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大闸蟹)
中华绒螯蟹(学名:Eriocheir sinensis)是方蟹科、绒螯蟹属甲壳类动物,又名河蟹、大闸蟹,是中国传统的水产珍品。体型较大;头胸甲长为47毫米,宽53毫米;头胸甲呈圆方形,边缘有细颗粒前半部窄于后半部,背面较隆起,前面有6枚突起,前后排列,前者2枚较大后者4枚小,居中间2枚较小而不明显,各个突起均有细颗粒;额分为4齿,齿缘有锐颗粒;眼窝缘近中部的颗粒较锐;前侧缘具4齿,第1齿最大,末齿最小,由此向内后侧方引入1条斜行颗粒隆线,侧缘附近也具同样隆线;后缘宽而平直;螯足粗壮;长节背缘近末端有一齿突,内、外缘均有小齿腕节内缘末半部具1颗粒隆线向后伸至背面基部,内末角具一锐刺,刺后又有颗粒。雄性掌、指节基半部的内、外面均密具绒毛,而雌性的绒毛仅着生于外侧,内侧无毛。
中华绒螯蟹虽在淡水中生长,但却要在河口附近的浅海中繁殖后代。每年秋季成熟个体汇聚到通海的河道中,顺流而下至河口区域,并在此交配、产卵、越冬。成蟹喜栖于泥岸的洞穴,或匿藏于石砾及水草丛中,对温度、盐度的适应范围广。食性杂,不管是水生维管束植物、岸边植物,还是有坚硬外壳的螺、蚌等,它都能巧妙地捕食。中华绒螯蟹在中国分布很广,通海的江河基本都有分布;随着远洋运输业的发展,中华绒螯蟹随着大型船舶的压仓水也能漂洋过海,世界沿海诸国常可见到。
中华绒螯蟹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栖息的特点也有较大的差别。胚胎发育之后的蚤状幼体阶段,需在半咸水.或海水里,过浮游生活;进入大眼幼体阶段时既可在沿海河口的半咸水中生活,又可在淡水里生活,既可游于水面,还可沿河坡爬行;到幼蟹以后,则主要是生活在淡水的河流湖泊,进行隐居与穴居生活。
中华绒螯蟹的栖居,因生态条件而有所不同,可分为隐居和穴居两种。在饵料丰足的情况,中华绒螯蟹为躲避敌害而掘洞过穴居生活,但当中华绒螯蟹生活的水域不适于中华绒螯蟹造洞穴居时,它就寻找石砾或者水草丛中隐居。尤其是水质清新,水草丰盛的江河、湖泊、沟渠等水域,中华绒螯蟹是十分喜欢栖息的。
中华绒螯蟹有明显的穴居习惯,这种习惯,幼蟹比成蟹强,雌蟹较雄蟹更明显。中华绒螯蟹营造洞穴,有很好的避敌功用,穴址多选在有水位落差的高低水位之间的坡上,洞穴一般为弯曲的管状,与地面有10-20度倾斜,底端不与外界相通。穴道深处常有少量积水,使洞中保持一定的湿度。穴洞多较隐蔽。洞口大于蟹身,洞道直径与身体相当,洞底比蟹体大2-4倍,洞深20-80厘米左右。并且一般选择土质较坚硬的陡岸造穴,这样出入方便,洞穴牢固。穴居不仅诗是为了防御敌害,还有利于冬季越冬,水温降至10℃以下时,中华绒螯蟹活动减弱,能安全度过越冬阶段,在中华绒螯蟹的幼蟹期间,它昼伏夜出,安于穴居生活。一旦中华绒螯蟹成熟,便弃穴而去,翻堤过坝,长途跋涉,去寻找适合于产卵繁殖的地方。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