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产养殖发展的冷思考
发表时间:2018/10/20 00:42:58 浏览次数:1797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作~
我国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强调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特别强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发展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发展是硬道理,但如何发展才能使我国水产养殖业在国际竞争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优势产业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一、我国水产养殖发展形势
七十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增长速度快于其他动物食品生产行业,平均年增长率为8.9%,畜牧业年增长率仅2.8%。2000年,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4571万吨、产值564.7亿美元;养殖产品上市率从1970年的5.3%增加到2000年的32.2%。目前,世界水产养殖和贸易仍保持快速增长,养殖水产品的增加稳定了水产品国际贸易,活跃了国内水产品市场,在增加渔民收入、减轻捕捞对资源的压力、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用。
我国作为一个养殖产量占世界总产70%的大国,入世以来,渔业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对我国水产养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该阶段渔业发展的主题,水产养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从目前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看,一些突出问题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为:第一,政府调控失灵、市场信息不对称、结构调整滞后、发展失衡。政府微观干预过多,宏观管理不足,表现为一些地方忽视自身资源禀赋和市场区域的差异,盲目进行养殖结构调整。造成市场失衡、产销发展不同步,水产品供求矛盾突出,渔民收益下降。第二,渔业水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一些地区为了短期经济效益不顾环境容量,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增加放养密度,造成水产养殖病害频发,渔民经济损失加大。第三,由于我国水产养殖多以分散的家庭经营为主,从业人员质量安全意识差,养殖凭经验,产业整体素质不高。第四,养殖生产中不按要求使用饲料、渔药等投入品的现象普遍,养殖产品药残超标,质量安全达不到标准,产品出口受阻。第五,渔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表现为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产权不清、经营不善,规模效益难以发挥,整体竞争力差。目前,我国农村多种合作经济组织商品化程度不到30%,渔业的商品化虽较种植业略高,但水产养殖业总体上产业化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三、中国水产养殖发展的误区
中国水产养殖发展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回顾水产养殖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正如我国经济整体发展一样,我国水产养殖发展在追求数量、追求增长速度的前提下,是以高成本、低效益换取的,是以透支未来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取得的,特别是在发展思路上的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一-在养殖方式上:中国水产养殖历史悠久,传统的综合养鱼方式一直被作为经验在东南亚、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广泛流传,这是中国水产养殖史上最具有记载意义的、光辉的一页。然而,在国际上普遍关注水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崇尚绿色水产品的今天,一些水产专家、大学教授仍在讲台、培训班等不同场合乐此不彼地传播着讲了几十年的有机肥养鱼,难道泱泱水产养殖大国就只有这点“国粹”值得与国外交流吗?
误区二-在养殖品种方面:四大家鱼是我国水产养殖的当家品种,二十多年来,我们靠以“四大家鱼”为主的淡水鱼类养殖解决了国内市场对水产品大众化的需求。今天,中国水产养殖无论是面对国内市场,还是跻身于国际水产品贸易,无论从适应国内水产品市场的需求、促进农民增收,还是参与国际水产品市场竞争,都需要加快养殖结构调整步伐。但是,面对养殖病害、市场供求失衡、贸易壁垒等一系列问题,养殖业的反应是不断地更换品种,试图靠新品种、多品种规避市场风险、病害风险,规避所面临的一切问题。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使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一直徘徊在一个低层次的发展水平上,既没有一个成熟的品种,也没有一个成熟的产业,更没有一个成熟的市场,发展失衡的产业经受着市场严峻的考验而呈现出大起大落的趋势,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受到限制,贸易战也就成了盲目发展的必然结果。
误区三-在养殖饲料营养方面:水产养殖饲料的革命仍遥遥无期。中国水产养殖饲料的利用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海水鱼类养殖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且随着新一轮养殖热潮的到来,饲料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值得注意的是,网箱养殖一直沿用鲜活饵料,甚至连新兴起的深水抗风浪大网箱养殖也使用小杂鱼作为饵料,这些饵料除极少部分被利用外,大量的成为残饵,流失到自然海域;加之养殖鱼类排放的大量有机物,不但污染周围的水域环境,而且由于对海中幼鱼资源的大量捕捞,造成自然资源饵料基础的大幅度下降,直接影响了国家禁渔效果。
误区四-在经营形式上:虽然我国水产养殖发展市场化较彻底,但在以家庭承包方式为市场主体经营的前提下,我国水产养殖发展始终未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而是逐步走向小而全、高成本、低效率的小农经济,低品质、低价格的产品充斥市场,产业整体素质不高。水产养殖业的产业化、组织化水平较低,并成为制约养殖产品竞争力提高的瓶颈。
误区五-在宏观管理方面:政府和非政府管理和指导作用不明显,宏观管理弱化乃至虚化。政府部门在履行经济职能时,一方面表现为过多地参与了微观经济活动,干预了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表现为宏观调控较弱,对市场经济下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如水产养殖对公共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重视不够。一些政府的职能部门似“消防队”,人浮于事,穷于应急、堵漏,很少从整个体系、以及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上统筹考虑问题,战略思考少、思路不清、职能错位。
