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气泡病是提高北方南美白对虾前期放苗成活率的关键

发表时间:2024/01/22 17:52:22  作者:刘 成  浏览次数:7940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提到早期南美白对虾死亡,大家就会想起“早期死亡综合症(EMS)”,“早期死亡综合症”是一美国学者提出的,认为致病性强的副溶血弧菌是其病原,常被大家误认为是近年南美白对虾养殖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死亡综合症”与“早期死亡”不同,不能简单地把早期死亡的原因,归结为副溶血弧菌感染为主。

几年前,我国已经提出“南美白对虾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气泡病及气泡病诱发白斑症病毒病及(或)细菌病”,那几年,正是白斑症病毒病流行高峰(见以前报道),近年因一代苗的使用,白斑症病毒病的危害降低;细菌病中副溶血弧菌是主要病原体,确实有致病性强的菌株存在,大部分养虾户经过连续多年进行了虾源副溶血弧菌的两个毒力基因的检测,副溶血弧菌为养殖水体中的常在菌,有时危害大,有时危害小,一直就存在,发病单纯感染机率低,主要还是气泡病诱发后引起的。因而,我们不能不重视气泡病了。

一、气泡病对水产养殖动物危害的几个方面

一是直接引起养殖生物的死亡,气泡栓塞在致命部位,如脑血管、心血管等,属急性气泡病。

二是未引起死亡,但造成机体损伤,再继发感染细菌、病毒、霉菌等病原,进一步发病死亡,属气泡病诱发。

三是发病或体弱的水产动物,易在水面漂游,受气泡病影响后,加快死亡,属气泡病加重死亡;后两种更为普遍。

气泡病对对虾的以上三种危害都存在。急性气泡病,常出现在养殖早期,养着养着,虾不见了,主要就是这种原因,藻类越多,水色越好看,天气越好,越易发生,发生气泡病的虾尾部或肌肉发白。气泡病诱发副溶血弧菌、气单胞菌、白斑症病毒等各种感染,是虾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气泡病加重死亡,如蜕壳阶段,或发生其他病后也是常见的现象。

气泡病发生的原因是水中的溶解气体(主要是氧气、氮气)浓度高于水产动物体内的气体浓度,气体透过鳃、皮肤等表面进入血液或组织,或原来溶解在血液或组织中的气体,由于温度或压力的变化,在血液及组织内形成气泡栓塞或在移动的过程中对组织造成损伤,从而引起危害。

二、气泡病产生有以下几种原因

1.水中产氧速度超过耗氧速度,造成水中氧气及总气体(氮气为主)过饱和,如藻类光合作用过强,或放苗初期水中耗氧因子较少时,还有水体倒藻或杀虫后生物不平衡等时都易出现。

2.温度突然升高,气体温度低时饱和溶解值高,温度高时饱和溶解值低,温度升高快,水中的气体就会过饱和,如下雨后晴天,或春季温度回升期,若水位浅,水温变化大,更易发生。昼夜温差大的地区严重,虾苗运输降温后缓苗时间短也会发生。

3.高密度深水池塘,底部缺氧,微生物反硝化作用强,产生大量氮气,易形成氮气过饱和,上下温差、上下溶氧差较大时,南美白对虾养殖早期气泡病发生的原因属于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种类型,之所以发病率高还与养殖方式、不当用药(如施肥)等有关,一代苗因喜高温、生长快更易发生气泡病。

三、如何预防气泡病

1.保持较高的水深和较强的增氧能力这是基础。理想的池塘有深有浅,浅处水深1.5m左右,深处不低于2.5m,水深的池塘易于稳定。放苗时水深也不要低于1.5m;保持较高的增氧能力,易于稳定溶氧,同时防止后期缺氧,如放养虾苗4-5万尾/亩,每亩需要2台1.5kW的增氧机,平时可安装1台,另1台备用。增氧机多,不是一直开,而是根据需要关键时使用,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2.“老水”放苗或推迟放苗时间。清塘消毒后,水中生物逐渐繁殖,很长时间处在不平衡状态,藻类繁殖很快,很难避免气泡病的发生。“老水”中生物丰富,清塘后补充部分“老水”,能缩短平衡恢复的时间。“老水”可选用上一造养虾后的水,或临近的养虾池或养鱼池的水,发病虾池的水勿用。补充量灵活掌握,建议加“老水”40-50cm以上,为防止野杂鱼虾等进入,要用100目以上的筛绢网过滤。大家担心病原是不是存在,这也难免,但一般养成功的虾池或未发过病的虾池或鱼池中,传染性强的病原不多。没有老水的池塘,适当推迟放苗,以浮游动物“水蛛”(枝角类或桡足类等)出现为标志,也有好处。

