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水质判断与培育藻类和控制底质恶化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4/07/05 23:23:34  浏览次数:2974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在池塘养殖下池塘底质和水质共同构成养殖动物生长和栖息的环境空间,两者相互影响,密切相关。养殖密度、投饵量和用药量等外源性影响因素在一定情况下会破坏池塘水体的生态平衡,从而造成底质和水质恶化。

一、水体自净能力

正确判断并合理调控养殖水体环境对健康养殖非常重要。养殖池塘水质和底质的稳定性、水体自净能力水平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浮游植物(藻类)的生物量与多样性,若浮游植物生物量大,生长代谢旺盛,多样性指数高,则养殖水环境越稳定;二是微生物种类与数量,微生物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是水体稳定的基础。

二、池塘水质判断

通过池塘水体观察可以初步判断水质情况:

(1)池塘下风口出现大量(注意:此处说的是"大量",少量出现则不是水质不好)不易散开的黄褐色泡沫,有异味,表明底质已经开始恶化;

(2)食台附近水体浓浊,底泥发黑,表明底泥有机质含量过高;

(3)光照强烈时,池底有大量气泡泛出,表明池底已形成厌氧环境,有还原性有害气体产生;

(4)水质浓稠、发粘,风吹过水面时,水纹细密,表明池水有机质含量过高,水分子表面张力增大。

通过测定水体pH值和溶解氧含量可以初步判断池塘水质情况:养殖池塘水体pH值和溶解氧含量是反映水体稳定程度的两个关键指标。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pH值和溶解氧含量越高。

若水体总碱度较高,清晨到中午的pH值变化幅度小于1,且溶解氧范围在4毫克/升~10毫克/升之间,则表明水体环境较稳定

若水体pH值变化幅度超过1,溶解氧含量于低4毫克/升,则水体稳定性差。当水体溶解氧范围在4毫克/升~10毫克/升之间,但水体pH值变化幅度超过1时,可通过投放碳酸钙或碳酸氢钠来提高水体pH值稳定性;

当pH值变化幅度超过1且清晨溶解氧含量低于3毫克/升、中午却高于10毫克/升时,表明水体浮游植物数量过多,当光照充足且水温较高时,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烈,释放氧气使水体溶解氧含量显著上升,过多的浮游植物数量也间接表明水体开始富营养化,需换水或使用微生态制剂改善水质;

若水体pH值呈酸性且溶解氧含量低于3毫克/升,则表明池底残饵等有机物腐解酸化,需要及时改良底质。

三、池塘水质生态调控

1.定向培养有益藻类

硅藻是池塘定向培育的主要有益藻类之一,它个体较大,营养丰富,生命周期较长,易被养殖对象摄食消化,如果没有形成优势种群是徒劳无益的,往往还不够鱼虾吃食,这一点需要注意。培育藻类时首先要在养殖水体中施肥,为藻类生长提供必须的营养,再接种藻类为优势种群的茶褐色“肥水”,另外,水瘦培藻则无用,很多人以为不论水的肥瘦都可以,其实在水瘦的情况下投藻下菌是起不了作用的。上面所说都是培藻的智商税需要我们小心。

水的肥瘦程度不宜大量出现浮游动物,以防止鞭毛藻及原生动物过度繁殖而摄食掉有益藻类。勿单独施用磷肥,以避免蓝藻大量繁殖。养殖初期,绿藻更易生长繁殖,且净水能力强于硅藻,可选用可溶性有机肥为主培育绿藻以净化水体,而硅藻则可使水质保持稳定,这种优良水体的水色为黄绿色,水体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30厘米。

需要注意的是,培藻要开启增氧机等机械搅动水体,使藻种均匀分布。在培藻期间,适当降低水位,以促进水温升高和藻类光合作用。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后,其光合作用会导致水体pH值上升,需要注意调节水的pH值。

2.正确使用微生态制剂

池中悬浮颗粒、有机质和池底淤泥均可为有益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或载体,池塘需有10厘米~20厘米底泥,池水不宜过清。

使用微生态制剂需要选择适宜的时机,比如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的生长代谢需要氧气,若在池塘缺氧时使用,不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还会降低池塘溶解氧含量。光合细菌为兼性厌氧菌需要光照,主要在池塘底层或温跃层上方起作用,水体溶氧充足时或阴雨天不宜使用。在养殖后期,水体营养物质含量高,微生物数量多,使用微生态制剂很难有明显效果。微生态制剂投放后会随着养殖过程中的不断换水而流失,且有益微生物的代谢活性10天左右进入高峰期,之后降解能力会下降,因此需及时补充微生态制剂。

池中浮游动物(如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过多时不宜使用,否则有益微生物会被浮游动物摄食。浮游植物与自养型微生物比如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有竞争作用,因此当浮游植物数量较多时,需加大微生态制剂的使用量。此外,若单一使用某种益生菌,受水环境理化性质及有机物种类及含量的影响,其生物量和生物活性都无法保证,难以长时间发挥作用。

3.预防池塘底质恶化

造成底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有:残饵、养殖对象的排泄物、动植物尸体为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另外,池底长期溶氧不足会导致还原性有害气体的产生等。

1).改良修复底质的方法

(1)在养殖生产开始前彻底清塘和晒塘;(2)池塘底质严重恶化时,可使用沸石粉、麦饭石、明矾、活性碳、膨润土等吸附型底质改良剂吸附池底有害物质,生产实践中沸石粉通常和生石灰间隔使用,此法为应急处理方法;(3)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降解有机污染物、氨氮及硫化物等,此法主要用于预防底质恶化;(4)阴雨天、昼夜温差大、拉网前后等情况下,清晨水体溶解氧含量最低时使用过氧化钙、溴氯海因及过碳酸钠等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提高底泥的氧化还原电位,可预防池底缺氧;(5)利用生石灰调节池塘水体酸碱度,稳定池底pH值;(6)使用腐殖酸钠、黄腐酸等与过硼酸钠混合的具有增氧和解毒双重功能的底质改良剂,既可促进浮游植物生长,又能调节pH值,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7)以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为主的底质改良剂,还可以复配其它缓释剂、有机酸、表面活性剂等,具有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抑制细菌生长、改善底泥通透性等多种功能。

2).底质改良注意事项

底质改良剂一般为片剂或颗粒剂型,一些气味小,刺激性小的底质改良剂可能会养殖动物误食而引起中毒,因此要在饲料投喂结束后,投放在远离食台处。以极化作用强的季磷盐类为主要成分的底质改良剂是一类非氧化性杀菌剂,可以提高底质表层的通透性,有助于池底溶解氧渗入底泥中,促进底泥中还原性物质氧化分解,还可促进池塘“泥皮”上浮,但“泥皮”上浮的同时,原本被“泥皮”覆盖的腐殖质等有机物也会进入水体,消耗水体溶解氧的同时还易使水体富营养化,因此这类底质改良剂应根据底质情况在养殖前中期使用,培苗期慎用,中后期应在晴天使用。使用氧化性强的底质改良剂会抑制藻类繁殖甚至倒藻,使水质过于清瘦,底质改良剂用量过大还会引起池底生物生长代谢受阻,土壤板结,因此要合理控制用量。

作者:宣雄智 王顺利 朱文婷

修编:西南渔业网

(备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侵权可删,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