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青鳙(华鲮)池塘人工养殖技术
江口青鳙池塘人工养殖技术
胡一帆,何阔,刘巧,赵柳兰,杨淞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江口青鳙,学名华鲮(Sinilabeo rendahli),隶属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华鲮属,俗称青龙棒、桃花棒、野鲮鱼、青衣子等,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的干流或支流,喜栖息于水流较急的河流及山涧溪流中。目前已被列为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长江保护法》中重点保护和鼓励研究的对象,见图1。
图1 江口青鳙
江口青鳙为底栖性鱼类,性格温顺,喜集群,常出没于岩石间隙中,在石砾底的基质上觅食,利用下颌锐利的角质边缘取食藻类,也食用高等植物的枝叶、碎屑等。最适生长水温24~28 ℃,>30 ℃或<15 ℃时生长速度明显减缓,<10 ℃时停食;适宜的ρ(溶氧量)>4 mg/L,<3 mg/L 时吃食量减少,<2 mg/L时明显不吃食,并出现浮头现象。
江口青鳙生长速度比较缓慢,2~3 龄性成熟。4—6 月为繁殖季节,此时亲鱼聚集进入长江支流产卵,产卵场为石砾底质的急流浅滩滩尾,产卵量随个体大小具有一定的差异。近年来,江口青鳙在四川省巴中市有小规模养殖,但研究关注度少。现与平昌县道生渔业有限公司合作,对江口青鳙人工驯养、人工催产、苗种培育、人工养成技术进行了研究。
1 养殖条件
1.1 池塘选择与改造
池塘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周围无污染源、交通便利,经过标准化改造后,面积为3 000~10 000 m/口,形状以圆形和方形为宜,水深均>2 m,底泥厚<20 cm,保水、保温较好,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养殖基地设置尾水处理池,养殖池塘和尾水处理池的比例为 5∶1。
1.2 水质要求
ρ(溶解氧)>4 mg/L,透明度 20~40 cm,池水pH 值 7.3~8.5,ρ(氨氧)<0.2 mg/L,ρ(亚硝酸盐氮)<0.05 mg/L。
1.3 配套设施
可选择射流、水车、叶轮、微孔曝气和涌浪式增氧机,实现立体活水増氧,每667 m最低保障功率1 kW;安装水质智能在线监测系统,适时监测水质;配置风投、小型投饵机和监控系统,监控鱼摄食情况。
2 养殖方法
2.1 苗种阶段
江口青鳙苗种培育池周围无污染源,水源以河水、水库水为宜,ρ(溶氧量)>4 mg/L,透明度>30 cm,以长方形或正方形为宜。夏花培育池塘面积一般为500~1 000 m,水深0.8~1.2 m,池底淤泥平坦,厚度<10 cm;标准鱼种池塘面积一般为1 500~2 000 m,水深1.5~2 m,池底淤泥以10~15 cm 为宜,进、排水方便。苗种培育池周围建有蓄水池,并提前蓄水和曝气,便于苗种培育池加换新水。
苗种放养前10 d,培育池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每667 m用量70 kg;苗种放养前7 d 开始加水,进水口加孔径为0.25 mm 的过滤网布,防止有害生物进入鱼池。放养前3 d,泼洒光合细菌或EM 菌,每667 m用量为2.5 kg,培育鱼苗适口饵料(轮虫)。放养前1 d 开始,全池施用解毒药物,如“解毒100”,每 667 m用量为 500 g(水深 1 m),3 d 内全池泼洒2 次,并开启增氧机进行曝气。鱼苗正式下水前,可先用100 尾鱼苗试水24 h,也可在放苗前2 h 全池泼洒维生素C 抗应激,每667 m(水深1 m)使用100~150 g,待池中环境稳定后即可大批投放鱼苗。
鱼苗每667 m放养10 万~15 万尾,投饲率控制在3%~5%,可根据水温、水质、吃食情况及时调整,每天早晚投喂 2 次,时间为 07:00—08:00、17:00—18:00。鱼苗刚入池时,生长速度快,饵料消耗量大,应适时补料,用熟鸡蛋黄配合光合细菌泼洒投喂。每日用光合细菌全池泼洒2 次,时间为10:00—11:00、13:00—14:00,每 667 m用量为 3~4 kg。熟蛋黄每日投喂 4 次,时间为 07:00—08:00、11:00—12:00、14:00—15:00、17:00—18:00,每 667 m用量为10~15 个。
江口青鳙鱼苗长至3~5 cm 时,开始投喂蛋白含量>40%的粉料,拌成团状置于簸箕中,吊于水下20 cm 处。1 个月后,可以驯化投喂浮料或用机械投喂破碎料,根据“定时、定点、定量、定质”原则,每日投喂 4 次,时间为 07:00—08:00、11:00—12:00、14:00—15:00、17:00—18:00,上午投喂量为全天投喂量的30%~40%,下午为全天投喂量的60%~70%。
