等国外市场的水产品自营出口权,产品通过了HACCP国际质量监控体系认证、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许可、欧盟卫生注册、英国零售商协会认证,小龙虾产品可直接进入欧美超市。

华山水产公司每年还处理废虾壳10万吨,生产的甲壳素用于食品加工领域,主要是制作保健品。针对传言所称用甲壳素去污,华山水产副总经理漆良斌表示,甲壳素的制作工艺复杂,加工成本高,不可能用来处理污水。

莱克公司90%的产品出口欧盟和美国。莱克公司相关负责人修齐表示,截至目前,产品在美国、欧盟等地的检验合格率、通关率始终为100%。

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检处处长王华全介绍,2011年,该局共抽检小龙虾11952吨,主要出口到欧盟、美国,检测项目包括微生物、重金属残留、兽药残留等,批次检测合格率为99.8%以上。2011年没有任何国家对湖北出口小龙虾的质量提出通报。

小龙虾的生长环境究竟是怎样的?

记者以项目考察的名义来到拥有7000亩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的盱眙县满江红龙虾产业园,进行调查暗访。从1984年就开始水产养殖的于维祥承包了七八十亩塘口,每年亩产300公斤龙虾,每亩获利4000元。老于对记者说,水质关系到龙虾的成活,“水太脏,天一热,虾就全死了,那得亏多少?”为此,龙虾塘口进排水口得分开,而且,为模仿原生态的环境,塘里种植了水花生、芦苇、易乐藻,龙虾主要以水草和投放的玉米、麦麸为食。

“这里的龙虾养殖,从池塘清理、水草种植、虾苗放养到饲料投喂、水质管理、鱼药使用,都有明确标准。”满江红产业园工作人员于宏伟介绍,“每个环节的信息都输入电脑,最后产出时,产品包装上会贴一个条形码,购买的人登录江苏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网就可查到该产品养殖的具体信息。”

与产业园人工营造的塘口不同,盱眙县鲍集桥口码头私人养殖户冯继科承包的300亩水塘,由洪泽湖自然滩涂圈建而成,并将龙虾、螃蟹、鲢鱼、螺丝等混养。冯继科对不期到访的记者说:“鲢鱼吃肥水,螺丝净化水质,加上种的水花生、水韭菜,可以保证水质,也能创造良好的生态链。”“pH值我们自己会定期检测,上级单位也会过来不定期抽查。”冯继科一家住在养殖塘口旁边,平时都是吃自种蔬菜和塘里的鱼虾。

据了解,江苏小龙虾以池塘养殖模式为主,7月—9月为上市季节。2011年,江苏小龙虾养殖面积102万亩,产量8.6万吨,产值29.4亿元。湖北小龙虾以稻田养殖为主,2012年养殖面积420多万亩;产量30多万吨,占全国一半以上。

在湖北,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当地小龙虾以稻田养殖为主,4月—7月为上市季节。7月17日,记者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名义向潜江市龙虾养殖协会会长姜友余了解情况。据他介绍,潜江小龙虾主要是虾稻连作模式,一季小龙虾、一季水稻。稻子收割完以后从9月份开始投虾苗,4月份龙虾上市后开始种中稻。小龙虾吃菜饼、麦麸,投资少,风险小,经济效益高。

除了虾稻连作模式,虾稻共生模式也已在潜江推广,稻田旁边有一圈围沟,水稻和龙虾可以共生。记者在一处靠近湖泊的大片稻田观察,附近没有工厂,也没有其他污染源,水质良好。

规模化养殖操作规范,农民散养的小龙虾如何呢?17日下午,记者行车途中,向路边偶遇的潜江市积玉口镇古城村村民小黑了解情况。据他介绍,他在借梁湖周边承包了8亩田,都是采取虾稻连作方式。小龙虾销售由合作社统一上门收购,农民不需要太操心价格问题,小龙虾养殖协会也会定期来检查水质。

