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鱼类混养的概念和原理:分居各自水层,立体利用水体,物尽其用资源共享

发表时间:2023/12/22 00:48:02  作者:刘文俊  浏览次数:966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在渔业生产上,为了合理利用各个水层和各种天然饵料资源,就必须采取多种鱼类混养的养殖方式,以期获得尽可能高的鱼产量。养殖水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水体空间,在这个空间的上层、中层和底层中,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天然饵料种类和数量在各水层中也很不相同,因此,鱼类的“混养”是最科学的养殖模式。

一、鱼类混养的概念

鱼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个人为的立体生态环保工程,为了合理利用各个水层和各种天然饵料资源,就必须采取多种鱼类混养的养殖方式,巧妙利用各种鱼类生活习性之间的互补性,各种鱼类分居各自的水层,在主养品种中适当套养部分有利的品种,达到调节水质、防治病害、以鱼养鱼的目的,以期获得尽可能高的鱼产量,充分发挥池水的最大功效。

池塘鱼类多品种混养是为了充分利用水体和天然饵料生物, 同时也可使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得到多次转化利用,提高其利用率。就常规鱼而言,草鱼和团头鲂属中层鱼类,清除各类水草和杂草,称为除草工,其草食性鱼类最多的鱼粪可以使水变肥,又培植了水中浮游生物;鲢鳙鱼属上层鱼类,是水质的清洁工,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让水清瘦不肥;鲤鱼和青鱼属底层鱼类,除食螺蚌,翻掘底泥腐殖质同时具有改底作用;鲫鱼也属底层鱼类,觅食散落的食物;鲤鱼和青鱼、鲫鱼可以称为打扫卫生鱼。混养肉食性鱼类消灭野杂小鱼虾。因此,各类鱼分居各自的水层,立体利用上中下水体及天然饵料,既互惠又互利,充分发挥综合利用的最大化。

同一池塘中、同一养殖周期内,放养几种不同鱼种和不同规格的鱼,称为鱼类的混养。多种鱼类的混养是我国池塘养鱼的特色。采用池塘多鱼种混养可以利用水体空间,充分利用不同鱼种之间的互相促进作用,达到有效提高单位产量的目的。实践证明,根据鱼类的生活习性、食性和水体属性来立体养鱼是鱼类混养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池塘鱼类混养成功的标志和核心

鱼类养殖以及混养成功的标志应是:混养的终极目的是各类鱼均为长势最优化。无论亲鱼、鱼苗或成鱼的养殖,其成功的标志是各种鱼生长及发育均为良好,如果导致某类鱼生长或发育不佳,或者某些鱼类(主养鱼除外)生长或发育特好,均证明混养不成功,应该调整其搭配比例。

“共生互利”是混养的核心,混养要根据鱼类的食性和习性,选择彼此争食较少,且相互有利的种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合理利用水体和饵料,发挥各种鱼类的互利作用,对争取高产又高效具有关键作用

三、池塘鱼类混养的原理

通俗地说"混养"理论有以下三个立足点:

1.有效空间利用原理

海水养殖中,在池塘中养殖的贝类,象文蛤、缢蛏、花蛤、青蛤、毛蚶等,平常都营浅埋式生活,所利用的空间仅仅是泥下部分,而主要的水体部分都处在“浪费”状态。鱼虾等种类则利用水体为主,很少钻入泥下,泥下部分也在浪费。此时如果在鱼虾池中放养些贝类,或在贝类池中放养些鱼虾,原来的环境并不破坏,密度又未受影响,而且利用的空间则增加了不少。

淡水养殖中,四大家鱼的混养是最典型的混养模式,草鱼清除池中杂草,鲢鳙是水质清洁工,青鱼除食螺蚌,另外套养肉食性鱼类消灭野杂鱼。各类鱼分居各自的水层,充分发挥水体的最大功效。

2.互利原理

鱼虾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排泄物,加之在生产过程中的残饵沉入池底后,会产生富营养面(层),也称“淤泥”,时间一长,这些淤泥会变黑,并引起池塘底质败坏,最后导致养殖的鱼虾可能缺氧或发病。虽然在放养前清过塘,但清塘绝不可能彻底解决底泥"污染"问题。虽然可以通过“大进大排”改善水质,但毕竟是“杯水车薪”。底质及底层水仍然没有大的改观。此时放养些鲤鲫或贝类或鲻梭鱼,“废物”就可以被有效利用,变"不利"为"互利"

