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毒性败血症
鱼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
1.病原
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中的艾特韦病毒或称艾格特维德病毒(Egtved virus),为一种单链RNA 病毒,大小在170~180nm×60~70nm。病毒能在哺乳动物细胞株
BHK-21、WI-38 和两栖动物细胞株GL-1 上生长,但更易在鱼细胞株如BF-2、CHSE-214、FHM、PG 和RTG-2 上生长。生长温度范围为4~20℃,最适增殖温度为15℃,20℃以上失去
感染力。
2.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淡水鲑科鱼类鱼种及1龄以上幼鱼,一般鱼体大于5cm才发病。该病流行始于冬末春初,在8~10℃死亡率最高,而在15℃以上时,却很少发生。带毒鱼是重要的传
染源。潜伏期通常为14周。
3.症状及病理变化
主要特征是出血。此病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神经型三型。急性型:发病迅速,死亡率高,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大量死亡,皮肤、肌肉、眼眶周围及口腔出血。病鱼贫血
,造血组织发生变性、坏死,白细胞和血栓细胞减少。慢性型:一般由急性转变而来,病鱼病程长,中等程度死亡率。神经型:发病较慢,死亡率很低,主要表现为病鱼运动失常
。体表出血症状不明显,但内脏有严重出血。
4.诊断方法
(1)可根据流行情况、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
(2)用RTG-2细胞株分离病毒,观察CPE,可作出进一步诊断
(3)采用直接荧光抗体法,间接荧光抗体法或抗血清中和试验可确诊。
患病虹鳟体表充血、出血(仿P.Ghittino)
患病虹鳟肌肉出血 (仿P.George)
患病虹鳟鳃苍白,贫血,脾、肾肿大(仿P.Kinkelin)
5.防治方法
(1)加强综合预防措施,用聚维酮碘、季铵盐类、二氧化氯等彻底消毒,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2)发眼卵用伏碘水溶液消毒,可清除卵上的VHSV。
(3)养殖抗病力强的大鳞大麻哈鱼或虹鳟与银大麻哈鱼杂交的三倍杂交种。
(4)施用解毒等专用药物。
另请参阅中国西南渔业网相关文章!请点击"败血症"查看!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