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黑鲈“优鲈3号”品种特性与人工繁殖
一、品种概况
(一)育种过程
1.亲本来源
大口黑鲈“优鲈1号”是以国内4个大口黑鲈北方亚种养殖群体为基础选育种群,于2011年培育出的大口黑鲈选育品种。大口黑鲈北方亚种引进群体是2010年4月从美国国际渔业贸易有限公司引进的野生群体。2012年3月,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良种基地挑选体型标准、健康、体重大于0.65 kg的大口黑鲈“优鲈1号”和美国引进的大口黑鲈北方亚种各500尾建立选育基础群体,两群体中雌雄比率均为1:1。
2.技术路线、选育过程
2012年3月在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良种基地对大口黑鲈育种基础群体(雌雄比为1:1)进行繁殖,获得苗种的数量约500万尾,在水花摄食浮游动物至2cm左右时开始进行连续3天的驯化转食人工配合饲料,采用群体选育技术进行选育,对每一世代选育鱼在3.0cm、10cm和性成熟期进行选择,以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条件下的生长性状和易驯化摄食配合饲料为主要选育指标,选留生长快和健康无病的个体,总选择率为5%,每代的选留亲本为1000尾,具体的技术路线见图1。2013年~2014年在清远基地进行选育、繁殖和养殖,2015年~2017年在佛山三水基地进行选育、繁殖和养殖试验,2017年在南京高淳基地进行繁殖和养殖对比实验。2012年至2015年,连续4年进行群体选育,共获得F1至F4的4个世代的大口黑鲈选育鱼,将该选育品种定名为大口黑鲈“优鲈3号”。
(二)品种特性
在相同养殖条件下,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优鲈3号”的生长速度比“优鲈1号”平均提高17.1%,比大口黑鲈引进群体提高33.92%~38.82%。大口黑鲈“优鲈3号”易驯食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时间明显缩短,驯食成功率显著提高。
二、人工繁殖技术
(一)亲本选择与培育
1.亲本来源
亲本来源于自己培育的或从正规渠道购买的大口黑鲈“优鲈3号”亲本。
2.亲本选择与培育
大口黑鲈“优鲈3号”性成熟年龄为1周年,挑选个体在0.6kg以上,体质健壮和无伤病的“优鲈3号”成鱼作为后备亲鱼,选好后放入亲鱼池进行强化培育。采用池塘培育亲鱼,每亩放养400尾至600尾,用配合饲料投喂,间或用冰鲜鱼投喂以促进性腺发育,视天气每天投喂一至两次,另外可适当混养少量的鲢鳙鱼,用于调节水质。产卵前一个月应适当减少投饵料,有条件的可每隔2天~3天冲水1个~2个小时,必要时打开增氧机增氧。
(二)人工繁殖
1.亲鱼雌雄比例
正常产卵季节为春季,水温上升到18℃以上时开始产卵。产卵可分自然产卵和人工催情产卵。自然产卵将亲鱼按一定雌雄比例1:1放入产卵池让其自行交配产卵。人工催情产卵是注射催产药,提高产卵效果及成批获得健康整齐的鱼苗。
2.雌雄鉴别
一般雌鱼体形较粗短,生殖季节体色淡白,卵巢轮廓明显,前腹部膨大柔软,上下腹大小匀称,有弹性,生殖孔稍凸,产卵期呈红润状,上有两个孔,前后分别为输卵管和输尿管开口,少数个个轻压腹部有卵子流出。雄鱼则体型稍长,腹部不大,生殖孔凹陷,只有一个孔,较为成熟的雄鱼轻压腹部便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3.产卵池
产卵用水泥池通常要求面积为10m2以上,水深40cm左右,池壁四周每隔1.5m设置一个产卵巢,亲鱼密度为每平方米放入亲鱼1组。产卵用池塘面积宜为3亩~10亩,水深0.8m~1.0m,池边有一定的斜坡。池水的透明度约25cm~30cm,溶氧量充足,最好在5mg/L以上,每亩放亲鱼尾数为400尾~600尾。产卵巢可直接铺放在池塘四周浅水区或用竹子悬挂使其保持在约0.4m的水深处。产卵巢可用棕榈皮制成,规格为30cm×25cm左右。
4.人工催产
通常是群体自然产卵,但为达到同步产卵,一般对采用水泥池产卵的亲鱼使用人工催产,但也可采用人工催产使池塘培育的亲鱼提早产卵,尽早获得鱼苗。通常在春季水温达18℃~20℃时进行催产。催产时,挑选雌雄个体大小相当者配对,比率为1:1。常用催产剂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A2(LHRH-A2)和DOM混合使用。每千克雌鱼注射6μg LHRH-A2和5mg DOM,雄鱼则减半。雄鱼性成熟状态对雌鱼产卵有明显影响,繁殖时需挑选精液充沛、体壮活泼的雄鱼。
5.产卵孵化
