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基于经济学视角重新审视鱼菜共生系统
基于经济学视角重新审视鱼菜共生系统
秦亚丽 ,陆勤勤
(1.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81;2.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江苏 南通 226007)
自20 世纪90 年代起,我国水产品的养殖产量长期居于世界首位。据2020 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19 年水产养殖面积 7.1×106hm2,养殖产量近 5 079.07 万 t,出口总量 426.79 万 t,出口创汇额达206.58 亿美元,渔业从业人员1 291.7 万人,渔民人均纯收入21 108.29 元。水产养殖对保证我国优质蛋白供应、调整农业结构、振兴农村经济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1-2]。
我国水产养殖主要为高密度、集约化模式,该模式中水产品的残留饵料和粪便,导致养殖水体中内源性污染加重,继而导致含有氨、氮等元素的养殖尾水的排放,加剧了周边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严重破坏了水体、土壤等环境[3-4],已成为制约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鱼菜共生相比传统生产方式具有更高的可持续性,既能实现大规模生产,又可利用自然消化工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保持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解决农业生态危机的有效方法,是零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创新模式。
1 鱼菜共生系统
早在2000 多年前的农耕社会,欧亚大陆就有稻田养殖淡水鱼类,开创了农耕与渔业双丰收的先例。明末清初,两广地区的桑基鱼塘,正是农耕与水产养殖共存的雏形。在现代鱼菜共生系统研究方面,国外学者在鱼菜共生技术方面的研究早于国内,起始于20 世纪70 年代,而国内公开报道鱼菜共生相关研究始于20 世纪90 年代[5]。以往的鱼菜共生模式以菜为主,鱼为辅,更多研究鱼菜的品种和配比,主要偏重于鱼菜共生的技术实现和鱼菜共生的系统工程设备加工方面。而从市场经济视角,研究水产养殖适宜品种为主的较少,且几乎没有从水产养殖行业现状的角度系统地进行分析。因此,从市场角度,基于经济学的立场对鱼菜共生模式进行审视分析,讨论其模式是否具有市场性、可持续发展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通过产业发展、市场需求等经济学分析,重塑鱼菜共生价值理念,为水产养殖行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2 鱼菜共生系统的原理及特点
鱼菜共生系统背景理念是基于自然生态循环的原理,将水产品养殖技术与水耕栽培技术相互融合的复合型绿色养殖模式。通过设计系统,实现水产品养殖和水生植物栽培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建立起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的生态循环关系链,是一种相对低碳的渔业生产模式[6]。鱼菜共生系统原理见图1。
图1 鱼菜共生系统原理[7]
由图1 可见,水生动物消化有机物产出无机物氨氮,通过水体中的微生物分解将氨氮先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再转化成硝酸盐,被植物通过固化氮的方式吸收,转化成有机物,从而形成一种循环利用的绿色生产模式,该模式不仅可以解决传统生产模式带来的水质污染问题,还可以实现水、物质和能源的循环利用。以水产养殖和水耕栽培技术为基础,经由不同方式的组合,构建起的多种形式的鱼菜共生系统,使得水生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达到协调共生的生态关系,是绿色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化解渔业及农业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8]。
与物理、化学及工程方法相比,鱼菜共生系统利用水生蔬菜来治理水产养殖尾水,在水产养殖的生态效益方面,不仅有低成本、低耗能、效果好和对环境破坏小等优势,而且由养殖尾水灌溉滋养的水生蔬菜的经济价值也较为可观[9]。由此,鱼菜共生系统具有较好的科研及应用意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有望大面积推广。
3 鱼菜共生系统的固有缺陷和操作困境