见到小黑时,他正给水稻喷洒农药。记者询问农药是否会进入小龙虾体内形成残留?小黑说他使用的是无公害农药,比普通农药贵,并向记者展示了背后的农药箱,说一箱得卖30多元。据他说,当地并没有强制性的措施,但农民自己有这个意识。

据了解,湖北省2007年对小龙虾农药残留进行过大规模检测,湖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湖北省水产局对省内开展稻田寄养小龙虾的9个县市、14个村镇、41600多亩虾稻连作稻田开展调查,并采集土壤样品和水样各300个,抽取虾样500个。结果显示,大量土壤样品检出了阳性,但农药含量很低。在全部500个虾样中,未检出农药残留超标。此外,农业部对湖北省小龙虾产地连续多年进行抽检,也没有发现药残超标。

TOP3【大闸蟹抗生素传闻】

关于大闸蟹和黄鳝使用激素、抗生素的传闻由来已久,事实到底如何?

近日,有网文称:“养殖户用避孕药快速催长大闸蟹;香港卖的大闸蟹都是激素养成的”。网文引起人们的担忧。针对这些说法,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疑问一:用药催大的传言属实吗?

调查:10多年前已被证明是谣言;香港去年至今抽查110个大闸蟹样本,除1例含少量兽药残留外,全部合格

记者搜索发现,这个网帖在网上已经存在10多年,主要由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的一段话和香港《壹周刊》2001年的一篇报道《狂喂抗生素,毒蟹袭港》组成。

记者与陈志武教授联系,他回复说,帖子中引述他的那段话,是他2002年在一个讲座上说的,内容是之前听一位中科院教授所说,但这位教授的名字,因为年代久远,已想不起来了。

香港《壹周刊》的报道当时在香港引发轩然大波,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立即抽取样本做抗生素及雌激素化验。一周后,化验结果公布——27个大闸蟹样本全都合格,食环署认为,“本港售卖的大闸蟹适宜供人食用”,还了大闸蟹一个清白。

时任食环署助理署长的谭丽芬医生介绍,食环署人员在进口、批发及零售层面进行了全面的食物监察行动,所有化验由具有国际认可高素质化验设备的政府化验所进行,化验所对化验食物内含抗生素及雌激素有丰富经验。

谭丽芬同时也解释,有多种抗生素及动物用化学品是准许用于食用动物的,用者应遵守饲养规范,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疑问二:10多年前大闸蟹检测全部合格,如今质量如何呢?

香港超过九成的食物来自进口,食品安全监察工作主要由2006年成立的食物安全中心负责。该中心自去年到今年3月期间,分别抽取超过110个大闸蟹、5个黄鳝和超过10个甲鱼样本进行化学(包括兽药残余和人造激素)及微生物测试。除一个大闸蟹样本被检出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的少量兽药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外,其余样本全都合格。此前的2009年和2010年,针对大闸蟹的全部检测都显示合格。

据了解,食安中心的化学测试,包括检测兽药残余(例如氯霉素、磺胺类、四环素、硝基呋喃类及孔雀石绿残余)、金属杂质(例如水银、铅及砷)、人造激素、染色料(例如苏丹红)及草酸,微生物测试则检验寄生虫。食物检测抽取分布广泛,既有来自关口,也有来自大闸蟹专卖店、杂货店、超级市场及街市摊档。

疑问三:大闸蟹养殖用抗生素吗?

调查:生了病会用适量抗生素,但养殖户多通过净化水质防止病害,用药较少

大闸蟹生病了,要不要吃抗生素?“撒下去就没了,用处不大。” 毛文清说,为了提高螃蟹的抵抗力,他种了板蓝根,“30亩水面,2公斤左右的板蓝根就预防疾病了。”

梅达明说:“要想养好螃蟹,水质最重要。水环境好了,大闸蟹就不易生病,就不需要用抗生素。” 因为大闸蟹对生长环境的洁净度要求很高,许多养殖户都在养殖场中种植水草来净化水质。

