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妖艳而凶狠 低脂而高蛋白 餐桌上的“纯爷们儿”

发表时间:2023/06/07 17:26:16  浏览次数:4608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是鲇形目鲿科拟鲿[cháng]属(过去被单独划作黄颡鱼属)一种常见的淡水鱼。黄颡鱼多栖息于缓流多水草的湖周浅水区和入湖河流处,营底栖生活。

妖艳而凶狠的小鱼

黄颡鱼又叫黄骨鱼、黄鸭叫、嘎牙鱼、昂刺鱼、黄辣丁等等,诸多名号都在显示着它受欢迎的程度。全国各地都有食用黄颡鱼的习俗,做法各异,颇受欢迎,颇为美味。

黄颡鱼是一种小型鱼类,成体全长15厘米左右,体粗长,头略大而纵扁,下位口,口裂较大,口内具有绒毛状细齿。具须四对,一对鼻须,一对颌须,两对颏须。鱼体裸露无鳞,多粘液,背部为青黑色,体侧上下各有一狭窄的黄色纵带,约在腹鳍与臀鳍上方各有一黄色横带,交错形成断续的暗色纵斑块,腹部为亮黄色。尾鳍两叶中部各有一暗色纵条纹。背鳍和胸鳍均具有硬棘,硬棘边缘具锯齿。

图片来源:123rf.com.cn

和黄颡鱼长相体型相近的还有近缘的江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盎堂拟鲿等等,水产市场也常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相比其它淡水鱼,黄颡鱼色泽相对鲜艳,看起来有几分娇艳,但它身上的鳍棘暴露了它的本性。黄颡鱼的鳍棘尖锐有锯齿,像一把小匕首,在鳍棘基部还具有毒腺,鳍棘末端有排出毒液的小孔,比起其它淡水鱼类,黄颡鱼毒液毒性较强,会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水肿,故而被黄颡鱼刺伤的伤口往往会有红肿,并且伴随长达1-2小时的剧烈疼痛,严重时还会引起肢体麻痹、痉挛甚至导致休克死亡。

黄颡鱼多栖息于缓流多水草的湖周浅水区和入湖河流处,营底栖生活,尤其喜欢生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处,且腐殖质多和游泥多的地方。白天潜伏水底或石缝中,夜间活动、觅食,冬季则聚集深水处。

黄颡鱼属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自然条件下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则以昆虫及其幼虫、小鱼虾、螺蚌等为食,也吞食植物碎屑。

黄颡鱼猎食起来十分贪婪,还大量吞食鲤鱼、鲫鱼等的受精卵。根据对101尾黄颡鱼胃肠内食物分析,其食物种类有幼鱼、鱼卵、虾类、水生昆虫、螺类、水生植物等,其中虾类出现频率最高。

黄颡鱼适应性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可生存,甚至离水5-6小时尚不致死。它们通常喜欢聚群而居,在水中群游嬉戏时会发出“轧轧”的响声,受到惊吓时还会发出“呲呲”的嘶叫。

如果捏住黄颡鱼背上的硬棘把它拎出水面,它就会发出”嘎嘎嘎”的叫声还伴随着震动。这是因为黄颡鱼胸鳍棘基部与骨骼连接处有一粗糙的半月形关节,当胸鳍向外滑动时便会与之摩擦发出类似于鸭子叫的声音,这也是它"黄鸭叫"这一俗名的来源。

餐桌上的黄颡鱼几乎都是雄性

黄颡鱼是一种优质高档经济鱼类,为农业部十大重点推荐水产养殖品种之一。2020年,全国黄颡鱼养殖产量达56.55万吨,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湖北、浙江、广东养殖产量位居前三名。从养殖潜力来看,华中地区将成为黄颡鱼养殖的主产区,广东地区基本趋于饱和。

图片来源:salapin.ru

黄颡鱼属小型鱼类,生长较慢,黄颡鱼0+-2+龄为性成熟前的旺盛生长阶段,平均增长率较高。特别是1+龄阶段生长最快,一般至1+龄大部分性成熟,2+龄全部性成熟,3+龄以后体长相对增长率递减明显,但由于性腺的发育,体重相对增长率递减缓缓慢。

于是,人们用肉质细腻但生长慢的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和肉质粗糙但生长快的瓦氏黄颡鱼Pseudobagrus vachellii杂交,得到生长较快、肉质较细腻的杂交黄颡鱼,一龄鱼即可达到50克,二龄鱼最大可达300克。

但人们并不满足于此,毕竟杂交的黄颡鱼越大越不好吃。如何才能让黄颡鱼又大又好吃呢?人们发现,黄颡鱼是典型的“阳盛阴衰”,在相同养殖条件下,第一年雄鱼比雌鱼的生长速度快30%左右,在第二年,雄鱼生长至150-200克,而雌鱼却只有50-75克,雌雄生长差异接近3倍。

于是,“全雄”黄颡鱼诞生了。“全雄”苗种雄性率达到100%,比普通黄颡鱼体重增长速度快30%以上,同时饵料系数比普通黄颡鱼低20%,养殖适应性强。因此,杂交黄颡鱼和“全雄”黄颡鱼也是我们在市面上最常见的两种黄颡鱼。

在自然生长中,雄黄颡鱼还是一个“好爸爸”。每年5-6月是黄颡鱼的繁殖季节,黄颡鱼们聚集在水深不到一米、水草丰富的浅滩上。产卵之前,雄鱼会用胸鳍棘在泥底挖一个浅坑,随后雌鱼在其中产卵,产卵结束后雌鱼外出觅食,雄鱼则不吃不喝地等待鱼卵孵化,直到幼鱼可自行游动为止,期间雄鱼会攻击一切试图靠近的生物,此外还会用胸鳍划动水流辅助孵化,堪称是鱼类的模范父亲。

没有肌间刺的低脂高蛋白优质鱼儿

作为鲇族的一员,黄颡鱼可谓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它既没有肌间刺,也没有土腥味,因此成为人们日常餐桌上的“常客”。或炖或煮,红烧火锅,皆美味。

研究表明,黄颡鱼产肉率高于鲤鱼和罗非鱼,与鳜鱼相当,其中蛋白质含量约为16%,脂肪含量为1.61%,肌肉氨基酸含量约为14.75%,含氨基酸17种,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且含量占比高,总体成分在同组淡水鱼类中仅稍逊于鳜鱼,是名副其实的低脂高蛋白的优质食物。

值得一提的是,黄颡鱼肌肉蛋白质中的赖氨酸颇为丰富,超过鸡蛋蛋白质标准,并较WHO/FAO标准高出38.2%,这对于以谷物为主的膳食者而言可以弥补谷类食物的赖氨酸不足,达到氨基酸互补,提高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率。

来源:豆果美食

由于黄颡鱼肉质细嫩,烹饪时容易脱落,因此颜值不佳,为此,古人还发明了一种“䱀饭”,将洗干净入过味的黄颡鱼脊柱钉在木头锅盖上,而后盖上盖子悬于米饭上,待饭熟揭盖,鱼骨架依然完整地钉在盖上,雪白的鱼肉已尽落饭中,将此饭拌油,调味后食用,鲜香无比......

(来源:鲸骑士文化。修改:西南渔业网)

(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系刘文俊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