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24/05/16 21:30:43  来源:江西水产科技 2019年2期  作者:尹美根  浏览次数:3413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据中国水产频道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水产养殖总产量达到5000万吨,在水产品总产量中占比超过78%。然而现有鱼病防治水平却未能达到水产养殖行业的要求,诸如用药量把控失衡、药物使用不合理、池塘水质恶化等因素,均会为水产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如何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鱼病类型分析

1.1  寄生虫类鱼病

因寄生虫引发的鱼病大体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其一是因车轮虫寄生在鱼鳃或皮肤表面上引发的疾病,患病初期病鱼头部与嘴部发白,在水中频繁游动;随着病程延长,病鱼身体逐渐变黑,伴有焦躁不安状态,且游动速度、频次明显加快,直至死亡。其二是因环虫或三代虫寄生在鱼的鳃部或皮肤上引发的疾病,患病鱼的寄生部位分泌出大量黏液,导致病鱼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易造成鱼苗或弱小鱼种窒息死亡。其三是因小瓜虫引发的鱼病,这类寄生虫体型较小但肉眼可见,经由鱼鳃或皮肤进入到鱼的体内,由小瓜虫携带的病菌致使鱼类因组织坏死而出现白色囊胞,后期逐渐转变成白色薄膜,导致鱼鳞脱落、鳍条开裂腐烂[1]。

1.2  非寄生虫类鱼病

诸如铜绿微囊藻、蚌虾等非寄生生物或化学药剂使用不当,均有可能成为引发鱼病的诱因。例如当残饵过多时会引发氨氮中毒问题,病鱼身体逐渐发黑且呈不间断式游动状态,最后沉至水底死亡。

1.3  细菌类鱼病

通常在鱼类体表会分泌出一定量的黏液,用于保护机体、抵抗细菌侵袭,然而当鱼类体表黏膜因细菌侵袭遭到破坏时,将会使鱼的免疫力下降,进而引发细菌类疾病。常见细菌类疾病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其一是烂鳃病,该疾病多发于夏、秋两季,鱼类因感染柱状曲桡杆菌致使其鳃部逐渐腐烂、脱落,影响到鱼类的正常呼吸,进而导致其死亡。其二是肠炎病,鱼类因感染点状产气单胞菌导致其腹部鼓胀、肠壁充血,病鱼不合群,最终因不进食而死亡。其三是赤皮病,该疾病多发于草食性鱼类,以荧光极毛杆菌作为病原,患病鱼类皮肤表面变红、出血且鱼鳞脱落,发病几日后鱼类即会死亡。

2  水产养殖中鱼病的防治措施探讨

2.1  常见鱼病的治疗方法

2.1.1  车轮虫类鱼病

治疗因车轮虫引发的寄生虫类鱼病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其一是选取3 g高锰酸钾药浴0.5 h,配合1 g敌百虫药浴24 h;其二是选取神农168配合水稀释至1万倍,待药物充分溶解后均匀泼洒在池中,可以有效消灭车轮虫;其三是选取车轮指环净兑水稀释至1000-3000倍,待药物充分溶解后泼洒在池中,起到杀灭车轮虫的作用。

2.1.2  小瓜蟲类鱼病

由于小瓜虫不耐高温,在温度高于28℃时即会死亡,因此可将鱼池温度加热至28℃~30℃左右,鱼体表的孢子快速生长至成熟,使小瓜虫成功从鱼体表脱落。同时,还可以选取5%盐水配合2mg/L甲基蓝溶液,每日为病鱼药浴数小时,或将配置好的药物溶液每日两次泼洒在水中,待观察病鱼体表白点消失后即可有效杀死小瓜虫。

2.1.3  烂鳃病

选取20 g氟哌酸、3 g土霉素,将其掺入100 kg饲料中连续喂养7 d,并采用2 mg/L的009速康与0.2 mg/L杀菌消毒灵外用,可收获较好治疗效果。还可以采用0.6%食盐水加入到养殖池中,或选取鱼虾菌必净、二氧化氯等药物均匀泼洒在池内,起到消毒杀菌作用。

2.2  日常养殖中的预防举措

2.2.1  药物预防措施

在日常养殖管理中需及时采取药物预防措施,结合常见鱼病类型进行药物种类、配比、用药量的设计,例如选取2 mg/kg漂白粉、0.3 mg/kg强氯精或0.3 mg/kg的80%晶体敌百虫进行全池喷洒,并在养殖池内规划出消毒区,实现对细菌性鱼病等体外病的有效防治。但在进行药物投放时需要加强对药物浓度、用药合理性的控制,在停止投饵1~2 d后投放药物,避免在大风或降雨天气施药,确保药物浓度保持时间不低于2 h,在用药过程中还应当投放鱼类喜食饵料,以此实现对投饵量的有效控制。针对体内鱼病进行防治时,主要将药物、饵料碾成粉末后与黏合剂混合投喂,结合鱼类习性进行饵料种类选择,例如草鱼、青鱼分别偏爱食用米糠和菜饼;在黏合剂的选取上,在1 kg米糠中加入300 g榆树粉、在1 kg菜饼中加入100 kg山芋粉配制成饵料,保障饵料黏性适中、具有良好浮沉性。在投放药饵的过程中还需进行栅栏的布设,结合病鱼体积、体重进行药饵用量与栅栏间隙的控制,投饵量较正常状态下减少30%~40%。

2.2.2  增强鱼类抗病力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首先需进行养殖时间的设计,通常春季为致病菌、寄生虫繁殖的茂盛期,因此应选取冬季养殖避免病原繁殖,增强鱼类免疫力以抵抗春季流行疾病的传播;其次需进行鱼类品种的控制,不同鱼类机体抵抗力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采用混养战略预防鱼病的交叉感染与传播,同时配合轮养策略进行鱼类的周期性轮换,将轮养时长控制在1~2年左右,起到对致病源的有效阻断作用;最后还需进行饵料的科学配比,结合不用品种鱼类的生长习性选取优质饵料进行科学投喂,保障饵料中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元素均衡,以此提高鱼类抗病力[2]。

2.2.3  强化竞食种群控制

养殖户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还应当强化对竞食种群的控制,合理选取凶猛鱼类投放至养殖池中,以此抑制病弱鱼、野杂鱼的生长,增强养殖鱼类的整体生命力。同时注重选取敌百虫、硫酸铜等药剂定期泼洒在养殖池中,用以消灭剑水蚤、水蛭等水生昆虫,避免害虫繁殖残杀鱼卵、消耗养料与氧气,从而保障鱼类的健康生长。

3  结论

鱼病防治是水产养殖中的关键环节,务必要依据具体鱼病类型选取科学诊断方法,明确控制用药剂量、施药方法、应用范围,在采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巩固防治效果,并加强对水产养殖环境、饲养方法与养殖密度的把控,进一步提高鱼病防治水平,推动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与养殖户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邵红岩.北方水产养殖常见鱼病防治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No.302,(09):124-125.

[2]张春霞.浅析鱼病防治中用药失败的原因及修正措施[J].兽医导刊,2017,(12):187.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