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一刀切”严重干扰治污工作
据人民日报10月20日消息,不管干不干净、有没有必要,打着治污降霾的旗号,强制过路车辆接受收费洗车服务——陕西彬州乱作为问题,假治污、真收费的乱象一经曝光,便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近日,生态环境部对此发出通报,明确指出不分青红皂白搞“一刀切”,不仅没有产生治污降霾效果,还严重干扰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
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加大,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但一些地方平时不作为、临时乱作为,搞“一刀切”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刹住“一刀切”的歪风?记者进行了采访。
不断追求绿色化,将排放浓度降至最低,企业这样的环境行为理应得到认可和鼓励。图为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元坝净化厂工作人员在检查排放治理设备。 人民日报 图
“一刀切”本质是生态环保领域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今年4月起,河北省邯郸市实行非采暖季差别化管控,炭素行业原则上限产20%左右。但河北瑞通炭素股份有限公司由于治理设施先进,污染物排放浓度远低于标准值,在专家评估中拿到了高分值,限产比例仅为5%。
“只要企业污染治理得好,就能多生产、少限产。”公司总经理陈文明说。
前不久,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严格禁止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一刀切”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采取差别化环境管控措施,严禁简单化采取一律停工、停业、停产、停车等做法,并就10个重点领域防止“一刀切”提出了具体要求。
“坚决反对生态环保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高建民表示,为防止一些地方在推进环境质量改善上急功近利,河北省环保厅牵头起草了这个《意见》。
“所谓‘一刀切’,是指不分青红皂白,不管是违法还是合法,一律对企业进行关停的做法。”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告诉记者,从具体行为看,“一刀切”有5类情形:平时不作为,临时抱佛脚,突击整改;责任不落实,“掩耳盗铃”式停业,逃避问责;难题不解决,披上“环保”外衣,借题发挥乱作为;标准不明确,以点概面,连带打击;施策不科学,不分类指导,要求不切实际。
比如,某县在近两年时间内没有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时限要求,依法分批有序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督察组入驻前突击关停养殖场,“一刀切”关闭搬迁绝大部分养殖专业户;一些地方制定实施错峰生产方案,不根据环境绩效水平对不同企业分类施策,按照统一比例关停企业,导致错峰生产对改善环境质量的效果打了折扣,也导致“鞭打快牛”的现象。
“凡此种种‘一刀切’行为,本质上都是生态环保领域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懒政、惰政、怠政、庸政的表现,是对环保执法工作的‘高级黑’,其根源在于一些地方没有正确认识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吴舜泽说,这既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也违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初心,还损害党和政府形象,透支政府公信力。
在环境执法过程中发现问题,不能对企业一关了之,要坚持分类整改
对环保“一刀切”行为,主管部门其实早有警觉。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研究制定《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严格禁止“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坚决避免集中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
前不久,生态环境部又出台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各地要针对性地细化防止“一刀切”的具体措施,加大对相关问题查处力度。河北、江苏、重庆等地也制定了关于严格禁止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一刀切”、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
9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工业企业将取消统一的限停产比例,实行差别化错峰生产,严禁采取“一刀切”方式。
“生态环境部对违法企业零容忍,从依法行政的角度,分类管理、合理引导;对环保守法企业,公正对待,依法保护合法经营权。反对部分地方在平时疏于监管,导致违法企业长期存在,污染环境;反对部分地方平时不作为,环保督察、检查、巡查时乱作为,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片面处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田为勇说。
田为勇表示,在环境执法过程中,发现问题,不能对企业一关了之,要坚持分类整改。对于具有合法手续且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企业,不得采取集中停产整治措施;对于具有合法手续、但没有达到生态环保要求的企业,应根据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于没有合法手续,且达不到生态环保要求的企业,依法依规查处。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将把环保“一刀切”作为生态环境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问题纳入督察范畴,对问题严重且造成恶劣影响的,严格实施督察问责。
“对那些没有治理设施、超标排放、环境污染严重的违法企业,严格依法整治,特别是停产整治‘散乱污’企业,这都不能称为‘一刀切’。”田为勇说。
依据生态环境守法水平实行差别化管理,须警惕给正常执法泼脏水
今年8月24日,蓝天保卫战强化督查组检查发现,山东省济宁市嘉祥正琪水泥预制品厂正在生产,现场砂石原料未苫盖,存在一定的扬尘污染,但污染并不严重;8月30日,督查组检查发现,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文玲内燃空心砖厂生产过程中存在跑冒滴漏现象,但问题并不严重。针对此类问题,督查组现场责令企业立整立改即可,不需要停产整治,企业若能完成整改,就不作为问题进行公开通报和督办。
这样的做法给了“犯小错”企业一个自我整改的机会。
“河北严禁‘一刀切’,要求监管措施更加精准、严谨、细致,监管标准更严、更高,监管力度更大、更实,着力解决企业在污染防治上‘投入多投入少一个样、排放多排放少一个样、排放或不排放一个样’的问题,倒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实现超低排放,提高减排效能。”高建民说。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生态环境部将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即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实现对不同生态环境守法水平监管对象的差别化管理,对超标企业加大查处力度,对长期稳定达标排放的合法企业减少监管频次。
河北沧州正元化肥有限公司是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首家实现超低排放的化工企业。“化工行业不同于一般行业,企业生产线多成体系,一环停工就会影响全局。‘一刀切’式的停限产对我们这样环保达标、技术水平高的企业是一种伤害,严禁‘一刀切’对我们来说是重大利好!”公司总工程师董樵说。
“调研发现,合规、技术进步水平高的企业欢迎依法依规常态化监管,认为这实质上是最大的公平合理。保护合法合规企业权益,为守法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是对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动。”吴舜泽说,事实上,严格的环保执法督查,没有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反而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前不久,陕西西安临潼区西泉街道整治“散乱污”企业,于某某和于某经营的企业,均因手续不全、违法生产被查封,生产设备、电闸被贴了封条。于某某蓄意将查封散乱污企业设备的封条揭下来张贴到自家灶台上,并拍照在微信朋友圈中大量传播,引起轩然大波。
“反对不分青红皂白、不分违法合法的‘一刀切’行为,对个别地方出现的问题,要坚决进行纠正。同时,也要警惕另一种情况,一些地方和单位动辄拿环保说事,将正常环境执法说成是‘一刀切’,混淆视听,给环保抹黑。”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说。
(原题为《治霾在加力 不搞“一刀切”》)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