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蛙蝌蚪全周期养殖技术要点

发表时间:2023/07/01 01:41:46  浏览次数:2760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一、池塘准备

老养殖池的底部沉积了大量的残饵、粪便,以及累积的细菌和虫卵,甚至在一些场地内有许多的敌害生物,例如寄生虫、水生昆虫、蚂蝗、黄鳝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蝌蚪的成活情况,因此放苗前的池塘准备是关键的一步。

1.清池消毒

如果时间充裕,可提前30天以上使用200-400斤/亩生石灰、或提前10天使用60-80斤/亩漂白粉,满水浸泡一周,排水晒池2天以上,再注入新水。

2.调节新水

放苗前3天,一亩地使用3包吡虫啉,杀灭水中昆虫和虫卵等,用以防控水生昆虫或水生动物破坏卵膜,并可预防蝌蚪养殖过程中的虫害问题。

二、孵化工作

养殖盈利模式确定后,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场地情况,开展孵化和放苗工作。孵化有分池孵化集中孵化,大场地宜采用集中孵化,便于集中管理,而小场地可选择分池孵化,但要注意多观察孵化情况。

放卵块要求:集中孵化池每平方米水面放10-15团卵块,保持微流水,刺激受精卵发育,配备增氧设施,保证充足溶氧。分池孵化的场地每亩放100团卵块(按2000粒/卵团计算)。放置时将卵块分散放置也可打散孵化,且将卵粒的动物极(黑色)朝上摆放。

水体温度、溶氧、水质是影响孵化率的关键,因此孵化池的建设和养殖用水应根据前面所述的水质要求进行调节。

孵化要点如下:

控温:温度高于12℃以上时,即可达到蝌蚪孵化条件。但是极低温度(<12℃)或极高温度(>30℃)都会对蝌蚪的孵化率、牙签苗孵化规格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孵化过程中,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水深,防止倒春寒。建议有条件的场地可以搭建孵化棚或覆盖薄膜保温,最适孵化温度为24℃~27℃之间。

增氧:使用网箱孵化时,要注意网眼不宜过小,微流水保障溶氧和刺激受精卵发育,场地还可配备增氧设备或氧多多以备不时之需。

稳水:卵块孵化时,宜使用清水孵化,水体不能浑浊或过肥,浑浊水容易导致溶氧不足,过肥水质中的大型浮游动物或水生昆虫可破坏卵膜。

三、蝌蚪培育技术要点

1、前期肥水,供饵料

在养殖前期,水体清瘦,青苔和寄生虫多。因此在该阶段,养殖要保持水体肥力,丰富水中的浮游动植物,保障饵料丰富的同时还能控青苔、抑制寄生虫生长繁殖。

2、定期杀虫,防出血

“出血”、“飘苗”是绿、黄豆期的蝌蚪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与车轮虫、固着类纤毛虫等寄生虫大量寄生息息相关。绿豆期之后,使用外用杀虫剂泼洒一次。

3、后期稳水,清病原

蚕豆期之后,投饵量增多、温度升高,容易出现老绿水、油膜水,继而导致蝌蚪肠炎腹水、血泡症、白肚等问题。黄豆期之后,采取调水稳水措施,分解底部沉积的残饵和粪便,杀灭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虫卵,稳定水质,减少因水质问题出现的蝌蚪病害等问题。

4、优养肝肠,促吸收

肝脏和胃肠道是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而蝌蚪的肝肠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肠道菌群也在重建,因此优养肝肠是保障健康的重要动作。

内驱虫护肠道:蝌蚪中后期,肠道镜检时常见肠肾虫、蛙片虫。肠道寄生虫不仅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大量的寄生虫还会破坏肠粘膜,引发肠炎。

5、抗应激,降损耗

人为干扰和天气变化大,常会导致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产生损耗。建议在蝌蚪蝌蚪转池前后,登陆时以及遇暴风雨天气等情况都可外泼应激VC,增强免疫抗应激能力。

6、稳水强体质,促变态

蝌蚪养殖过程中,常见到四肢细长、前肢不能伸出、四肢粗短等四肢发育不良症状,导致大量死亡损耗。

蝌蚪后肢芽开始发育时和后腿第二关节出生后,可以补钙促变态,减少应激综合症。

(来源:江渔生物技术。内容有修改)

(备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系刘文俊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