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能引爆“餐饮新零售”吗?
预制菜,成为了“囤菜新宠”。据媒体报道,上海疫情期间预制菜订单暴增,连公司老总也在帮忙打包。
央视财经报道称,3月以来,全国各地预制菜销量整体增长明显。其中,半成品净菜以及小吃最受欢迎,多个单品销售额比2月份增长超过50%。
而海底捞、西贝、瑞幸等“餐饮新零售”陆续入局预制菜,它们能否借风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
吃出“新万亿市场”
“懒宅经济”、野餐露营风催生
据艾媒数据,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之后将以20%的增长率逐年上升,2023年中国预制菜规模约为5165亿元。
未来6到7年间,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规模,成为“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
一方面,是由家庭结构改变,用户画像为一二线城市的中青年人。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我国人口总数为14.43亿人,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独居人群日渐增长,“一人户”超过1.25亿人,而家庭平均规模降至2.62人。
女性逐步走入职场,大多数年轻人的做饭技能逐步退化,再加上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在做饭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较少。一二线城市的职场女性宝妈,为预制菜的主力军。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分析报告》显示,“预制菜”C端用户中超过八成用户年龄位于22-40岁,近六成为女性用户。
另一方面,疫情是助推器,线下实体店不好做,“懒人经济”、野餐露营之风兴起,加速预制菜的到来。
一场疫情引起了“全民皆厨”的运动,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懒人经济”催生了C类市场,预制菜来到了聚光灯下。当外卖和外出用餐不能满足需求,一部分消费者就偏向于选择半成品,简单加工后居家用餐。
预制菜就像是外卖的升级版,对不会做饭和没时间做饭的人非常友好。既有“厨房小白”秒变大厨的参与感,成就感,也能满足社交分享的属性,戳中人们的痛点。同时满足用餐需求和情感需求。
与此同时,春天时刻更是刮起了“露营野餐风”。
在草坪上搭个小木桌,放上一瓶红酒,煎上一片腌制好的牛排。或是搭起自热小火锅,三两好友相坐而谈。
预制菜也增添了人们野餐露营中的“氛围感”。
资本逐鹿
海底捞、西贝、瑞幸等也纷纷加码
需求的扩张,吸引了资本的介入。
2021年4月27日,“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成功上市,之后便连续收获了10个涨停板,市值最高达到了140亿元。
除了味知香之外,2021年以来有不少预制菜品牌获得了融资。
2021年3月和10月,珍味小梅园分别获得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和B轮融资;6月,三餐有料获得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7月,寻味狮获得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10月,麦子妈获得了来自元气森林的战略投资。
而今年最近的是,潮汕预制菜品牌“物满鲜”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不少餐饮新零售,在疫情之初,依靠预制菜“自救”。
2020年初,海底捞在多个电商平台推出了半成品菜“开饭了”,上新16款半成品菜肴,宫保虾球、辣子鸡丁、番茄土豆烧牛肉、酸菜鱼、大盘鸡等。可以说,海底捞是国内较早发力预制菜的餐饮企业。
疫情期间,速冻菜肴的销售呈现井喷式发展,大董、陶陶居、大龙燚、小龙坎等品牌都在美团上线的“美味到家”服务上,开卖半成品,要么是自家招牌菜、要么是在家难做的硬菜,还原餐厅的味道,价格只需餐厅的一半,半小时就能送到家。
后疫情时代,不少企业放弃了这项业务,专注线下餐厅运营。但是,也有一些坚持者、开拓者。
西贝:主打预制菜,千亿野心
2020年10月,以“西北菜和八大菜系”为卖点,贾国龙功夫菜横空出世。
全新品牌零售与堂食并行,主打“地道名菜,加热就吃”。可惜没多久就“扑街”,被吐槽是“贵价罐头”,像“在地面上吃飞机餐”,就餐体验如同“在餐厅吃速冻盒饭”……
2021年12月,贾国龙功夫菜升级,“66道经典中国菜”推翻了此前“西北菜和八大菜系”的定位,升级后的“中国小饭馆”模式,介乎快餐和正餐之间,人均客单价降到了50元左右。
贾国龙功夫菜的创新之处在于高标准预制,所有菜品从中央厨房来到餐厅时,已经做好了80%的准备,至于是当作正餐吃还是快餐吃,丰俭由人。
与此同时,开通了外卖,培养自配送团队。
舌尖英雄:陆正耀复制“瑞幸”
2022年1月10日,陆正耀的“新战局”舌尖英雄的首店开在了北京常营,大喊“厨房新革命,人人轻松当大厨,20分钟一桌菜”的口号。
在价格上,舌尖工坊的产品卖得比市场上大多数预制菜要便宜一些,人均30元左右。
用户拉新裂变的补贴,“每邀请一位好友奖励10元”,和瑞幸咖啡如出一辙。
复制瑞幸“低价+疯狂开店”的形式。
从今年1月正式面世以来,在16亿元融资的加持下,通过“全加盟”的模式,仅3个月时间已经签约6000家店,吸引资金3亿元。
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没那么容易!
一方面,蛋糕是很大,但是来分蛋糕的还有盒马、叮咚等生鲜电商,既有大数据精准分析优势,又逐步建立自有供应链。
今年春节期间,淘宝的预制菜销量同比翻了一倍,盒马的预制菜销量同比增长超过三倍,叮咚买菜7天卖出了300万份预制菜。
据公开报道,盒马在2020年疫情后成立了3R事业部(即热即食即烹),发力旗下自有半成品品牌“盒马工坊”,打出“盒马工坊,你的厨房”slogan,200 多个 SKU中半成品菜占一半。加成快手菜布局。
盒马看到了冷藏短保品类、供应链上下游方面的潜力。据了解,盒马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布局6大中央工厂,其中武汉的中央工厂计划于2022年年中投入使用。
叮咚预制菜则在成立预制菜部门的同时,建立了叮咚谷雨松江加工厂,自建猪肉、3R食品、面食三条产品线,向农产品产业链上游渗透。
叮咚买菜选择在“场景运营”和“复购”上投入更多精力,明年还计划做线下扩张,甚至做其他渠道的分销。
另一方面,肥肉很美,可也得吞得下!预制菜的赛道看似热闹,背后也有悬而未决的难题。
1、预制菜走向C端,没那么轻松。
中国预制菜市场,目前toB端与toC端比例大概在8:2的阶段。虽然目前国内B端和C端两大市场都在高速成长期,但toB端的餐饮渠道占大头.
2、菜品品质打破偏见,需要时间。
目前预制菜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人仍存在偏见,认为预制菜是“工业化”的,是“烟火气”的对立面。
3、菜品标准化与多样性的矛盾。
预制菜强调的是规模化、标准化,但是众口难调,恐怕难以同时满足多样分散的需求。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