“优鲈3号”的催产效应时间较长,当水温为22℃~26℃时,注射激素后18小时~30小时或以上开始发情产卵。开始时雄鱼不断用头部顶撞雌鱼腹部,当发情到达高潮时,雌雄鱼腹部相互紧贴,这时开始产卵受精。产过卵的雌鱼在附近静止片刻,雄鱼再次游近雌鱼,几经刺激,雌鱼又可发情产卵。大口黑鲈为多次产卵类型,雌鱼可在不同的产卵巢几次产卵,雌鱼产卵后便离开巢穴,雄鱼则留在巢边守护受精卵,不让其他鱼接近。大口黑鲈受精卵为球形,淡黄色,内有金黄色油球,卵径为1.3mm~1.5mm,卵产入水中卵膜迅速吸水膨胀,呈粘性,粘附在鱼巢上。受精卵一般在水泥池中进行孵化,这样便于温度控制,也有利于孵出的仔鱼规格齐整,避免相互残杀。孵化时要保持水质良好,溶氧最好在5mg/L 以上,水深0.4m~0.6 m,避免阳光照晒,有用气泵或底层增氧。水温17℃~19℃时,孵化出膜需52小时;水温18℃~21℃时需45小时;水温22℃~22.5℃时,则只需31.5小时,一般水温控制在23℃左右较为合适。刚出膜的鱼苗半透明,长约0.7cm,集群游动。
(三)苗种培育
1.水泥池培育
水泥池大小10m2~50m2为宜,池壁光滑。放苗前应先清洗池子,并检查有无漏洞,如果发现有漏水现象,要及时进行修补。水深30cm左右,以后每天加注少量新水,逐渐加至50cm~70cm。水泥池培苗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放养刚孵出的幼鱼10000尾~15000尾左右;每平方米放lcm左右的幼苗约5000尾,2cm的幼苗2000尾。若水质优良,具微流水,密度可适当增加。初期应投喂小型的浮游动物,如轮虫、挠足类无节幼体,每天投喂2次~3次,投喂量视幼鱼的摄食情况而增减。当鱼苗长至1.5cm~2.0cm时,最好能转入池塘进行培育,且培育密度应适当降低,应投喂大型浮游动物,如枝角类、挠足类、水蚯蚓等。长至2cm以上时摄食量增大,可开始驯食人工配合饲料。
2.池塘培育
育苗用的池塘水深1m~1.8 m,水源充足,水质好,不受污染,面积以1亩~3亩较为理想。鱼苗下塘前约10天用生石灰或茶粕清塘,消毒后的塘进水50cm~70 cm,适当施肥,培肥水质,增加浮游生物量,透明度保持在25cm~30 cm,水色以绿豆青为好。每亩放养密度约为150000尾~300000尾,具体视鱼塘的肥瘦程度而定。鱼苗下塘后,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因此必须保持池水一定的肥度,提供足够的浮游生物,若浮游生物量少,饵料不够时,鱼苗会沿塘边游走,此时需捞取浮游生物来投喂。待鱼苗体长至1.5cm~3 cm时,开始转入驯食人工配合饲料。
3.鱼苗驯食
待鱼苗体长长至1.5cm以上时,开始转入驯化阶段,使其摄食配合饲料。驯食前1天,将鱼苗集中转入池塘边缘面积为15m2~100m2的网围中进行驯化摄食配合饲料。
驯食方法:设定1个投喂点,在投喂点架设潜水泵,驯食时打开泵进行冲水,使鱼苗形成定点定时摄食的条件反射。第1天全天投喂从池塘中捕捞的浮游动物,第2天将捞取的浮游动物(主要为枝角类和桡足类)与配合饲料按质量比为5:1搅拌均匀后进行投喂,第3天将浮游动物与配合饲料的质量比例减少到1:1并搅拌均匀后进行投喂;第4天将浮游动物与配合饲料的质量比例减少到1:3并搅拌均匀后进行投喂;第6天后投喂配合饲料中不再添加浮游动物。驯食期间日投喂餐数以8餐~10餐为宜,整个驯化时间约为7天~10天,具体以鱼苗全部上投喂点摄食为准。
4.投喂管理
鱼苗驯食成功后,应以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4%的专业鲈鱼苗种饲料进行投喂,投喂量、饲料种类和日投喂次数如下。
鱼苗规格在0.1g以内时,以投喂粒径不大于500μm粉料为宜,日投喂比例以鱼苗总重的10%~12%为宜,日投喂餐数不低于6次。
鱼苗规格在0.1g~0.5g阶段,以投喂粒径500μm~800μm的破碎料或膨化料为宜,日投喂比例以鱼苗总重的8%~10%为宜,日投喂餐数不低于4次。
鱼苗规格在0.5g~1.5g阶段,以投喂粒径1200μm~1500μm的破碎料或膨化料为宜,日投喂比例以鱼苗总重的6%~8%为宜,日投喂餐数不低于2次。
5.水质管理
鱼苗驯化前期每5天~7天添加新水1次,每次10cm~15cm。新水应采用经事先消毒和充分曝气后检测无余氯等残留的水。添水后视浮游动物数量适时追肥。
鱼种培育期间,每隔7天~10天换水1次,每次10cm~15cm。每次换水后使用碘制剂全池泼洒消毒,使用量以有效碘含量0.5ppm为宜或参照相关产品使用说明。
6.过筛分级
鱼苗体长规格达到8cm之前,互相残杀最严重,应根据鱼苗的生长情况用鱼筛及时进行分级,每7天拉网过筛一次,将大小规格相差较大的鱼种分开、规格相近鱼种集中饲养,过筛后水体及时消毒,预防擦伤感染。待鱼种规格达到8cm~10cm即可分塘养殖商品鱼。
表1 成鱼养殖阶段投喂参考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