鮟鱇目 鮟鱇科
鮟鱇目 Lophiiformes; anglerfishes
硬骨鱼纲的一个目。有4亚目16科65属297种。全部为海水鱼类,多数种类生活在深海。分布于北极海、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体平扁或侧扁,体长可达1.2米。皮肤裸露或密被细小棘刺。第一背鳍的第一鳍棘如存在则为独立的游离鳍棘,位于头部并特化为吻触手。吻触手的末端有类皮质穗状的拟饵体,用以引诱其他动物。腹鳍如存在,则位于胸鳍前方,具1鳍棘、4~5鳍条。第二背鳍和臀鳍基底短。胸鳍具2~4根细长的支鳍骨。鳃孔小,接近或稍后于胸鳍基底。鳃盖条5~6。
4个亚目有:①鮟鱇亚目。具腹鳍及拟鳃,体无鳞。只鮟鱇科1科,为海洋鱼类。吻触手具一肉质突起,活动时如一小旗,引诱小鱼到其大口附近捕食之。全世界有4属25种。常见有黑鮟鱇、褐拟鮟鱇、宽鳃鮟鱇。②躄鱼亚目。具腹鳍,胸鳍肌肉呈臂状。体无鳞,具小皮刺。有拟鳃。多数种类为底层鱼类,仅裸躄鱼生活于大洋马尾藻海域。有3科15属47种。躄鱼科产于所有热带及亚热带海区。③蝙蝠鱼亚目。体很平扁,吻触手较短,无其他硬棘状鳍条。口近水平形。蝙蝠鱼科产于所有热带及亚热带海区。仅有蝙蝠鱼科9属62种。如棘茄鱼、蝙蝠鱼、双鳃鲾鱼等。④角鮟鱇亚目。无腹鳍,无拟鳃,体无鳞,常具小棘或骨板。下咽骨退化无齿。仅雌体具吻触手,顶端常具一发光器。雌雄异体,雄体很小,寄生于雌体身上。生活于深海。产于所有热带及亚热带海区。有11科35属约149种。如黑角鮟鱇科、鞭冠鱼科、双角鮟鱇科、梦角鮟鱇科等。
生活于浅海的鮟鱇目鱼类具一定的经济价值,生活于深海者因数量少,一般不作食用,无经济价值。
鮟鱇科 Lophiiidae; anglers
鱼类鮟鱇目一科。又称丑鱼。广泛分布于各大洋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水域。全世界有4属25种,中国有隐棘拟鮟鱇、褐拟鮟鱇、奈氏拟鮟鱇、黄鮟鱇、黑鮟鱇等。体长一般为200~300毫米,黑鮟鱇可达500毫米。体平扁,柔软,躯干部粗短。头大而宽,平扁,圆盘状。吻宽阔。眼位于头背面。上位。下颌突出。上下颌、犁骨与腭骨均具大小不等的发达犬牙或尖牙,可向内倒伏。体裸露无鳞,头的周缘及体侧具许多发达的皮质突起。第一背鳍具5~6鳍棘,第一鳍棘在吻上形成吻触手,端部长圆形,具皮瓣;第二背鳍与臀鳍相对,位于尾部。胸鳍宽大,侧位,边缘具小皮瓣,2鳍条基骨在鳍基形成假臂。腹鳍短小,喉位。尾鳍小,圆形。具幽门盲囊。
为暖水性和温水性底层肉食性鱼类。常生活于沿岸大陆架的海底,在海底匍匐,行动迟缓。栖息于水深40~50米、泥沙底质的海区。个别种类生活于深海。常半埋于海底沙泥中,露出大口及眼睛,潜伏不动,由第一鳍棘特化成拟饵样的吻触手在大口前摆动,引诱其他小鱼和海洋动物并捕食之。摄食石首鱼类、鳐、虾虎鱼等,也食虾类。体长600~900毫米的大型鮟鱇鱼,也能游至水面捕食水鸟。冬季性腺开始发育,春季产卵。卵浮性,数卵常包于黏液囊内,随后黏液囊裂开,卵单独在海面漂浮。孵出的小鱼变态复杂,头上有刺,长大后逐渐消失。成鱼产卵后移向近岸,并大量摄食,冬季返回较深海区越冬。肉可食用。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第1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