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水要做好这三方面
一:总碱度和总硬度,
平时除了测氨氮、亚盐、pH之外,这两个指标至少每周测一次。总碱度、总硬度高,可以提升水体缓冲能力,维持水体相对稳定,水色不容易反复变化,pH不会波动过大。
总碱度,淡水在80-120之间,海水在150-220之间。如果总碱度过低,不仅难肥水,而且pH波动大,如早上测pH7.5,下午直接飙升到9.0。
总碱度过低,用【白云石粉】或【贝壳粉】,每亩100斤,也可以在清塘时打底。如果使用后,总碱度还是提不上来,说明池塘缺少矿物质元素,每亩再加入20斤【氯化镁】,10斤【氯化钾】,总碱度可得到提升。
总硬度,涉及到硬壳,因此在虾蟹养殖塘尤为重要,要求在300以上,最好达到1500,养鱼塘则要求80以上。总硬度过低,说明池塘缺乏钙、镁,会影响藻类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影响虾蟹硬壳。
总硬度过低,可以用【白石粉】、【碳酸钙】、【氯化钙】、【氯化镁】等,如果使用后效果不好,加入【氯化钾】、【盐巴】,有助于总硬度提升。
总硬度过高,常见于福建、广东、广西小棚养殖,可以建立蓄水池,用【大苏打】、【生石灰】、【EDTA】,并持续爆气3天后,再抽到养殖池,
二:生物改底和氧化改底
氧化改底、生物改底交替进行,
氧化底改只是改变有机物的状态,不能分解池塘底部大分子有机物。所以氧化改底后,接着进行生物改底,正好能在池塘底部溶氧高时,分解池塘底部的大分子有机质,并让有益菌占位。
三:定期补充碳源
养殖中后期,倒藻、泡沫多。藻类老化,为何和水体碳源不足有关?
养殖中后期出现倒藻、泡沫多、藻类老化等现象,主要与水体碳源不足有关。碳是藻类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相当于藻类的骨架。在养殖过程中,由于缺乏碳源,藻类无法正常生长,导致水体不稳定,出现各种问题。
我们通常把提供细胞组分或者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各种营养物质称为碳源
提供细胞组分中氮素来源的各种物质称为氮源,营养元素碳氮的关系称为碳氮比。
氮源主要是残饵和粪便,有机碳来源主要是藻类的光合作用
碳源在藻类生长中的作用
碳是藻类光合作用的关键原料。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水体中的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如果水体中的碳源不足,藻类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导致藻类老化、氨氮或亚硝酸盐升高,最终引发倒藻现象。
定期像池塘补充发酵碳源,既能培菌、又能培藻,在池塘有一定总硬度的情况下,还能提高水体总碱度,提高水体缓冲能力。
结合增氧、控料,可保持整个养殖水体平稳, 可以解决水质的大多数问题。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E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一线"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