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指南:儿童要多吃水产品 目前摄入量太低 膳食不合理
5月15日,2021全民营养周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主场启动会在北京举办。启动会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办,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承办。
News
我国儿童水产品摄入量很低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在活动上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指导指南2021》指出,当前我国儿童营养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膳食结构仍不合理,迫切需要加强儿童营养教育。
我国儿童膳食不合理的地方突出表现在蔬果、水产品、蛋类、豆类、奶类摄入量很低,未达到膳食指南推荐标准,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尤为不足。
同时,不吃早餐、早餐营养质量差、零食消费普遍且种类不合理、饮料饮用频次和饮用量逐渐增高等不健康的膳食行为普遍存在。
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方式及观念变化,超重肥胖人数快速增加、慢性病低龄化等新的营养问题也相继出现,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成长;儿童、家长、教师及食堂从业人员营养素养仍然较低,也不利于儿童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
为应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指南提出,迫切需要系统、科学、全方位地进一步推动儿童营养教育工作,从完善政策法律法规、建设支持性环境、优化教育路径、打造人才队伍等多方面入手,促进我国儿童营养教育可持续发展。
News
国家卫健委:“十四五”要做好营养健康工作
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雷海潮委托,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司长刘金峰在启动会上致辞。
他强调,做好营养健康工作,是新发展阶段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要动员各方力量,努力开创国民营养健康新局面。一是强化政府领导、部门联动。2019年,国家卫健委会同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体育总局等17个部委组建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各地也陆续组建省级指导委员会,强化国家和地方、部门间对整体营养健康工作的领导、协调和指导。各部门要按照确定的年度重点工作安排,细化配套措施,加强分类指导,协同作战、合力推进。二是强化试点示范、典型引领。支持鼓励各地各部门开展营养健康食堂、餐厅和区域性营养创新平台等的试点建设工作,目的是落实属地和部门职责,关注“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以餐饮业、学校为重要场所,以培育营养指导员为重要抓手,坚持“边建设、边宣传、边推进”,逐步总结推广一批典型经验与做法,以点带面统筹推进,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营养健康水平和获得感。三是强化科学创新、融合发展。按照中央“六保”“六稳”要求,加大政策支持和改革创新,有效释放食品产业营养健康领域的创新活力。食品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要通过强强联合,扬优势、补短板,构建从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到产品营销一条龙的产学研创新平台。通过产业创新、业态创新、理论创新,催生更多的营养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进食品营养产业优化升级。四是强化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全国上下都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力行。在营养健康领域,就是要遵循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普及营养健康知识与技能,将营养健康理念引入社区、学校、单位、家庭和个人,培育人人参与、人人建设、人人共享的国民营养健康新生态,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参与感和幸福感。
News
由“吃得饱”到吃得“更安全、更营养、更健康”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表示,合理膳食的基础是可持续的食物生产。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国民食物需求,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推动城乡居民由“吃得饱”向吃得“更安全、更营养、更健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食物与营养事业已进入一个新时代,食物与营养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大政方针。按照中央的部署,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正在组织编写《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和国民营养计划为重点任务,把营养导向作为基本原则,通过政策措施引领,推动我国食物生产结构调整,依靠创新驱动,建立健全可持续食物发展系统,确保我国粮食和食物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营养安全。《纲要》顺应新时代人民健康的要求,立足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更加突出生产、消费、营养的协调,更加重视美好健康饮食生活创造,更加关注“舌尖上的健康”。
News
水产品是优质蛋白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指出,中国人群不同膳食模式对健康结局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以多蔬菜水果、多鱼虾水产品、经常吃奶类和大豆制品、适量的谷类和肉禽类、烹调清淡少盐为主要特点的江南地区模式,代表了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具有这些膳食特点的地区,人群发生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均较低。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营养学会专家工作组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食物进行了营养评价,列出了“优质蛋白质十佳食物”,其中鱼类、虾分别第3、4位。
专家组指出,鱼类富含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和矿物质,其蛋白质含量约为15%至22%,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尤其富含亮氨酸和赖氨酸,属于优质蛋白质。鱼类肌肉组织中肌纤维细短,组织柔软细嫩,较畜、禽肉更易消化。鱼类含有丰富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适量摄入有利于降低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推荐成人每日水产品摄入量为40至75克。
虾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B1、B2和烟酸、钙、磷、铁等成分,其蛋白质含量约为16%至23%,脂肪含量较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虾中含有丰富的镁,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富含的维生素、钙、磷脂等对小儿、孕妇尤有很好的营养补充作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提出,我国居民要优化动物性食物消费结构,改变较为单一的以猪肉为主的消费结构,增加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水产品类、低脂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适量摄入蛋类及其制品。
News
优质蛋白质势不可挡
目前,国内肉类消费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水产越发成为常态化的用餐选择:猪肉为主的猪牛羊肉等畜肉消费比重已从过去超60%降至50%以下,而水产品消费比重则从过去的23%提升至目前的30%左右。《中国农业展望报告》预计,到2026年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达到23kg,占总消费量的比重将达到36%左右。水产品市场正在迎来黄金期。
在中国,健康均衡的饮食得到推崇,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少的水产食品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选择。由于冷链物流技术发展及政府对水产养殖行业的鼓励,中国居民水产食品消费日益频繁。
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未来10年我国水产消费将占全球消费总量38%。
后疫情时代,消费者更倾向于可持续、健康的饮食结构,且伴随膳食需求的多样化,水产食品种类、制作工艺不断丰富,水产食品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消费大市场、产业大升级、企业大服务,行业大生态。中国水产品消费已经崛起,在海产资源可持续消费的背景下,将有更多品质优良、供应可持续的国外水产品进口到中国走向民众的餐桌。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