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国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新格局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4/06/13 17:51:23  来源:中国水产 2018年5期  作者:卢昌彩  浏览次数:5009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水产养殖业是我国大农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效益最高的产业之一,对改善居民膳食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但水产养殖业也存在着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迫切需要用绿色发展理念来指导水产实践。本文作者从水域滩途布局、资源综合利用等层面分析了推进我国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政策、布局、科技等角度对如何形成我国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新格局提供参考和建议。

水产养殖是我国大农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效益最高的产业之一,“以养为主”的中国渔业为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改善居民膳食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在促进渔业发展方式转变、减排二氧化碳、缓解水域富营养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水产养殖也存在着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迫切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水产养殖实践,提升水产养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是时代的呼唤

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是建立在水域生态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约束条件下,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物质装备,形成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新型发展模式。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这是时代呼唤、产业要求、文明规律、人民期盼。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呼唤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绿色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对农业绿色发展作了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既为我国水产养殖指明了发展方向,又要求水产养殖必须遵循绿色发展理念。

(二)产业升级规律的呼唤

改革开放以来,80年代为解决“吃鱼难”,我国设立了大规模的鱼场和鱼种场,养殖主要是传统滤食性、草食性和杂食性的鲤科鱼类,在满足市场有效供给上实现突破。90年代为了多层次消费需求,攻克和开展了“名待优新”肉食性品种人工养殖,养殖产量迅速增加;21世纪以来,建设了现代种业,工厂、大棚、网箱等集约化设施养殖,水产养殖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但水产养殖面临的价格“天花板”、成本“地板”、生态资源“红线”约束不断加大,新形势、新变化和新任务要求我国水产养殖必须完成转型升级,实现从资源粗放利用型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从单纯数量增长到数量、质量并重发展;从单一养殖到养殖、增殖、休闲、观光;从注重一产到一二三融合发展,就必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渔业发展新动能,走绿色发展道路。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呼唤

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水产养殖在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科学的水产增养殖,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加法”。鲢鳙、鲴、罗非鱼、贝类等滤食性生物,以水域中天然饵料为食、在食物链的较低层大量消耗和使用了浮游生物,可加快吸收水域中的氮、磷、碳,将显著改善水域环境。但不合理的水产养殖方式,特别是不顾水环境容量,片面追求高密度、高产量的养殖模式,过度提高投喂和不合理使用化学品,任意排放养殖废水,这又成为水环境污染源之一。现代水产养殖必须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建立在水产养殖容量管理基础之上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的绿色发展模式,为水域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四)民本发展思想的呼唤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我国曾创造了水产养殖的辉煌历史,也存在以透支未来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以高成本、低效益换取发展速度,需要进行深刻反思。不合理的水产养殖理念和方式,曾造成部分区域过度开发和超容量养殖,而大量排放养殖废弃物,又致使水域富营养化。养殖中大量投喂小鱼小虾,不仅破坏了鱼虾资源和生物链,还造成养殖水域的自身污染;集约化程度的片面提高,水产养殖病害发生频繁;滥用抗生素、激素类和高残留化学药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水产品质量安全造成负面影响,这些都违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必须树立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水域生态系统建立起生命共同体,生产出质量安全的优质水产品。

二、前提和基础

理念是思想的先导,是规律性认识的凝练与升华,是水产养殖转型升级的先导,也是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我国各界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研究。自2009年以来,中国工程院先后启动实施了“中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水产养殖业‘十三五’规划战略研究”和“现代海水养殖新技术、新方式和新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建立水产养殖容量管理制度。于康震副部长指出,要念好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八字诀”,即“地、水、饲、种、洁、防、安、工”。通过创新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理念,适应水产养殖发展“新常态”,开辟水产养殖发展“新空间”,打造水产养殖发展“新引擎”,培育水产养殖发展“新增长极”。

(一)合理规划水域滩途布局

水产养殖本身就是一种生态产业,既是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索取,也是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维护。牢固树立生态养殖理念,充分发挥水产养殖在养护、改善水生态环境的突出作用,把水产养殖发展纳入水域生态环境的大系统,合理规划水域滩涂空间布局,建立起水产养殖容量为基础的空间布局体系,融入水域生态环境的大保护,构建起人工与自然之间高度复合的生态系统,促进水域生态环境的大提升。

(二)多种模式融合发展

牢固树立健康养殖理念,加快传统技术模式的升级改造,加大现有水产养殖模式的集成组装,积极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鱼菜共生、多营养层次养殖、多级人工湿地养殖、受控集装箱养殖、深海抗风浪等养殖模式,统筹水产养殖传统功能和新兴农业功能,推动水产养殖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水产养殖由单纯注重产量向产量质量并重转变,由增产增收向增产提质增收并重转变,由注重发挥经济效益向经济生态效益并重转变。

(三)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循环水产养殖是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效益提高型的渔业生产方式。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探索开展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和应用,着力构建养殖排放用水梯度利用、以及与种植业生产等相结合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实现投入品减量化、成果再利用、资源再循环,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四)“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水”

