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品的出路及对策在哪里?

发表时间:2018/02/02 00:00:00  浏览次数:2465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文/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刘景景
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所  沈辰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张静宜

近期水产品市场预警监测分析小组在京组织召开了水产品市场和贸易形势会商,邀请渔业管理部门、协会及渔业企业代表研讨当前水产品市场与贸易形势,通过讨论及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水产品市场有几个动向及问题值得关注:
渔业产能结构性过剩、产品价格下滑,
渔业发达地区产业向外转移渐成趋势,
地域间价格差距不断缩小,
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发展迅速,
转口贸易迅速发展等。

一、当前水产品市场的几个动向及问题

(一)国内市场方面

一、渔业产能结构性过剩,水产品价格下滑

近年来在养殖成本高企、利润空间萎缩的约束下,渔民倾向于增加养殖密度来提高产量和收入,但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密度养殖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一方面,密度过高造成病害频发,影响了水产品品质,形成质量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高密度养殖直接增加了产品供应,水产养殖产能出现过剩。

目前主要产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的产品过剩和价格下跌问题。特别是大宗淡水鱼作为我国养殖量最大的水产品,今年以来养殖效益下滑严重,除鲤鱼外,草鱼、鲫鱼、鳙鱼、鲢鱼等大宗淡水鱼价格均出现下降。据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采集系统监测,2015年1-11月水产品批发市场成交量、成交额同比分别增加8.41%和3.58%。综合平均价格同比下跌0.51%,海、淡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同比分别增长0.42%和下降1.70%。

二、渔业发达地区产业向外转移渐成趋势

随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以及养殖成本的不断抬升,一些发达地区渔业项目有向省外转移的需求和趋势。如浙江省温室甲鱼整治工作的推进导致当地不少温室被关停或整治,继续从事甲鱼养殖需遵守《浙江省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建设与改造规范(试行)》,满足尾水排放要求,不少业主在关停温室后逐步向周边省份转移,重启温室甲鱼养殖模式。

西北地区土地广袤、塘租低廉、人工便宜,吸引大批外地水产经营者入驻,但由于当地水产饲料和加工业发展滞后,渔业“两头在外”的特征明显,本地养殖户仅能赚取劳动报酬,难以分享产业链条其他环节的利润,西北地区实际以资源环境为代价成为渔业发达地区的养殖基地。

三、地区间价格差距不断缩小

随着冷链物流发展、交通运输条件改善以及水产品保活运输技术进步,水产品运输距离不断延展,地区间水产品价格差异缩小。四川丘陵地区的草鱼生产成本约每斤12元,一些水产养殖发达省份的高密度养殖模式成本则非常低,如湖北省最低可达每斤3.2元,江西省最低每斤3.7元,即使加上运输成本,鱼价也远低于四川丘陵地区的水平。

凭借价格优势,规模养殖发达省份不断蚕食四川市场,也冲击了四川水产养殖业。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监测数据显示,与2011年9月相比,2015年9月四川与湖北两省草鲢鳙鲤鲫鳊等6个品种的淡水鱼价格中,除鲤鱼外,其他5个品种的价差均显著缩小。

四、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发展迅速

水产品流通成本占价格较大比例,缩减流通环节、创新交易方式已成为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批引进现代化交易和管理方法的交易所开始活跃。如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作为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通过“线上交易、线下交割、人民币结算”的方式,为会员提供集交易、结算、金融、仓储、物流、检验检测与信息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优化了流通、贸易和结算方式,2014年,海交所总交易量超过200万吨,交易额超300亿元人民币。

传统销售渠道大黄鱼养殖利益链55%-70%的增值由中间批发商、零售商获得,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则可以大幅缩减中间商利益分成,降低产品价格。目前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微信社群营销、俱乐部营销等各种新的营销模式得到开发、应用,转发朋友圈并邀请好友助力、抢红包、送流量、微信游戏、众筹等营销手段应运而生。

借助微信等社群平台,企业既可以与消费者实时分享养殖情况和产品信息,结合线下体验活动,又能更好地吸引、锁定目标消费群体,实现水产品从池塘到餐桌的精准营销。目前北欧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办的微信社群已达30个,群友超过3000人,2014年社群的水产销售额达到1千万元,社群三文鱼销量占到公司基地养殖总量的15%。

