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鳖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部分鳖种质退化明显
近年来,鳖种苗质量下降得非常厉害,主要原因是忽视了亲本种质选择,近亲交配严重,以及一些异种鳖从境外流入我国,直接影响鳖的遗传基因库,从而影响其种质纯度,使鳖出现疾病较多、种苗分化大、生产速度慢等问题。
2.鳖病害逐年增多,防疫和防治不到位
由于多年的养殖,有不少鱼池老化,种质退化、养殖密度增大、水环境的恶化等多种原因导致病害增多,不断出现新的病种,许多养殖户在鳖发生病害后,在疾病诊断、药物选择和剂量使用上掌握不准,引起误诊和药物使用不当,造成死亡,部分养殖场缺乏“防重于治”的观念,出现疾病时才积极治疗,使成活率、商品率和利润得不到保证,养殖成本增加。
3.鳖市场信息不畅,养殖户对投苗与上市时机难把握
只有那些对鳖产业各种信息进行分析,适时关注市场动态,利用各种有用的信息来指导生产和销售的养殖户才有更大的机会赚到钱。而那些盲目投资的养殖户,只能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随波逐流,运气好的时候能赚点钱,遇到整个大环境(经济环境)和小环境(鳖养殖行业)状况不好时,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4.社会化服务不完善,组织化程度不高
各地要形成“合作社(协会)+基地+养殖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从苗种供应、生产养殖、流通等环节组织化,有效地加强信息交流,规避一些养殖风险,较好维护本行业的利益。但各协会各自为阵,协会间联络较少,彼此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出现价格恶性竞争、炒种、盲目养殖、养殖量过剩等不良现象。
5.外来鳖种的入侵带来生态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在引进鳖种时,只考虑鳖的生长速度、成活率及繁殖率等因素,带有盲目性,同时也不可避免重复性。引进外来鳖种大多数生命力强,对环境适应性强。由于我国在外来物种管理上不到位,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引进鳖种很容易流入自然界,一旦形成优势种群,将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带来生态灾害。
二、应对措施
1.维护合法经营者利益,打击走私和非法经营行为
长期以来,鳖类动物走私现象频繁,屡禁不止。各种鳖类动物非正常渠道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市场,扰乱了国内市场。泰国鳖的大量走私,冲击我国鳖类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海关、商检、公安、工商、边防等单位要加强协作,对非法养殖、非法经营、走私行为必须加大打击力度,保护和维护合法经营者利益。
2.充分发挥全国性鳖养殖协会的作用
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鳖类养殖业技术、贸易和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国内外同行间的交流与贸易,以“政策指导、技术引导、协调服务、监督管理、规范市场”为宗旨,带动全国各地养鳖协会、养鳖企业和养殖户走生态、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之路。
3.保护本地种类,加强外来鳖种的研究和监控
为保护本地种类,维护生态平衡,给本地鳖一个安全、稳定、平衡的生存空间,必须对已饲养的外国鳖种实施包括种类、存量、繁殖技术评估、引入前风险评估和生态安全等方面的长期跟踪监控,加强对外国鳖种在中国的生态适应能力、种群建立、分布状况以及外来种对土著种存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以应对当前外国鳖种蔓延趋势。
4.规范养殖和流通领域,努力提高鳖的品质
鳖作为一种中高档滋补食品,已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如何提高鳖产品质量,规范养殖行为和用药行为,树立优良品牌,构建完善的流通渠道,是广大养殖者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品种有保障,取得消费者的信赖,流通渠道可靠,市场稳定,才能指导生产,养殖效益才能得到保障。
(<<湖南农业>> 作者: 李 成 邹 利 邓时铭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