牢固树立“不与粮争地”的意识,充分利用天然水面和人工库湖发展水产增殖,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大力发展沼泽地、低洼地、盐碱地水产养殖,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牢固树立“不与人争水”意识,大力开发非传统养殖水域,支持发展深远海离岸养殖,推广立体混养技术和全价配合饲料,促进水产养殖资源利用由平面利用向立体利用转变,由单一利用向复式利用转变,由粗放利用向集约利用转变,由一级利用向多级利用转变,提高水、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

(五)加强水产养殖投入品管理

现代水产养殖对养殖投入品的质量、效率和安全、生态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统筹水产养殖投入品使用和水域生态环境治理,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强水产养殖投入品管理,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防止水产养殖业面源污染,实现水产养殖投入品科学使用与水域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协调同步,让人民群众吃到安全放心水产养殖产品。

三、方法和策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就是要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和贯彻“生态、健康、循环、低碳、安全”的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理念,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水产养殖发展道路,基本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水产养殖发展新格局。

(一)形成政策导向

贯彻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理念,首先要建立有利于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政策导向,着力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要深入研究产业政策,通过价值平衡理论和收益分配理论,重塑水产养殖多重价值,让养民分享生态收益和红利,调动养民发展洁水渔业和碳汇渔业的积极性,体现养民生态建设的获得感。比如参考当前的碳排放和碳交易制度,对水产养殖折算成固碳量进行交易;对“小鱼治水”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给予生态补偿。

(二)优化产业布局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既是渔业管理的基本制度,也是贯彻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理念的布局依据。依据《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抓紧编制报批水产养殖发展空间规划,进一步明确水产养殖类型、期限以及可采用的养殖方式、开发规模和产业布局,促进水产养殖有规可依和有序发展。要注意尊重历史,充分考虑当地渔民发展所需的空间,处理好水域、滩涂养殖功能与其它功能的关系,合理确定湖泊、水库、滩涂、近岸海域等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逐步减少河流湖库、近岸海域投饵网箱养殖,防控水产养殖污染。顺应水产养殖发展规律,将适养的深海、盐碱地等资源尽可能纳入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为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留下更大的空间。

(三)开展清洁生产

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水产养殖清洁生产全过程。充分考虑各地养殖资源、气候条件、发展阶段、功能定位、经营习惯等相关因素,因地制宜地推进水产养殖清洁生产的路径和模式。以健康养殖示范场、示范县创建活动为契机,引导和鼓励养殖节水减排改造,积极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鼓励间养、轮养、套养、混养等生态养殖模式,重点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积极推广全价人工配合饲料,逐步替代冰鲜幼杂鱼,创建绿色低碳、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四)培育水产养殖发展新动能

贯彻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理念,是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加大传统养殖技术模式的升级改造,切实把过高的养殖密度容量、超负荷养殖、高污染养殖、直接排放尾水的养殖产能压下来,重点发展浅海养殖和盐碱地、低洼地、塌陷区等养殖,优化滩涂、港湾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扩大增殖放流,加快专业化陆基养殖基地建设,以绿色产能的增长接替边际产能的退出,实现水产养殖的良性扩张。优化养殖品种结构,调减结构性过剩品种,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品种、高附加值品种、低消耗低排放品种。增加水产养殖的休闲旅游、文化传承等服务功能,建设“新型鱼塘综合体”,发展以渔为主的“1+N”的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养殖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水产养殖发展新动能,在保护渔业水域环境的同时增加养民收益。

(五)推进渔业科技创新

要把渔业科技创新作为贯彻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理念的第一动力。整合相关资源,深入研究水产养殖容量管理制度,建立区域和省市级水域养殖容量评估体系。大力推进物联网和生物信息化技术与现代水产养殖相互融合,加快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远程监测和控制等技术研发和运用,依靠信息化精准预测和精细控制,发展“智慧型”绿色水产养殖,降低资源要素投入,提高单位产出效率。突破主导品种健康高效养殖、环境友好型配合饲料与养殖品种品质调控、养殖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水产疫苗及安全高效替代药物研发等重大关键技术,创建适合不同地区的重要养殖种类的绿色养殖模式和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提升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层次和水平。

(六)培育新型养殖经营主体

新型经营主体是现代水产养殖发展的主力军,是贯彻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理念的主导力量。充分发挥专业大户、家庭渔场、渔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渔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大财税、金融等扶持投入力度,扶持一批新型水产养殖经营主体引领带动绿色生态养殖发展。同时,积极引导从业人员组建养殖行业协会,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促进产业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的提高。

(七)加快水产养殖立法进程

贯彻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理念,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要发挥好政府作用,依法管理公共资源,维护市场公平的竞争秩序。建议加快水产养殖立法进程,坚守养殖资源保护红线和生态环境底线,依法保护养殖水域环境,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利用水域滩涂发展养殖生产。强化公共服务的意识,依法监督管理养殖生产活动,加强对养殖投入品的监管,及时向社会公布禁用、限用和推荐的水产养殖投入品品种,继续推行“两项登记、五项制度”的落实,逐步建立大中城市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水产养殖产品质量源头追溯制度,促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