(二)国际贸易方面

一、我国水产品国际形象堪忧,重新贴标方式频现

近年来随着主要贸易伙伴对水产品设置的壁垒措施层层加码,我国出口水产品国际形象严重受损,很多进口贸易商采取暂养并重新贴标的方式从我国进口水产品。以蛤类为例,我国黄海出产的蛤类品种与日本十分相似,但目前日本对我国出口贝类及加工食品中“扑草净”实施命令检查,给企业造成很大成本负担,而且一旦被检出还要承担退货损失,因此现在一些日本进口商通过非正规渠道将我国贝类运抵日本后投放到海滩暂养,再标注日本产地,这样即可规避检查,又可售出高价,但对我国水产行业来说,这就难以实现“优质优价”,也不利于我国水产品国际形象恢复。

二、东盟国家正成为我国水产品转口贸易基地

海关贸易数据显示,2015年在日、美、欧、韩等主要出口市场总体低迷的局面下,我国对东盟出口却逆势增长,1-10月累计出口量46.18吨,同比增长11.96%,出口额22.58亿美元,同比增长6.41%。据维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由于国际形象问题,一些零售水产品在进入欧盟等市场时产地标注“越南”比标注“中国”出口要更加顺利,很多企业被迫将水产品先出口至东盟国家,再重新贴标加工后转口其他国家。也有一些企业则是为了规避贝类产品出口欧盟禁令,先绕道东盟再转口欧盟。综合考虑,这可能是排除中国东盟间正常贸易增长外,我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迅猛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近年来越南在积极推进与欧盟的双边贸易谈判,一旦贸易协商达成共识,关税和非贸易关税壁垒移除,越南等东盟国家将对我国出口水产品形成更大冲击。出于成本等因素考量,目前已经有一些欧盟进口商将加工厂转至越南等国。

三、上半年人民币被动升值造成水产品出口成本大幅上升

2015年上半年受欧盟汇率贬值等因素影响,人民币被动升值,导致我国水产品出口压力不断增大。据德国格陵兰水产有限公司中国采购代理介绍,仅欧元汇率贬值一项就导致成本增加20%—30%。根据中金所模型估算结果,欧元贬值对我国出口欧盟影响达到13.8%,随着欧元保持弱势,我国对欧贸易或继续恶化,欧元兑美元等交叉汇率对我国整体外贸及实体经济也会有显著影响。不过近期我国汇率水平已连续明显下降,预计将有利于后期水产品出口。

此外,据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广西、云南等地边贸走私猖獗,个别团伙利用边民互市为掩护大量走私农(水)产品,扰乱了国内水产品市场秩序和价格体系。

二、对后期市场形势的几点判断

综合当前的水产品生产、市场和贸易情况,预计2015年水产品市场将呈现生产平稳、市场价格低迷、贸易负增长的特点。

从消费需求看,目前整体经济增长放缓,水产品消费持续增长的动力较弱,消费增长拉动价格上涨的可能较小。

从生产供应看,今年养殖水产品投苗数量总体有所增加,未来市场供应相对充足,由于供应偏紧而价格上涨的可能不大。

从生产成本看,鱼粉价格虽仍处于历史高位,但从目前秘鲁鳀鱼捕捞形势来看,后期鱼粉价格看跌,豆粕、棉菜粕等大宗蛋白原料也都处于下降趋势中。

由于水产养殖效益形势不理想,水产饲料需求低迷,7月以来,华南水产饲料市场打响了一场价格战,短短几天时间,海大、通威、恒兴等饲料企业纷纷下调水产饲料价格,这为后期终端水产品价格下降提供了一定空间。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水产养殖、捕捞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今年5月份之后,持续的暴雨天气使华南地区对虾出现大面积的发病及排塘现象,多数地区对虾排塘率超过五成,个别地区甚至超过八成。7月初国家气象中心气候监测室表示,此次全球厄尔尼诺事件的持续时间或将超过1997年至1998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成为1951年以来历史上最长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但强度不会超过1997年至1998年期间。

从贸易形势来看,全年水产品贸易形势也不容乐观,贸易规模或呈负增长。海关统计显示,2015年1-10月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657.90万吨,进出口总额235.73亿美元,同比分别降低5.53%和6.18%。其中出口量322.08万吨,出口额162.1亿美元,同比分别降低2.87%和6.85%;进口量335.82万吨,进口额73.62亿美元,同比分别降低7.94%和4.66%。目前我国正处于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期,近几年年均涨幅超过10%,沿海地区出口产业劳动力成本普遍相当于周边国家的2-3倍甚至更高,水产品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正在不断萎缩。主要出口品种除贝类外,均面临不同程度困境,主要出口市场也呈现萎缩迹象。虽然国家提高了打击治理力度,但水产品走私不能完全杜绝,对正常贸易和国内市场都形成了不小的冲击。