不过梅达明也坦言,池塘养螃蟹,的确会遇到一些病害,需要用药。“得注意用量。药用多了,进入水产市场会检测出残留。现在政府抓得严,一旦发现乱用药,会倾家荡产的。”他说,在隔壁一个镇,一家甲鱼养殖场因为使用了违禁药,被罚了30多万元。

梅达明说,年前把大闸蟹卖光,要把塘里的水放掉,用石灰消毒,然后在太阳下暴晒,在正月十五之后,开始放水,种水草,放养螺蛳,每亩大概投放200公斤螺蛳,3月、4月放养扣蟹。“螃蟹是喜阴的动物,喜欢栖息在水草下,而螺蛳和红蚯蚓是螃蟹喜欢的食物。”4月中旬,扣蟹把螺蛳吃得差不多了,就要给它们喂食颗粒饲料。

要想水质好,控制养殖密度也很重要。“一亩大概只能放800只蟹,多了密度太高就不利于大闸蟹生长了。”他说。

刚从江苏调研归来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质量与标准研究中心主任宋怿研究员说,江苏现在大力推广螃蟹生态养殖,通过种水草、养螺蛳、降低养殖密度、使用水质调节剂等方式,净化水质,改善螃蟹的生长环境。她表示,等螃蟹生了病再喂药,效果并不明显,养蟹(鱼)还是要先养水。

宋学宏说,螃蟹养殖产量多数在70公斤/亩左右,与鱼类相比密度很低,而且螃蟹需要的水质条件远比鱼类苛刻。即使发生烂肢病(放养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敌害致伤感染病菌所致)等疾病,人们首先做的是水体消毒、微生态制剂调水,辅以少量内服药物包括少量抗生素,只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就没有问题。

袁玉兵大学毕业后,在家乡开了一家渔药店。这家名为“吴江市康盛渔需物资经营部”的小店面积大约20平方米。记者的突然到来,让袁玉兵有些惊讶,不过对于记者查看他的药品,他倒颇显大方。“随便看,不会有禁药的。”

一名养殖户正巧过来,让袁玉兵帮他看看自己养的鲈鱼和鲈鱼苗怎么了。袁玉兵剪下鲈鱼鳃用显微镜检查后说:“这鱼有细菌”,随后给养殖户开了药方。

袁玉兵说:“我开的方子,都要存档,方便有关部门查询。”对于抗生素用量,袁玉兵说:“用量很少,销售额不到2%。”据他介绍,对于一些抗生素,已经有了中药等替代品,“用生姜和辣椒粉炒熟后撒到鱼塘,能杀死白鱼的小瓜虫。”

今年4月,吴江市渔政管理站平望分站对辖区内的18家渔药经营企业进行监督执法检查。吴江市渔政管理站综合科科长孙涛说:“检查发现18家渔药经营企业有11家通过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

有说法称,少量抗生素可以促进动物生长,饲料中容许添加适量的抗生素。

对此,农业部有关部门表示,一些抗生素如杆菌肽锌等可抑制畜禽消化道内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增强畜禽的抗病能力,增进食欲,促进发育,提高饲料转化率,国内外将其用于养殖业抗菌促生长。但不是所有的抗生素都能作为养殖业抗菌促生长。

2001年农业部发布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明确规定土霉素、黏杆菌素、杆菌肽锌等10多种抗生素品种可制成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只要使用国家批准使用的品种,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就不会出现药物残留超标问题。

TOP4【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吃的七种鱼】

网上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 “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吃的七种鱼”。深究其出处,是美国 FDA给消费者的一项建议,幼儿少吃生产周期长的肉食性鱼类,例如金枪鱼、鲨鱼等,因为汞含量较高。但在网络流传的版本中,罗非鱼、鲶鱼,国内大宗的速生性、非肉食性鱼类也被列入其中。这一说法流传甚广,百度搜索相关词条多达 2万条,但找不到确切的消息源。

