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究竟是啥关系?
2016年7月份以来,江苏、湖北、安徽、广东、上海等地,都出现多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患者病发前都有食用过小龙虾。消费者食用小龙虾后患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每年都有零星报道,但今年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往年,因此也引起了人们的更多关注。
横纹肌溶解征是因肌细胞产生毒性物质而导致肾损害的一种疾病,俗称肌肉溶解。发病后普遍有肌肉疼痛、乏力、肌肉痉挛、肌肉肿胀、肌肉“注水感”及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临床表现。引起该病因素很多,常发生于肌肉受到大力撞击、长时间压迫或是运动过量等情况,还有少数情况像血管阻塞导致肌肉缺氧、过量食用蛋白质引起身体过敏,或是饮食不当、过量,都有可能引发此症。因为肌肉细胞膜被破坏,使得肌肉细胞中的内容物被释放到血液中,这些内容物包括大量的肌红蛋白。由于肌红蛋白需要通过肾脏来排出体外,而肌红蛋白本身就是个“大个子”,所以很容易阻塞肾小管,影响肾功能。症状较轻的会产生血红蛋白尿,严重的还会引起急性肾衰竭。对肌红蛋白血症患者,医生会采用碱化尿液处理,并给患者输液、让患者多饮水,以帮助肌红蛋白排出体外。一些不是特别严重的肾脏损伤也是可以逆转的。
而因食用小龙虾后而出现该病的,是在食用小龙虾后几个小时,出现身体不适,全身或胸、背、肩膀、手臂等部位酸痛无力,有的严重的可能出现酱油色尿液。也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精神错乱、情绪激动、少尿或无尿等症状,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等指标均有升高。如果出现后面这几种症状,常意味着病情较重。
为什么临床上发现横纹肌溶解的患者部分有吃小龙虾的经历?吃小龙虾会不会引起横纹肌溶解?为什么一群人吃小龙虾有时只有个别人出现问题?相信消费者都怀着一肚子的疑问。但目前关于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机制不是很清楚,普遍认为比较复杂。
1.曾有媒体怀疑造成这一症状的“罪魁祸首”是“洗虾粉”,商家是如何使用洗虾粉的?
据从业人员介绍,洗虾粉兑比方法是,500克洗虾粉加50千克水,然后浸洗小龙虾。水可以反复利用,直到脏得不能再洗为止。青壳虾在水里只能浸2分钟,红壳虾可以浸10分钟,基本就能把脏东西都洗掉了。但据说捞起后最好拿自来水冲一下,否则虾壳上容易沾上药粉的气味。
2.“洗虾粉”究竟是何方神圣?目前认为“洗虾粉”可能是工业领域普遍使用的一种除锈剂,对于其成分目前普遍认为有两种:一种是上海的监督部门的说法,认为是焦亚硫酸钠和柠檬酸;一种是南京2009年的检测结果,是草酸(乙二酸)。如果是这两种说法,那基本可以还“洗虾粉”以清白。因为焦亚硫酸钠和柠檬酸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使用广泛。而草酸是含有二分子结晶水的无色柱状晶体,晶体受热至100.1℃时失去结晶水,受热分解出一氧化碳气体。经过长时间的水煮(彻底煮熟小龙虾至少需要20分钟以上),草酸成分依然残留的可能性比较低。即便因为人体长期少量或者微量摄入,最大可能造成的后果是肾结石而非“肌溶解”。 事实上被认为是“洗虾粉”主要成分的草酸在食物中广泛存在,菠菜中就有不少。草酸本身有腐蚀性,若量大的话在进入血液之前就会对人的消化系统产生刺激,迅速导致食用者产生呕吐恶心的反应。而目前报道的中毒病人在起初几小时内并无明显反应。
3.另一种说法:“洗虾粉”主要成分或为“吊白块”。
目前盛传的洗虾粉成分也许远远不止草酸那么简单,很可能含有次硫酸氢钠、甲醛,即“吊白块”。因为吊白块不仅便宜、效果好,而且剂量小,能使人们不产生消化道症状,但晚期(摄入6~24小时)可以引起横纹肌溶解、肾功能衰竭等症状。同时草酸是无味的,而吊白块有明显的气味,与“洗虾粉”类似。所以这也许就能够说明所谓的“洗虾粉”可能含有的主要成分是“吊白块”,也就是它是引起横纹肌溶解的原因。因为“吊白块”在中国的民间食品工业中曾被广泛应用,从蒸馒头到磨豆腐都使用过,因此用于漂洗小龙虾是很有可能的。根据常理推测,如果真是“洗虾粉”作祟,那么其中的“有效成分”应该具有这样的特征:小分子,能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运送到肌肉组织;特异性地对肌肉组织发生作用,但对于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无明显影响。多数随同食物发生作用的有毒有害成分都会产生先恶心呕吐的症状,然后才发生其他进一步的作用,所以这种成分应该是一种比较特别的物质。
从目前报道来看,弄清“洗虾粉”的主要成分是关键。如果以草酸为主的“洗虾粉”应该不是造成“肌溶解”的主因。但“洗虾粉”是否还含有其他成分(如“吊白块”)、不同地区的不同产品有没有成分差异……这些问题尚未有最终检测结果。因此对“洗虾粉”本身难以评论。在这里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对“洗虾粉”有一个确切的定性和说法,以此解除消费者的疑虑。
第三问:小龙虾个别个体受到重金属污染?