四、中国水产养殖发展出路
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水域污染日趋严重,水、土地等战略资源供求矛盾日趋尖锐,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并逐步成为制约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渔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水产养殖平稳、均衡、持续地发展。
农业经济时代的基础资源是劳动力和土地,工业时代则主要靠能源、矿产和资本。而在后工业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目前,我国渔业经济发展正处于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水产养殖发展,是促进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保证水产养殖持续发展的前提。一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保护广大渔民发展水产养殖的积极性和根本利益,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不同水产品的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二是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观。对自然水域滩涂不能只索取不投入、只利用不保护,发展水产养殖是充分考虑养殖环境的承载能力,要将养殖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损失纳入渔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建立水产养殖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水产养殖要以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为前提,根据水域滩涂资源、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土地、湖泊、水库等资源状况,确定合理的养殖规模、养殖方式,力求做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和谐统一,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是坚持集中优势发展的观念。水产养殖应根据我国自身优势,确定重点养殖品种,改变过去追求新奇特、多样化、小而全、低层次的发展观。国家应围绕优势品种加强科学的系统研究,全方位地对产业发展进行规划,使养殖结构更趋合理、使产业更具优势。
(二)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全面促进水产养殖产业升级。
科技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资源。水产养殖要实现质的飞跃,必须对科技进行储备开发。挪威的鲑鳟鱼养殖之所以有今天独霸国际市场的成就,根本的原因是其在30年前就开始对鲑鳟鱼品种、养殖条件、放养密度、鱼类行为学、生理学、鱼类健康和营养学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大量和长期的基础研究为现代水产养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因此,加强对养殖优势产业关键技术、技术规范等基础研究是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养殖水产品竞争力的不竭动力,是促进养殖增效、渔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中国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必须以科技储备为前提,运用现代生物技、信息、工程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三)改造传统养殖方式,推进水产养殖工业化进程。
加快改善和优化水产养殖的整体结构,促进水产养殖方式的改革是当前我国水产养殖发展的首要任务。当前水产养殖应重点发展浅海养殖,优化滩涂、港湾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扩大人工增殖放流比例,加快专业化陆基养殖的建设,实现水产养殖良性扩张。在发展模式上要以深水大网箱、工厂化养殖为切入点,以品种选择、培育、设备、饲料、养殖技术、运输加工为基础,带动水产养殖产业链协调发展,促进水产养殖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工业化的养殖方式转变,提高产业的竞争实力。水产养殖应倡导、鼓励间养、轮养、套养、混养等生态养殖模式,采取措施控制养殖自身污染。积极开展水产养殖清洁生产,逐步淘汰落后的养殖技术和养殖工艺,推广采用互净清洁生产工艺,使单纯的终端污染控制转向养殖全过程的污染控制。
(四)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推进水产养殖依法管理进程,促进水产养殖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首要职能是依法管理公共资源,维护市场公平的竞争秩序。为此,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在科学的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水产养殖立法进程,依法保护养殖水域环境,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利用水域滩涂发展养殖生产。各级政府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公共服务的意识,依法监督管理养殖生产活动,促进水产养殖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五)组建真正的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促进产业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的提高。
提高水产养殖产业内在素质,其真正的内涵意义在于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促进水产养殖从小农经济向产业化转变,按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养殖场,重点推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形成产业链。政府及非政府性协会具有很强的管理和指导作用,如日本农业生产者全部加入各类合作社,美国、法国的生产者入会比例高达80%,德国的入会率也达到70%以上。因此,积极引导从业人员组建养殖行业协会和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防止低价恶性竞争,促进养殖业平稳发展。
水产养殖业的警钟敲响了。水产养殖在为粮食安全、扶贫和农民增收做出贡献的同时,其负面影响日益显露,并引起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随着水产养殖业规模的扩大,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养殖病害防治和大量用药造成的水产品药残超标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不安。面对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水产养殖发展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达到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水平,提高水产养殖的整体效益,促进水域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渔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中国水产杂志社)