很多鱼塘多年未干塘清池或者加水时过滤不严,致塘中非人工养殖鱼类或者低价值鱼类(如小土鲫)或者毫无价值的鱼儿(如鲹子鱼)多如牛毛,严重耗料耗氧并占用水体空间,给养鱼增效带来极大的阻碍。只有喂养适度的肉食性鱼类来"扼杀"。混养肉食性鱼类除了“清杂除野”的主要作用外,还有一个“吃弱除病”的作用。体弱之鱼易患病或者说塘鱼发病首先是感染体弱之鱼的,患病之鱼多是弱苗弱鱼,如果这些"危险鱼"经肉食性鱼类消灭掉,杜绝病源传播转化生产价值。

3.优胜劣汰原理

肉食性鱼类混养,让很多人既想又害怕,怕的是担心会吃掉主养鱼。其实,肉食性鱼类大多吃的是病鱼病虾和死鱼死虾,因此,吃掉这些省得腐烂或者病原扩散。另外,凡混养有肉食性鱼类的鱼塘,暴发鱼病的概率要小得多,道理或原因可能就是于此。肉食性鱼类还有一个特征,大多数是有胃鱼类,和人的吃饭有顿数一样,吃食后的鱼虾会待在胃里,待消化完后再吃食下一餐,也就是说,即使有时吃下一尾大的鱼苗后,可能要十天半月才会消化完,其间是不会再吃的。

虽然它们能吃食一些主养鱼类,但毕竟吃掉的鱼量很少。如果有这个担心,那就不要混养大口鲶,因为口大能吃很大的鱼,建议混养小口型食肉性鱼类和小型食肉性鱼类,比如:马口鱼、加州鲈、鳜鱼、翘嘴鱼等等。所以,大可不必担心得不偿失。

四、池塘鱼类混养的技巧

1.从鱼类的生活习性“混养”

各类鱼分居各自的水层,充分发挥池水的最大功效。鱼类大致可分为上层、中层和底层三类。鲢鱼、鳙鱼为上层鱼;草鱼、鳊鱼为中层鱼;青鱼、鲤鱼、鲫鱼为底层鱼。按这三种层次类型进行搭配,可以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起到扩大水面的作用。

2.从鱼类的食性“混养”

混养要根据鱼类的食性和习性,选择彼此争食较少且相互有利的种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各种鱼类有不同的食性。草鱼、团头鲂以吃草类植物为主,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鳙鱼主要吃浮游动物,鲤鱼和鲫鱼以植物碎片、杂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杂食性食物为主,青鱼吃食螺蚌等底栖动物为主。按鱼类不同食性来搭配混养,就能合理地利用各种饵料,做到物尽其用,资源共享

3.从池塘水体属性“混养”

肥水性池塘应以养鲢鱼和鳙鱼为主,瘦水性池塘应以养草鱼团头鲂为主,如果是中间性池塘,则应介于二者之间。无论水体什么属性、无论主养什么鱼,滤食性鱼类比如鲢鱼和鳙鱼是必须混养的,因为有了鲢鱼和鳙鱼,才能保障水质的优良。鲢鱼瘦化水质肥度的功能强大,有了鲢鱼的适度混养,就可以杜绝或减少蓝藻的发生。对养鱼百利而无一害。

五、放养和混养密度

具体放养密度视技术水平、资金丰欠、池塘条件等等多种因素确定和掌握,很难有一个统一标准。至于池塘鱼种的放养和放养量,要根据鱼池的物质条件比如苗种来源、饲养条件、肥料状况、机械配置及管理技术等情况灵活掌握。

苗种放养量可以根据所养鱼的成活率与实际养成的规格和当年条件的变化来确定,如果去年养成的规格很小,今年又没有新的有效措施,则放养量应减少;如果去年的成活率正常而规格偏大,则放养量可以适当调高。

敬请参阅相关文章:

常规成鱼养殖的苗种放养密度:视技术水平高低、资金丰欠、池塘条件优劣等因素来确定和掌握

混养肉食性鱼类的作用---“清杂除野”和“吃弱除病”

四大淡水家鱼——青草鲢鳙:相互搭配相得益彰,堪称鱼类混养的经典组合!

鱼类混养:改变观念,合理套养,增产又防病!

(备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侵权可删,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