报道称:身体正在发育的小朋友多吃鱼能补充营养、更加健康地成长,但有些鱼并非吃得越多越好,有些甚至不应给孩子吃。专家表示,年轻父母应该警惕7种鱼——鲨鱼、箭鱼、旗鱼、枪鱼、罗非鱼、方头鱼以及鲶鱼。

这些鱼除了体型相对较大以外,它们还是生命周期更长的食肉鱼,其体内汞含量比其它鱼偏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也曾发出警告,尽量避免给孩子吃以上鱼类,就是因为它们汞含量较高。

对于许多家庭都常吃到的金枪鱼,FDA则建议如果是罐头装的可以每周吃1—2次,新鲜的金枪鱼则每周不要超过1次。

罗非鱼,它们是生命周期较长的鱼,其体内汞含量比其他鱼偏高。

方头鱼,它们汞含量较高,所以不适合给孩子吃。

鲶鱼也一样,其体内的汞含量较高。为了孩子的健康还是少吃为妙。

婴儿几岁才适合吃鱼

婴儿什么时候能吃鱼?很多专家建议,孩子满一周岁后再吃鱼,此时孩子的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发展得更好,更容易接受鱼肉。4%~6%的婴儿和孩子会发生食物过敏,因此如果你的家庭有过敏史,比如花粉热、哮喘、食物过敏的话,专家则建议至少等到孩子3岁后再吃鱼。

鱼一定要熟透才能喂小孩

鱼没烧透就不能让宝宝吃。经常吃未经煮熟的鱼或生鱼,就有可能患寄生虫病,出现食欲不振、腹疼、肝肿大、黄胆以及浮肿等症,严重的会引起腹水。因为在鲜鱼中,特别是淡水鱼中常有寄生虫寄生。因此家长们在做鱼时,一定要煮熟烧透,不能让宝宝吃生鱼和没有烧透的鱼。

防范宝宝氟过量

鱼松营养价值高,食用方便,而且不用担心鱼刺问题,家长们也许会认为这是宝宝最好的吃鱼方式。因此,有些爸爸妈妈让宝宝大量食用鱼松:拌稀饭、拌面条,给宝宝作零食。

然而,有研究表明,鱼松中氟化物含量比较高。假如爸爸妈妈每天给宝宝吃10至12克鱼松,宝宝将从鱼松中吸收氟化物8到16毫克,再加上每天从水和其他食物中摄入的氟化物,那么,宝宝体内的氟化物的量很容易超过安全值。

TOP5【网传消费者买到“针眼螃蟹” 调查:螃蟹注水不可能】

 “螃蟹壳上有个小圆孔,是不是针眼螃蟹啊?”随着螃蟹大量上市,“针眼螃蟹”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屡屡有消费者称买到针眼螃蟹。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京深、新发地等海鲜市场了解到,提及针眼螃蟹商贩们无不喊冤,水产专家表示,即便是往活蟹身体里注入海水,螃蟹也会很快死亡,因此不论从商业角度还是技术层面都是得不偿失。

网传:给螃蟹扎针 只为多卖钱

 近日,“针眼海蟹”成微信朋友圈里被大量转发的帖子。帖子称,大型批发垄断企业,使用针管向海蟹中注入海水混合化学药物。经过这道手续后,才给各个小批发商贩批发上市。

这篇帖子详细介绍,大型批发商使用针管从螃蟹的肚脐处、蟹腿的关节处向海蟹中注入一种海水和化学药水的混合物。如果注入淡水,螃蟹马上就会死;如果是注入海水,本身螃蟹体内是可以容纳部分海水存活的。另外,化学药水主要是提高螃蟹的活动能力,相当于兴奋剂类型的化学药物。

对此,部分市民表示,几乎没买到过“针眼蟹”,市民雷女士则表示,“曾经买到过有针眼的蟹,蒸了之后蟹肉松散,一盘子汤,而且不好吃。”

小孔螃蟹的“小孔”并非“针眼”

