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色法
比色法 colorimetry
根据被测物质溶液颜色(被测物本身的颜色,或选择适当的显色试剂与待测组分反应,形成有色化合物的颜色)深度确定被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
比色法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大约开始于19世纪30~40年代。分为目视比色法和光电比色法。
前者是使用一套质量、形状和大小相同的比色管,将试样溶液(被测物质含量未知)和一系列被测物质含量已知的标准溶液分别加入各比色管中,在相同条件下加入等量显色剂显色并冲稀至相同体积。
日光下,对被测溶液的颜色深浅进行目视比较,以确定被测物质含量。
当被测溶液的颜色与某一标准色阶相近时,两者被测物质含量相近;当被测溶液的颜色介于两色阶的颜色之间时,则被测物质含量介于这两个标准色阶的含量之间。
这种方法的误差较大,但简便易行,适于大批量试样分析。现仍用于一些准确度要求不高的,如仅要求控制某种组分的含量不小于多少,或某种杂质的含量不大于多少等的生产质量控制中。
光电比色法则是利用专门的仪器(光电比色计)进行这种颜色的比较。
与目视比色法相比,光电比色法消除了主观误差,提高了测量准确度,而且可以通过选择滤光片和参比溶液来消除干扰,提高选择性。
在20世纪30~60年代,是比色分析发展的繁盛时期,广泛用于冶金、地质、金属材料中微量的金属和部分非金属元素的测定。
随着光学仪器制造技术的发展,精密度较高而价格又较低的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已逐渐代替光电比色计,分光光度法也随之逐渐代替了比色法。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第2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