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自身不育“的生物工程鱼所想到的!吃了生殖细胞都没有的东西,我们的生育能力是否有影响?
在中国,不孕不育的夫妻正在增多。据政府部门和媒体在2018年10月报道,中国人口协会的调查显示,中国的不孕不育者已经超过了5000万,中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从20年前的3%攀升到近年的15%左右(甚至是20%),这个上升率之快令人惊叹。据公开的统计数据看,2018年我国不孕不育率达12%-15%,100人中就有15人(或者是20人)不育,国家卫健委也发布数据称,不孕不育者达5000万,可能还有未统计到的数据,这数据比一般小国的人口还多,并且不孕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有专家指出,导致不孕约有50%是男性因素,40%为女性因素,另外还有10%是共同因素或不明因素。
2018年网上流传《一切不能自留种子的农业模式,都没有存在的价值》一文,文中诉说着杂交水稻的种种不是,刻意去验证“中国人的生育能力急剧下降”与杂交物种“因为生殖细胞不发育,不具备生育能力,……吃这样的食物也就必然导致我们失去生育能力。”听起来似乎觉得也有一些道理,只不过现在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主流观点,该文并不受待见,不过,任何事务有利就有弊这是铁律,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
本文重点要说的这条鱼,是自上世纪末(可追溯至1979年10月)就有生物工程鱼(主要有鲫鱼和鲤鱼)以来,有品种在2002年通过国家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优良品种审定通过并推广普及。对生物工程鱼最初定义是“不繁殖后代、专为人类贡献蛋白质”的工程鲫和工程鲤。生物工程鱼的来源很复杂,也有杂交的因素在里面,它是人工干预运用细胞工程和有性杂交相结合的生物工程技术而培育出来的三倍体新鱼种(类),运用细胞工程远源杂交育成的(鲤或鲫)鱼类因为染色体是单数,不能减数分裂,故而没有生殖能力。该类鱼有一个共同特征大致是:似鲤似鲫又非鲤非鲫,似鲫非鲫,象鲤非鲤,两性不育。目前主要有三倍体工程鲫鱼和三倍体工程鲤鱼这两个品种,这和骡子相同,即有马和驴子双亲的优点,虽然不育但更有比双亲体力好,耐力强的杂交优势。
生物工程鱼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是有鲤鱼(比鲫鱼)的生长优势,并且还自身不孕不育(严重一点说就是"绝育")的特点,正因为没有孕育性腺发育从而减少消耗营养物质促使长势迅速的工程鲫与普通鲫鱼(自身要繁育需要消耗营养物质来影响生长性能)相比就优势很多,但是,这个"自身不育"生物生理现象是否对人类有影响,至今还没有人去注意。
结合近些年的情况,人类不孕不育和到了一定年龄阶段隐性不孕不育(原来是须"结扎安环"才会避孕,现在多数人到了一定岁数后在非绝经期也自然无育了)的概率大增,是否这些高科技生物技术"产品"和人类的这些"败育"有关,目前虽是未知数甚至还是耸人听闻,但仍可以值得去关注和慎重。我们可以这么肤浅去理解:这工程鱼也分雌雄两性,也有少量卵粒产生但都是死卵,也有精液发生但又是死精,表明体内或许有"杀精灭卵"的物质存在,我们吃了它是否有"害"?目前是不得而知的。
(非生物工程鲫的良种鲫鱼)
当然,专家们当然不会这么说,本身人们不孕不育的原因很多,比如:药物,食品,污染,遗传基因,等等有关,殊不知,生物工程鱼的遗传基因也等同于或者就是"绝育"基因,另外,生物工程鱼也是食品,人们吃了它也会吸收或转化。或许,有些事情可能又会拿另外的东西来背"锅",这和原来曾经专家们大力推广孔雀石绿(举例而已)治疗鱼病相似,但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又是这一批(些)专家们又提出禁用,唉!可又拿养鱼户来背黑锅了!当然,“亡羊补牢”也是好事。
生物工程鲤(鲫)
我在2016年就对该类型鱼种(类)的"自身不育"因素在人们食用后是否影响人们的"孕育"生理功能,提出过质疑(仅是质疑),仅仅是一些想法而已。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犹如上例所言很多年前还是政府推广或允许使用的药物,可在很多年后的现在却又成了禁用药,如有违用甚至还会去坐牢呢,因此,就怕"一切皆有可能",当今食品这么丰富,可以不必要去刻意去吃这些东西为好。
作为养殖人本不应该对本行业的事情(特别是负面的)说三道四,并且还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受到围攻)和行业冲击,我可能讲的都是错的,但这都是我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已!因此,本文仅是交流而已,权当饭后闲谈。
(刘文俊 2019年10月7日)
另见:一切不能自留种子的农业模式,都没有存在的价值!_农业动态_泛资讯网 探寻新闻背后的故事 http://www.cy468.com/abc/aritcle646.html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