鱼苗下塘后,在乌仔阶段每3 d 全池泼洒一次光合细菌,使水中轮虫密度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可每日从光合细菌含量充足、轮虫密度含量较高的成鱼池中抽部分水到鱼苗池中,既能为鱼苗增加天然饵料,又能防止鱼苗发生气泡病。鱼苗池需每周换水,换水量为全池水量的1/3~1/2,应定期监测水质指标。
鱼苗培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观其活动、吃食、生长情况,有无敌害、病害等。适时对鱼苗进行分池,防止因密度过大导致规格参差不齐,必要时可通过拉网驱赶、惊吓密集鱼苗群,增加其活动量,提高抗病能力。
2.2 成鱼阶段
池塘面积3 000~10 000 m,池深>2 m。放苗前对池塘进行清塘、晒塘、杀虫和消毒等。待鱼苗长到50 g 时,进入成鱼养殖阶段,667 m放养密度为2 万~3 万尾。经常调水,确保 ρ(氨氮)、ρ(亚硝酸盐氮)不超标。
投喂饲料坚持“四定”原则和“四看”原则,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和“看天气、看水温、看水质、看鱼的活动情况和吃食情况”。
江口青鳙常见病害主要为寄生虫病和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为车轮虫、指环虫、纤毛虫、锚头鳋病等;细菌性疾病有肠炎、赤皮病、出血病等。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定期泼洒生石灰、杀菌剂等药物消毒;根据鱼的生长情况和发病规律,可有计划地投喂添加微生态制剂、维生素和三黄粉等药物的饲料,以增强亲鱼免疫和抗病能力;在病害暴发时,应根据病害种类科学用药。
2.3 鱼种搭配
成鱼养殖阶段可适当进行鱼种搭配。每667 m搭配鲢50 尾、鳙20 尾,既发挥了鲢、鳙“清洁工”的作用,加快氮的转化和循环,又能增加产值。
3 亲鱼培育和繁殖
池塘面积5 000~10 000 m,池深>2 m,亲鱼每667 m放养为5 000~8 000 尾。养殖期间注意调控水质,确保ρ(氨氮)、ρ(亚硝酸盐氮)不超标;加强病虫害防治,每月定时消毒杀菌,可有计划地投喂添加微生态制剂、维生素和三黄粉等药物的饲料,以增强亲鱼免疫和抗病能力。定期测定水质指标,确保ρ(溶解氧)≥4 mg/L,pH 值 7.0~8.0,ρ(氨氮)<0.2 mg/L,ρ(亚硝酸盐)<0.1 mg/L。3 d 左右加注1 次新水,保持微流水,以刺激亲鱼的性腺发育。
对江口青鳙亲鱼进行强化培育,投喂饲养生鱼所用的高蛋白饲料,在饲料中添加鱼肝油、多种维生素,促进亲鱼性腺发育和提高抗应激能力。
繁殖期间,雌、雄鱼吻部有明显珠星,但雄鱼吻端的珠星较雌鱼多而粒大,其生殖孔凸起的为雄性,凹进去的为雌性。江口青鳙通常1 年产卵1 次,集中在水温19~22 ℃的4—5 月份,水温>23 ℃时不产卵,产卵时间非常短,不超过10 d。1 尾雌鱼怀卵量在10 000~15 000 粒。可添加人工催产素促进繁殖,如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8~15 μg/k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800~1 500 IU/kg;地欧酮(DOMA)或鲫脑垂体(PG):3~5 mg/kg,混合使用。采取2 次注射法,2 针间隔为10~12 d,雄鱼用量减半或1/3 用量,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注射深度0.5~1 cm。注射完成后做记录,将亲鱼放入产卵池,应防止亲鱼跳出池外,观察池中水流情况。
催产素效应时间8~15 d,刍雄鱼开始追逐雌鱼时,进行人工干法授精。将亲鱼用网捞起后放入小型担架中,先将雌鱼体表面水擦干,轻压鱼体下腹部将鱼卵挤入盆中,随即以同样方法将雄鱼精液挤入盆中,用羽毛轻轻搅拌2 s,后加入适量生理盐水或少量清水再搅拌2 s。由于受精卵具有黏性,在孵化前一般用黄泥水或滑石粉水进行脱黏处理,处理完成后将受精卵放入孵化器中孵化。
江口青鳙的受精卵可以在孵化槽、孵化缸或孵化桶流水充气孵化,水温控制在17~26 ℃,ρ(溶解氧)>6 mg/L。当有95%的仔鱼出膜后,要立即转入表面光滑的水泥池或铺设瓷砖的暂养池中,孵化3~5 d 后,鱼苗能平游时即可开食喂熟鸡蛋黄,随后转入苗种培育池中培育。
4 养殖注意事项
4.1 精准投喂
江口青鳙生长速度缓慢,养殖周期长,成鱼养殖阶段投饵率控制在3%~5%。投喂量过多,加重鱼内脏负担,导致排毒能力下降,并对水体造成污染,增加养殖成本;投喂量不足,无法满足营养需求,导致体质差、生长速度慢。此外,由于江口青鳙的肠道较长,在越冬期间,需投喂一定量的饲料,避免发生肠套叠病。
4.2 病害防控
挑选规格基本一致、无伤、无病、体格健壮、活力强的鱼苗,并进行疫病检测,确保其不携带病原体。投放苗种前,对池塘采取干池、清淤、晒塘、消毒杀虫等措施,保持水质良好。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