三、相关政策建议

总体来看,2015年水产品生产供应和市场运行将面临着很多挑战,渔民增收难度加大,需要尽快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应对。

从短期看,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关注气候变化对水产养殖和海洋捕捞的影响。

研究预测下半年乃至更长时期对虾等养殖水产品市场供应量和价格运行态势,积极引导灾后水产品养殖补苗,采取措施保证养殖户正常生产生活,避免市场因灾出现大起大落。

二、研究猪肉和鱼粉价格波动对水产品市场的冲击影响。

监测国内猪肉等畜产品市场供应、需求情况,分析研究其对水产品的消费替代和价格带动影响。关注南美鳀鱼捕捞生产情况,加强对鱼粉等饲料产品价格监测,分析研究其对水产品养殖成本的可能影响和冲击。

三、加强执法监督,保证边境贸易有序进行。

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走私利益集团和走私行为,避免走私产品扰乱国内市场和正常国际贸易。

从长期来看,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渔业产业发展

一、推进产业发展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逐步改变高密度养殖和高强度捕捞的生产方式,推广应用生态健康养殖标准和养殖模式,提高名特优品种的养殖比例。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加大低值水产品和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开发利用。结合财政部、农业部《关于调整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逐步调减燃油补贴,建议将燃油补贴与改变渔具渔法结合,支持发展选择性捕捞方式,限制并陆续淘汰非选择性、非环境友好型捕捞方式。

建立海洋捕捞退出激励机制,从油补资金中切出一部分用于对永久性退出海洋捕捞生产的渔船渔民进行经济补偿,提高渔船报废标准和转产转业补贴力度,加强转产渔民培训,提高渔民减船转产的积极性。

二、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对落后产业处理要全国“一盘棋”。

统筹考虑水产养殖和捕捞,发展水产养殖必须做好尾水处理、排放工作,防止对土地、水资源的无序使用和破坏。对于污染性较强的落后产业,全国应保持政策的一致性、连续性,避免异地另起炉灶死灰复燃。加强渔业资源规划和管理,严格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坚持并不断完善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深化渔业多边合作,拓展发展远洋渔业。

三、突出地区渔业特色,发展地方水产品种。

渔业发展区域布局的方向是分工与专业化,建议结合《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引导特色水产品向最适宜地区集中,培育优势产区。同时,适应地区资源禀赋和消费特点,加快发展地方特色品种。例如,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等地因气温和地形地貌限制养殖常规鱼类没有竞争优势,但在冷水性鱼类养殖上却有难得的水源条件。不过它们多地处偏远、欠发达地区,需要政府在养殖技术、种苗、物流配送、产业体系建设上给予扶持和引导。

四、推进水产品标准化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水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是产品标准化与冷链物流。产品标准化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增强消费者信心的根本途径,应集中制修订及细化渔业生产、流通、贸易和监管亟需的重要标准,完善水产标准体系,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鼓励和组织渔业企业、社会中介组织、渔民等标准应用主体共同参与水产标准化体系建设。鼓励水产企业和养殖户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先进的移动营销模式,开发线上市场,培育大型水产网络交易平台。加快水产品批发市场和冷链系统建设,鼓励通过集中配送、自提柜、社区商店、智能终端等多种灵活方式,解决水产品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

五、加强品牌建设,重塑产品形象,积极作为破除贸易壁垒。

当前我国进入水污染事件高发期和水安全高风险期,对水产养殖、捕捞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加之一些媒体刻意宣传,使得国内外对我国水产品的质量存在疑虑,拖累许多原本品质较高的国内产品难以被市场接受。改变这一状况既需要国家加大环境保护投入,也离不开企业和渔业管理部门的不断努力。

建议积极推进水产品养殖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水产品地理标识的认证和管理,鼓励有实力的水产品养殖、加工、流通企业打造自身产品品牌,改变目前水产品产业发展有产地品牌无产品品牌的局面。积极通过电视、网络、会展等方式宣传优良的国产品种和产品,引导国内外消费者认识、认可中国产品,逐渐树立良好的产品品牌形象。

同时应积极借助“一带一路”机遇不断拓展水产品出口区域。主动谋划,为已经达到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进口标准的水产品提供检验和认证的便利,促进出口贸易合理发展。对受到欧盟进口限制的双壳贝类等个别产品的出口禁令,组织已经达到质量标准的国内企业和主产区争取欧盟等市场实施局部开放,逐步改变产品形象,破除贸易壁垒。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