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底质改良?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不断增大。一味追求高产的措施对养殖水环境尤其是池塘底部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破坏了池塘原有的生态平衡,养殖水环境的恶化一旦超过了养殖对象的适应范围,鱼虾蟹则会处于应激状态,应激降低了它们正常的生理功能,表现为厌食、体弱、致病甚至死亡。
一、底质恶化的危害
1.导致“氧债”增加
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池底有机物含量过高,导致底质经常发生恶化现象。在缺氧条件下,有机物质产生发酵作用,产生很多还原性中间产物,这些物质强烈亲氧,当水中有氧时,它们就会与氧结合,从而消耗掉水中的氧气,直至全部被氧化后,水中溶氧才升高。由此可见,要增加底部的溶氧必须把这些能消耗掉氧气的还原性物质给去掉,这就好比把这些“债务”还清后才有可能让池塘底部溶氧提高。这就是所谓的“氧债”。“氧债”的存在是水质恶化、浮头缺氧的重要原因。而底质恶化是产生“氧债”的根本原因。
2.水体有毒物质大大增加
在淤泥较多的池塘中,有机物质也会分解产生大量的中间产物,如氨、硫化氢、甲烷、氢、有机酸、低级胺类、硫醇等。这些物质大都对鱼虾蟹有着很大的毒害作用,它们在水中会不断积累,轻则会影响鱼虾蟹的生长、饵料系数增大,养殖成本升高;重则引起中毒死亡和泛塘,对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
3.pH失衡
在淤泥较多的池塘中,淤泥中
有机物会发酵产生各种有机酸和
无机酸,使底质和水质酸化,pH值明显下降。当pH值超过适宜限度时,会影响鱼体呼吸,造成新陈代谢下降、生长发育停滞等一系列异常变化。因此,pH值在不适的条件下,即使在富氧水域里也会出现缺氧症状。在有些养殖池塘中,底部酸化程度有时非常严重,这已成为健康养殖的障碍。
4.有害细菌大量繁殖
一方面水体环境条件的恶化,容易造成养殖动物机体抗病能力减弱,发生病理变化而发病。另一方面,当底质恶化时,有害菌就会大量繁殖,水中有害菌的数量达到阈值(106个/mL)时,养殖动物就可能发病。
二、改良底质的重要意义
大量的研究与生产实践证明,池塘淤泥增多、底质恶化(池底恶臭)是造成整个养殖水体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池底恶化轻则使鱼虾蟹摄食量下降乃至停食、蟹类夜间爬上岸、病害发生与蔓延,重则造成鱼虾蟹中毒、泛池,出现大量死亡。因此,延缓池底“老化”过程,及时改善底质已成为养殖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鱼虾蟹疾病的暴发、饲料效率不高、养殖成本增加、养殖风险加大等,其直接原因就是水质的恶化,而水质恶化的根本在于底质恶化。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改水必不可少,但改良底质才是根本,从池塘底部入手,才能有效而持久维护良好水质,创造符合健康养殖的水环境。
(通联:330299,江西省南昌市莲塘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微生物所一楼 江西美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13507087750)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