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蟹的耐缺氧能力比想象中更强
弗吉尼亚海洋科学研究所(VIMS)的研究人员发现,蓝蟹的耐缺氧能力远比人们目前所认知的强很多。研究人员利用电脑控制的呼吸器这一高科技技术对蓝蟹进行了耐缺氧试验,研究结果反驳了之前关于蓝蟹耐缺氧能力的相关结论,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某些生态学谜团。
NOAA海洋渔业服务处的渔业生态学家Rich Brill表示,蓝蟹相对不耐缺氧的观点是违反直觉的,因为蓝蟹经常出现在河口环境中,即使是少有人类活动的河口也易缺氧。该研究的初衷是考虑到全球范围内近岸水域的溶氧量降低,而低氧水域的扩张可能会影响到蓝蟹种群以及其他一些海洋生物。低溶氧“死亡”水域扩张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排入了过度的氮肥、污水以及生活垃圾。水体中含氮量过高导致了藻类爆发,细菌在分解死亡藻类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氧气。
Brill及其同事利用自动化间歇式水流呼吸运动计量法进行了蓝蟹耐缺氧实验。蓝蟹被分别放入一密闭的容器内,并通过光纤和荧光传感器记录下每秒钟蓝蟹的耗氧量。研究结果与之前的结论截然相反。蓝蟹可被认为是“氧气调节器”,它们可以保持一个恒定不变的化学需氧量代谢率直到溶氧达到临界水平。早期的研究结果认为蓝蟹是一种“需氧随变生物”。临界溶氧水平随着实验蓝蟹的新陈代谢水平而变化,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升高水温、投喂鲱鱼或者让蟹感染一种可以提高新陈代谢率的寄生虫来提高溶氧临界水平。当水温在62℉和72℉时,每升水的临界耐溶氧含量相差2 mg。当水温为82℉时,临界耐溶氧每升要相差2~3 mg。
Brill表示,在野外环境和实验室环境下,溶解氧水平会影响到蓝蟹的活动行为,而研究结果与这种影响是一致的。该研究结果支持蓝蟹可以在溶解氧较低的河口水域环境下生存的观点。在适宜的水温条件下,蓝蟹的临界耐溶解氧水平甚至可为1.3 mg/L。该溶氧浓度只相当于海水饱和溶氧的15%。此外,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切萨皮克湾的水温从1960年后上升了1.5℉到2.5℉,预计到2070年还将上升3.5℉到9℉。目前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海湾水温升高对蓝蟹临界耐溶解氧的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水温从62℉升高到72℉时,蓝蟹的新陈代谢水平增加了一倍;当水温再升高10℉,从72℉增加到82℉后,蓝蟹的新陈代谢率升高了6倍。当水温为72℉时,被喂食的蓝蟹和感染了Hematodiniumperezii寄生虫的蓝蟹的新陈代谢率是未被喂食和未感染蓝蟹的两倍。水温82℉时,被喂食蓝蟹的新陈代谢率比未被喂食蓝蟹高60%。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