一、我国水产养殖发展形势
七十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增长速度快于其他动物食品生产行业,平均年增长率为8.9%,畜牧业年增长率仅2.8%。2000年,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4571万吨、产值564.7亿美元;养殖产品上市率从1970年的5.3%增加到2000年的32.2%。目前,世界水产养殖和贸易仍保持快速增长,养殖水产品的增加稳定了水产品国际贸易,活跃了国内水产品市场,在增加渔民收入、减轻捕捞对资源的压力、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用。
我国作为一个养殖产量占世界总产70%的大国,入世以来,渔业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对我国水产养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该阶段渔业发展的主题,水产养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从目前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看,一些突出问题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为:第一,政府调控失灵、市场信息不对称、结构调整滞后、发展失衡。政府微观干预过多,宏观管理不足,表现为一些地方忽视自身资源禀赋和市场区域的差异,盲目进行养殖结构调整。造成市场失衡、产销发展不同步,水产品供求矛盾突出,渔民收益下降。第二,渔业水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一些地区为了短期经济效益不顾环境容量,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增加放养密度,造成水产养殖病害频发,渔民经济损失加大。第三,由于我国水产养殖多以分散的家庭经营为主,从业人员质量安全意识差,养殖凭经验,产业整体素质不高。第四,养殖生产中不按要求使用饲料、渔药等投入品的现象普遍,养殖产品药残超标,质量安全达不到标准,产品出口受阻。第五,渔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表现为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产权不清、经营不善,规模效益难以发挥,整体竞争力差。目前,我国农村多种合作经济组织商品化程度不到30%,渔业的商品化虽较种植业略高,但水产养殖业总体上产业化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三、中国水产养殖发展的误区
中国水产养殖发展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回顾水产养殖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正如我国经济整体发展一样,我国水产养殖发展在追求数量、追求增长速度的前提下,是以高成本、低效益换取的,是以透支未来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取得的,特别是在发展思路上的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一-在养殖方式上:中国水产养殖历史悠久,传统的综合养鱼方式一直被作为经验在东南亚、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广泛流传,这是中国水产养殖史上最具有记载意义的、光辉的一页。然而,在国际上普遍关注水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崇尚绿色水产品的今天,一些水产专家、大学教授仍在讲台、培训班等不同场合乐此不彼地传播着讲了几十年的有机肥养鱼,难道泱泱水产养殖大国就只有这点“国粹”值得与国外交流吗?
误区二-在养殖品种方面:四大家鱼是我国水产养殖的当家品种,二十多年来,我们靠以“四大家鱼”为主的淡水鱼类养殖解决了国内市场对水产品大众化的需求。今天,中国水产养殖无论是面对国内市场,还是跻身于国际水产品贸易,无论从适应国内水产品市场的需求、促进农民增收,还是参与国际水产品市场竞争,都需要加快养殖结构调整步伐。但是,面对养殖病害、市场供求失衡、贸易壁垒等一系列问题,养殖业的反应是不断地更换品种,试图靠新品种、多品种规避市场风险、病害风险,规避所面临的一切问题。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使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一直徘徊在一个低层次的发展水平上,既没有一个成熟的品种,也没有一个成熟的产业,更没有一个成熟的市场,发展失衡的产业经受着市场严峻的考验而呈现出大起大落的趋势,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受到限制,贸易战也就成了盲目发展的必然结果。
误区三-在养殖饲料营养方面:水产养殖饲料的革命仍遥遥无期。中国水产养殖饲料的利用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海水鱼类养殖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且随着新一轮养殖热潮的到来,饲料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值得注意的是,网箱养殖一直沿用鲜活饵料,甚至连新兴起的深水抗风浪大网箱养殖也使用小杂鱼作为饵料,这些饵料除极少部分被利用外,大量的成为残饵,流失到自然海域;加之养殖鱼类排放的大量有机物,不但污染周围的水域环境,而且由于对海中幼鱼资源的大量捕捞,造成自然资源饵料基础的大幅度下降,直接影响了国家禁渔效果。
误区四-在经营形式上:虽然我国水产养殖发展市场化较彻底,但在以家庭承包方式为市场主体经营的前提下,我国水产养殖发展始终未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而是逐步走向小而全、高成本、低效率的小农经济,低品质、低价格的产品充斥市场,产业整体素质不高。水产养殖业的产业化、组织化水平较低,并成为制约养殖产品竞争力提高的瓶颈。
误区五-在宏观管理方面:政府和非政府管理和指导作用不明显,宏观管理弱化乃至虚化。政府部门在履行经济职能时,一方面表现为过多地参与了微观经济活动,干预了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表现为宏观调控较弱,对市场经济下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如水产养殖对公共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重视不够。一些政府的职能部门似“消防队”,人浮于事,穷于应急、堵漏,很少从整个体系、以及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上统筹考虑问题,战略思考少、思路不清、职能错位。
四、中国水产养殖发展出路
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水域污染日趋严重,水、土地等战略资源供求矛盾日趋尖锐,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并逐步成为制约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渔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水产养殖平稳、均衡、持续地发展。