螃蟹上小孔究竟是不是针眼 ,这种情况究竟有多少?北青报记者昨天走访京深海鲜市场鲜活水产区看到,各家都有梭蟹在售,售价每斤20元至40元不等,而死螃蟹的价格只有5元到10元之间,两者价格差距大。

随意翻动几只螃蟹,就能发现所谓的“针眼海蟹”。少数活的梭蟹身上都有针孔大的小孔,这些小孔有的在腹部、有的在背部,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以椭圆或者扁圆居多。

对于海蟹壳上的“针眼”问题,出售海鲜的摊主说,多数海螃蟹都会有这种小眼儿,是在运输过程中受的伤。“不信你用牙签插一下,看能有多深。”北青报记者看到一只肚脐上带有针孔状的母蟹,但翻开后发现针孔并没有穿透圆脐。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摊主说,或许真的有些不法商贩在销售螃蟹时做了一些手脚,但这样做会得不偿失。“从螃蟹的壳注射水,螃蟹会死的慢一些,但如果从螃蟹的腹部,腿部进行注射,会加速螃蟹的死亡速度,只要是死螃蟹,蒸煮出来就会显得水特别多。”另一位摊主也表示,如果说像外界传的那样给海螃蟹打针,既费力气,又划不来,而且海螃蟹比较“娇贵”,死亡率比较高,一旦由活的变成死螃蟹就不值钱了。

商家喊冤:人工费高且螃蟹死亡风险高

“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给螃蟹注水?为了增加一点点重量,要承担很高的螃蟹死亡风险,不划算嘛。”京深海鲜市场商贩郑先生说。他解释称,“现在市场上什么最贵?人工费最贵!整个市场每天成百吨螃蟹要进来,这要是一只只注水,得雇多少人花多少钱啊?”

郑先生还算了一笔账,即使真的注水了,一只4两的螃蟹顶多能注进4毫升的水,也就是增重4克左右,“现在螃蟹一斤才20来块钱,换算成人民币,增重的这点也就几分钱,值得那么做吗?” 同时,对于“针眼蟹”这一说法,京深海鲜市场负责人姜经理表示,“从未见过有商家往螃蟹里注水。”

“梭蟹和梭蟹随便一碰就是一个眼,有时候两个蟹子扎在一起,最后变成一只躺着一只立着。”京深海鲜市场的张老板还当场做了实验,她拎起一只梭蟹,用侧面往另一只螃蟹的腹部一扎 ,很轻松扎出一个小孔,而蟹壳背面同样如此 ,且小孔要比腹部更圆更像针眼。

中国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崔禾指出,“螃蟹注水完全是不可能的情况。往螃蟹体内注射液体,其脏器所处环境的渗透压会发生剧变,进而导致各个脏器失水萎缩或者吸水膨胀从而致死,这个过程是相当迅速的。”他介绍,近年来沿海地区海蟹丰收,市场价格走低,活蟹注水会迅速死亡,商贩不会用注水的方法增重。

至于部分网友怀疑的“兴奋剂药物”,崔禾认为,普通兴奋剂类药物对螃蟹并不适用,更关键的是无论注水还是注药,螃蟹都会快速死亡,而死蟹经济成本更低,商家得不偿失。至于螃蟹身上出现的“针眼”,则可能是同类争斗、对抗天敌和捕捞、运输过程中造成的伤口。(北京青年报)

【梭子蟹身上有空被疑注水 专家辟谣称不可能】

最近,网上有传闻说梭子蟹有注水的,这种说法是否靠谱呢?