小龙虾对恶劣水质环境的适应性强,如果有些小龙虾来源于不卫生的生长环境,可能导致小龙虾自身的细菌和重金属污染。而重金属残留物与“肌肉溶解征”确实存在关联。但如果只有小龙虾体内残留较大剂量的重金属,那患者必须经过较长时间食用才有可能致病。也有医院的专家称:“现在看来,更像是小龙虾遭受了某种污染,导致有关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产生了毒素,吞噬了人体肌肉,导致发病。”如果相关机构进行进一步检测,证明市面销售的小龙虾体内携带有较大剂量地对肌肉可产生损害的某些有机磷农药残留和重金属,那么这种假设就可能成立。
尽管国内先后报道过吃小龙虾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案例,但由于发病分散、也无明确证据表明“元凶”就是小龙虾,所以市民餐桌上也不必完全将小龙虾“封杀”,但建议尽量避免食用被污染的小龙虾。
1.在外就餐吃小龙虾时,应选择持有有效期内食品经营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进行消费,并索要发票或收据。网络订购小龙虾时,也要确认供餐单位的有效资质。不要购买街头流动摊贩或无证经营单位的小龙虾。在进食小龙虾时,应仔细观察小龙虾的躯体,选择尾部蜷曲的小龙虾进食。不要进食感官异常的小龙虾。
2.如果是自己购买、烧煮,则应注意从正规渠道购买,不要自行捕捞,一定不买、不吃来自野生的小龙虾。活小龙虾在买来后,最好放在清水里养24~36小时,使其吐净体内的泥沙等杂质,并杀死一部分细菌。在加工小龙虾时,两鳃里的脏东西要清除,因为鳃毛里面吸附了很多细菌,虾壳最好用刷子刷洗。小龙虾细爪的根部最容易藏污纳垢,一定要剪掉。一定要高温煮熟后再食用。
3.在被污染的环境中,小龙虾吸附的能力特别强,它有可能把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吸附进去,当它吸附重金属元素后,头部会自然产生一个“囊”,把重金属包裹起来。同样,小龙虾头部是最易积聚寄生虫的部位,所以吃的时候要去掉头和内脏,不要食用。
4.一次食用小龙虾要适量,不要一次吃过多,最好10只左右。因为虾是高蛋白食物,部分过敏体质者食用小龙虾会产生过敏症状,如身上起红点、疙瘩等,这时最好不要食用小龙虾。如果进食小龙虾后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酸痛等症状,就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诉医生相关情况。
5.除了以上这些注意点外,食用小龙虾还有其他注意事项:比如使用他汀类降血脂药物人最好不要食用小龙虾,因为他汀类药物是导致横纹肌溶解最典型的药物,所以服用他汀类药物降血脂的人最好不要食用小龙虾。美国哈夫病研究报告也指出阿司匹林和可待因会加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情。另外,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不要食用小龙虾。
首先要保证养殖的小龙虾有良好的生活、生长环境,即要保证清洁良好的养殖水体。
第二,保证投喂干净、卫生、健康的饵料。
第三,不违规使用水产禁用药物,包括如氯霉素、土霉素、环丙沙星、氟哌酸、克霉唑和硝基呋喃类等抗生素,以及如喹乙醇等促生长激素。
第四,规范养殖管理。切实从养殖源头上做到经得起消费者的质疑和追问,还消费者一个放心,保证做一个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的水产养殖从业者。
网友ZXin说:
横纹肌溶解与肌酸磷酸激酶的含量和活性有关。小龙肝胰腺中富含各种微量和常量元素,其中的镁,锰离子是肌酸磷酸激酶的激活因子,大量食用小龙虾,会导致肌溶酶被激活,激活程度因人而异,存在个体差异,敏感人群更易被激活。 肌溶可简单理解为一种类似于过敏的现象,就像有人吃虾会过敏,有人吃再多也不会。认为肌溶症是未知毒素导致的说法是不靠谱的,这么多人吃小龙虾,只有几例发病的,是小概率事件,且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率远低于感冒或中暑导致的死亡率,不宜过多宣扬,以免对产业带来负面的影响。有消息表明,前几年得过肌溶症的一位先生,今年吃龙虾后再次发病,难道又如此巧合的碰到了带"毒素"的龙虾?显然是难以置信的!如果说一盆龙虾吃出了1一2位肌溶症患者,那么出产这盆小龙虾的池塘或河沟至少可生产出几百或几千斤小龙虾,出售这些小龙虾后,肌溶症还会是小概率事件? 认为有"毒"的小龙虾都集中到这盆龙虾里了,这也太巧了吧。所以"毒素说"缺乏常识的说法。
(来源:科学养鱼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