农业经济时代的基础资源是劳动力和土地,工业时代则主要靠能源、矿产和资本。而在后工业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目前,我国渔业经济发展正处于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水产养殖发展,是促进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保证水产养殖持续发展的前提。一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保护广大渔民发展水产养殖的积极性和根本利益,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不同水产品的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二是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观。对自然水域滩涂不能只索取不投入、只利用不保护,发展水产养殖是充分考虑养殖环境的承载能力,要将养殖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损失纳入渔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建立水产养殖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水产养殖要以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为前提,根据水域滩涂资源、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土地、湖泊、水库等资源状况,确定合理的养殖规模、养殖方式,力求做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和谐统一,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是坚持集中优势发展的观念。水产养殖应根据我国自身优势,确定重点养殖品种,改变过去追求新奇特、多样化、小而全、低层次的发展观。国家应围绕优势品种加强科学的系统研究,全方位地对产业发展进行规划,使养殖结构更趋合理、使产业更具优势。
(二)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全面促进水产养殖产业升级。
科技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资源。水产养殖要实现质的飞跃,必须对科技进行储备开发。挪威的鲑鳟鱼养殖之所以有今天独霸国际市场的成就,根本的原因是其在30年前就开始对鲑鳟鱼品种、养殖条件、放养密度、鱼类行为学、生理学、鱼类健康和营养学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大量和长期的基础研究为现代水产养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因此,加强对养殖优势产业关键技术、技术规范等基础研究是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养殖水产品竞争力的不竭动力,是促进养殖增效、渔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中国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必须以科技储备为前提,运用现代生物技、信息、工程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三)改造传统养殖方式,推进水产养殖工业化进程。
加快改善和优化水产养殖的整体结构,促进水产养殖方式的改革是当前我国水产养殖发展的首要任务。当前水产养殖应重点发展浅海养殖,优化滩涂、港湾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扩大人工增殖放流比例,加快专业化陆基养殖的建设,实现水产养殖良性扩张。在发展模式上要以深水大网箱、工厂化养殖为切入点,以品种选择、培育、设备、饲料、养殖技术、运输加工为基础,带动水产养殖产业链协调发展,促进水产养殖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工业化的养殖方式转变,提高产业的竞争实力。水产养殖应倡导、鼓励间养、轮养、套养、混养等生态养殖模式,采取措施控制养殖自身污染。积极开展水产养殖清洁生产,逐步淘汰落后的养殖技术和养殖工艺,推广采用互净清洁生产工艺,使单纯的终端污染控制转向养殖全过程的污染控制。
(四)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推进水产养殖依法管理进程,促进水产养殖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首要职能是依法管理公共资源,维护市场公平的竞争秩序。为此,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在科学的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水产养殖立法进程,依法保护养殖水域环境,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利用水域滩涂发展养殖生产。各级政府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公共服务的意识,依法监督管理养殖生产活动,促进水产养殖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五)组建真正的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促进产业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的提高。
提高水产养殖产业内在素质,其真正的内涵意义在于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促进水产养殖从小农经济向产业化转变,按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养殖场,重点推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形成产业链。政府及非政府性协会具有很强的管理和指导作用,如日本农业生产者全部加入各类合作社,美国、法国的生产者入会比例高达80%,德国的入会率也达到70%以上。因此,积极引导从业人员组建养殖行业协会和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防止低价恶性竞争,促进养殖业平稳发展。
水产养殖业的警钟敲响了。水产养殖在为粮食安全、扶贫和农民增收做出贡献的同时,其负面影响日益显露,并引起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随着水产养殖业规模的扩大,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养殖病害防治和大量用药造成的水产品药残超标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不安。面对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水产养殖发展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达到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水平,提高水产养殖的整体效益,促进水域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渔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中国水产杂志社)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下一篇:外来物种岂能一引一放了事!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