出售海鲜的摊主表示,如果给梭子蟹注水,很容易让其死亡,而死掉的梭子蟹价格只有活梭子蟹的一半。

水产专家:他就算注水没多久,死掉的话,他卖出去了也不合算。所以,也不可能有这种注水的情况。

水产专家表示,部分梭子蟹身上出现的小孔,很可能是与同类争斗、对抗天敌,或者捕捞运输过程中造成的伤口。

TOP6【网传鱼浮灵让“死鱼变活鱼”】

流言: 去菜场买鱼,结果看到惊人一幕,摊贩往大水盆内加入一种白色粉末,迅速用手搅拌,一会功夫白色粉末就溶解了,将半死不活的鱼虾倒入其中,没想到,鱼虾一会儿就活蹦乱跳开,仿佛这些鱼都是才从河中捕回来的。这是一种能够致癌的催化剂,俗称鱼浮灵,也对智力有影响。

真相: 这个流言还有一个补充版本——只要加鱼浮灵,水的含氧量就会迅速增加。原本因缺氧而眼看着就要“不行了”的鱼,可以因鱼浮灵的加入而暂时延长生命。撒过“鱼浮灵”的鱼检验后发现:鱼体内铅超标1000倍,砷超标近十万倍,可能严重危害人的肝、肾、智力等,甚至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坊间传言纷纷扰扰,可这鱼浮灵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各位看官,且听谣言粉碎机调查员一一道来。

鱼浮灵是什么?

鱼浮灵是一类给氧剂的统称,其主要成分一般为过氧化钙(CaO 2)或过氧碳酸钠(2Na 2 CO 3 •3H 2 O 2 )。这些物质可以显著增加水中的氧含量,被广泛应用于缺氧池塘急救与鲜活水产品运输。

鱼浮灵的供氧原理相当简单,从它的俗名“固体双氧水”中就可见一斑。双氧水是过氧化氢(H 2 O 2 )的俗称,在中学课堂上我们就知道双氧水很容易分解为水和氧气。不小心磕破皮的时候,医生会用双氧水来给伤口消毒,可以明显的看到伤口处会冒出来一些泡泡。这就是氧气。

鱼浮灵的主要成分过氧化钙和过氧碳酸纳在水中容易被水解为双氧水、碳酸钠或氢氧化钙。在这些水解产物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会导致水中pH值上升。而双氧水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释放氧气,从而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将鱼浮灵撒入养殖池或者活水产品运输水槽后,能迅速为鱼虾提供呼吸所必须的溶解氧,从而延长它们的生命,因为缺氧而萎靡的鱼虾也会因此活跃起来。

鱼浮灵会造成砷和铅严重超标吗?

从鱼浮灵的成分和供氧原理来看,鱼浮灵本身在使用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含有的钠离子和钙离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想想我们吃的盐和钙片)。低浓度的双氧水甚至被牙医用来为患者做口腔清洁,最后只需要用清水漱口就可以了,完全不影响患者的健康。而且双氧水会很快地分解为水和氧气,也不会留下其他影响鱼虾以及消费者健康的成分。尽管鱼浮灵会将水体变为弱碱性,但不会对鱼虾和消费者带来明显的影响。

流言称鱼浮灵会使水体中的砷和铅严重超标,会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从理论上来说,这种说法有点危言耸听。但是我们不能排除的一点是,有些不法商贩可能会使用工业级纯度的原料生产出来的过氧化钙或过氧碳酸钠来替代作为鱼药的鱼浮灵。在这种情况下的确可能有引入重金属等有害成分的风险。

过氧碳酸钠和过氧化钙的生产工艺有很多,但是大多数是由双氧水与钠或钙的碳酸盐或氧化物反应。钙盐和钙的氧化物往往是由石灰石作为原料制得,如果纯度不够,的确可能残留部分重金属。而纯度较低的工业双氧水也可能含有重金属或砷杂质。因此,为了对消费者负责,对鱼药的生产和使用的监管需要大力加强。既要保证市场上销售的鱼药是合格的,又要杜绝鲜活水产品的运输和销售中使用不合格甚至是工业级纯度的鱼药。

结论:

鱼浮灵本身在使用上没有什么问题,是一种安全而高效的给氧鱼药。如果是使用不合格的鱼药,确实有可能带来有害的重金属和砷。因此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这些药物的质量,以及市场的监管。此外,这一事件也给我们一个启示,不能够依据一种药物的效果是否明显,来判断其安全性。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