从事水产养殖行业者,首要关注的是氨氮、亚硝酸盐和化学需氧量这些影响水产动物生理的重要指标。在鱼菜共生系统中,优先选择适宜高密度养殖且耐受高水平的总悬浮固体、氮、磷和钾等的水产养殖品种。而在水产养殖和水生植物栽培上存在这样的悖论,一般来说,耐氨氮和亚硝酸盐且产量较高的水产养殖品种,其经济效益普遍较低,比如鱼菜共生中养殖较为普遍的就是鲤和鲫等,这些品种的鱼类经济价值不高,且市场行情不稳定,经常上下波动,再加上工厂化条件下养殖成本大幅增加,更不具市场竞争性。而经济价值高的水产养殖品种,对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承受力比较弱,如虾蟹类耐氨氮和亚硝酸盐能力仅为鲤鲫类的十分之一。
水培植物从水体中获得营养来源,对水体中营养盐的浓度要求高,即水体中需要高氨氮和硝酸盐,这与水生动物的生存要求相矛盾。另外,养殖池塘中的养分不能完全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元素,如铁、钾、钙等,水体中有时还需要定期、额外添加部分相应的肥料。而添加营养元素,与水产养殖品种的耐受力又产生矛盾,会影响养殖鱼类的健康生长而减少经济收入。
由此可见,目前的鱼菜共生更多地只是概念上的理想化模型,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困难。这种鱼菜共生系统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在鱼菜共生系统方面做得较为出名的庄园有:山东烟台的艾维农园、苏州西山的现代农业园区、苏州沙洲鱼菜共生农场有限公司、上海鹤丰庄园、湖北天峡鲟业有限公司和四川成都的大鱼渔耕庄等[10]。然而这些庄园在后期的运作中都遇到若干问题,举步维艰,有的被迫偏离原有的经营方向。
4 鱼菜共生的经济学思考
(1)从产业的整体发展角度看,鱼菜共生应当转向鱼为主、菜为辅。2019 年江苏省蔬菜经济效益和水产品经济效益见表1。由表1 可见,2019年江苏省全省的蔬菜(含菜用瓜和食用菌)总产量5 643.68 万 t,总产值 1 876.19 亿元,单价 3.32 元/kg;全省水产品总产量484.12 万t,总产值1 740.99 亿元,单价达35.96 元/kg,高出蔬菜单价约10 倍。由此可见,相较于蔬菜等种植业,从事水产品养殖行业,能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利润空间相对较大。从提高水产经济效益的目标考虑,现代化的鱼菜共生技术的核心可以转向以鱼为主,即水产经济品种的养殖,种植蔬菜等水生植物的目的是为养殖服务,发挥水质净化、尾水治理等作用,把重点放在水产养殖上,水生植物的栽培为渔业养殖的衍生品,起辅助促进作用。
表1 2019 年江苏省蔬菜经济效益和水产品经济效益①
(2)从食品安全角度看,应开发绿色高端消费路线。目前水产品市场,供应量充足,甚至出现部分产能过剩问题,供需双方位置互换,不再是原先的卖方为主,而是进入了买方做主的时代,加上生活质量逐步提高,老百姓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更高,能否买到“放心鱼”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随着水产品消费需求出现多元、个性以及高品质的特点,供需矛盾将会更加凸显。只有面向市场,重视消费拉动,根据市场需求,开启绿色高端消费路线,紧紧抓住“纯天然、无公害”等消费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主打个性化定制,才能使工厂化的养殖模式实现效益。另外,从城市人厌倦城市喧嚣,向往农村淳朴,回归田园的心理诉求出发,通过建造大型鱼菜共生系统,在城市的周边打造科普、休闲、观光、饮食一体化的沉浸式农庄,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和赢利空间。
(3)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鱼菜共生应突破传统观念束缚,转向“渔”菜共生。基于水产品的市场价格和水产养殖与水生植物栽培悖论的综合考虑,拓展养殖品种,由低经济价值的鱼类转向高经济价值的虾蟹类品种养殖。2018—2020 年水产品单品价格见表2。
表2 2018—2020 年水产品综合单价① 元/kg
水培植物的品种选择应多样化,不局限于诸如生菜、空心菜、苋菜等传统淡水蔬菜养殖,而应在综合考虑各地实际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筛选适合本地养殖的水生植物。如在江苏沿海地区,水的盐度较高,可以筛选诸如海滨锦蓬、海棚子之类的可食用的耐盐蔬菜,也可以选择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水生药材。
5 结语
面对当前生产资源日益稀缺的形势,渔业发展应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守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以市场和产业发展为导向的“渔”菜共生系统顺应了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潮流,可有效实现渔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循环发展,是渔业现代化的大势所趋,有望成为生态渔业和观光旅游休闲渔业的主推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