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种间杂交获得雄性率高的尼奥罗非鱼
罗非鱼(Oreochromis)因其具有食性杂、生长快、繁殖力和抗病力强等优点,现已成为世界性养殖鱼类。由于罗非鱼雄性比雌性生长速度快,为此,生产上一般采用雌性尼罗罗非鱼(O.niloticus)和雄性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种间杂交的方式获得雄性率高的杂交一代——尼奥罗非鱼。
有关尼奥罗非鱼雄性率高的性别形成机制,早期认为,尼罗罗非鱼是雄性异质型性染色体,雄性由异质的XY性染色体决定,雌性由同质的XX性染色体决定;奥利亚罗非鱼是雌性异质型性染色体,雄性由同质的ZZ性染色体决定,雌性由异质的ZW性染色体决定,因此,杂交一代为XZ型雄性。除性染色体外,Avtalion等提出,一条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或aa)影响性染色体,尼罗罗非鱼雌性为AAXX,雄性为AAXY;奥利亚罗非鱼雌性为aaZW,雄性为aaZZ,这个基因平衡模型假设,当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位点的作用超过某一阈值时,个体发育为雄性,低于这一阈值时则为雌性。
目前研究表明,大多数鱼类不存在性染色体,性腺分化和发育受相关基因共同调控。罗非鱼中已发现与性别分化相关的基因有很多,且定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如尼罗罗非鱼位于LG12染色体上的dmrt1基因,LG23染色体上的amh基因,LG1染色体上的cyp19a1基因,以及一些未成功定位的基因,这些单个或者多个基因共同参与罗非鱼性别决定与分化调控。此外,环境因子比如温度、类固醇激素等对罗非鱼性别分化和发育也都有显著影响。
已有的研究表明,尼罗罗非鱼早期性腺发育中出现两性性腺现象,也有学者提出雌性致死假设观点。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