3.适当遮荫。光合作用过强是气泡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那么,适当遮荫会有效。夏天高温天气,遮荫还能降温,减少昼夜温差。因而,若有条件,用遮荫网遮荫是最简单的方法。通威公司推广的“渔光一体”对预防气泡病也是有益的。

4.科学使用增氧机增氧及曝气。淡水池塘,水温25℃,饱和溶氧8.25mg/L;水温30℃,饱和溶氧7.56mg/L,这种溶氧值在生产中很容易达到。我们的经验,小虾苗溶氧饱和度超过108%,大虾溶氧饱和度超过115%,持续几个小时就有伤害了。而一般池塘,每天溶氧变幅多数小于4mg/L,这样如果表层溶氧每天不超过8mg/L,底部溶氧控制在4mg/L以上相对就安全了。只要控制好增氧机,晚上底部溶氧低于4mg/L开增氧机增氧,白天表层溶氧高于8mg/L就开增氧机曝气或将表层溶氧搅到底部,这样整个池塘溶氧控制在4~8mg/L内,还是能做到的。增氧过多也是不好的,如早晨底部溶氧在6mg/L,就偏高了,若水浅的池塘或阳光明媚天气,下午底部溶氧超过8mg/L的可能性很大,其实这时需要前一天晚上少开增氧机,以降低溶氧。及时掌握水体溶氧值,灵活使用增氧机,不仅能提高增氧效率、降低电费,也是防气泡病有效防方法。目前推广的溶氧智能控制系统对溶氧的监控是较好的。

5.适当合理加水、换水。对于水源安全又方便的地区,如江苏如东用地下水微流水换水养虾,换水既能减少气泡病的发生,又能在气体过饱和时控制气泡病的发生,是当地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上午测定溶氧较高时,适当地加、换低氧水是避免气泡病的较好方法;水源最好是井水,比较安全。

6.使用稳水的有机物质及活菌产品,慎用肥料。低氮高碳的有机质及发酵物(如“稳水多”“利苗多”“利饵多”等),营养全面,缓慢释放,各种生物均有所得,能加快浮游动物等大型生物生长繁殖,缩短生物不平衡期,其中部分物质耗氧,又能缓解溶氧的快速升高,综合稳定水体,可作为以上方案的补充。但不同水体差别较大,常常效果不好。特别是部分高位池,底铺膜或砂,加上彻底清塘,造成水体营养缺乏,活性物质极少,生物几乎没有,少量使用这类产品作用不大,大量使用成本又高,多数达不到目标。有时急于调水,又使用大量肥料,反而利于藻类繁殖,气泡病发生率更高。因而,要多摸索,找出合理用量。

7.使用降低溶氧及控制光合作用的系列产品。溶氧较高或已经过饱和的池塘,除使用上述换水、遮荫、增氧机曝气等方法迅速处理外,还不能解决问题,为防止急性气泡病的发生,可采用曝气抑藻(如“速解安”)、絮凝(如“爽水安”)等方法,万不得已,也可适当杀灭部分藻类(如“苔藻净”),杀藻后要使用氨基酸等系列产品解毒并防止缺氧。

总之,气泡病的发生容易被疏忽,同时发生后控制起来较难,而且一旦发生,很可能继发感染细菌、病毒等,处理不好,气泡病会反复发生,恶性循环。所以,防重于控;望真正认识到气泡病的危害,尤其在苗期,不可疏忽大意,要保证养虾前期成活率,做到健康养殖,才能保证有较好的养殖经济效益。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