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沙塘鳢的人工繁殖
中华沙塘鳢,属鲈形目,塘鳢科,沙塘鳢属,在我国主要分布长江中下游及支流等广大水域,个体虽小,但其具有含肉量高,少刺,肉质细嫩可口,营养丰富,其肌肉所含的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均高于一般鱼类,有滋补、益筋骨和肠胃等功效,妊娠期和产妇多食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历来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是一种名贵的经济鱼类。
一、生物学特征
1.形态特征
俗称土憨包,虎头牙子,虎头鲨,呆子鱼。体粗壮,头大而阔,稍扁平,腹部浑圆,后部侧扁。口大,上位,斜裂达眼中心的下方,上下颌具细齿。背鳍两个,各自分离,各鳍均无硬刺。胸鳍大,圆形,尾鳍后缘稍圆,无侧线。体呈黑褐色,带有黄色五彩,腹部淡黄,体侧有不规则大块斑纹,各鳍均有淡黄色与褐色相间的条纹。
2.栖息环境
为温水小型鱼类,行动迟缓,游泳能力较弱。冬季潜伏在水层较深处或石块下越冬。生活于河沟及湖泊近岸多水草、瓦砾、石隙、泥沙的底层。摄食小鱼小虾、水蚯蚓、摇蚊幼虫、水生昆虫和甲壳类。
3.生殖季节
4-6月,分批产卵,呈椭圆形,具粘性。
二、生产前景
当前,市场上的中华沙塘鳢捕于自然水域,人工养殖的比例还比较低,养殖方式以池塘混养为主,苗种多采集野外,受制于人工繁殖技术没有成熟。作为配养鱼,养殖规模小、鱼的规格、产量难以保证。
近年来,一些科研院所相继开展了沙塘鳢的自然分布、生物性状、生态习性、生长规律、经济意义等生物学资源的调查研究,并对其生物学资源进行了报道,但都仅限于试验。
随着淡水渔业及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发展设施渔业成为淡水渔业的发展趋势。加大对沙塘鳢这种土著经济鱼类的人工繁殖及养殖、产业化开发是调整养殖结构,促进“三高”渔业的发展,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势必将为工厂化设施渔业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研究沙塘鳢的人工孵化、鱼种培育是促进沙塘鳢工厂化养殖的基础保证,推广沙塘鳢的人工孵化,是沙塘鳢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繁殖技术
(一)亲本培养
1.亲鱼池选择
亲鱼池合理的面积为2-3亩,水深1.5-2.5m,长方形,营养充足,淤泥较少,位于人工繁殖设备附近,注、排水方便快捷,放养前先进行清整,每亩用生石灰100kg消毒。
2.亲鱼的来源及选择
选择种质和体质好的合格亲鱼是沙塘鳢人工繁殖的基础条件之一。所谓体质好,即鱼体壮实、体色正常、鳞片完整、无伤无病的个体。沙塘鳢亲本来源于长湖、鄂州水域中天然捕获。选择2龄以上、体重80-100g左右,体质好的沙塘鳢放入暂养池培育一年。冬季把发育好的亲鱼集中到亲鱼池培育。
3.亲鱼培育
亲鱼放养密度一般每亩100kg左右,为了充分利用饵料和调节水质还可混养部分鲢、鳙鱼。饵料主要为底栖小鱼小虾、螺蚬肉,搭配人工配合的虾料和豆饼等。产前定期冲水,并适当加注新水,促进性腺发育,并经常巡塘观察检查成熟情况。培育期间重点抓投饵、施肥、冲水。
(二)人工孵化
1.催产药物
常用的催产剂有四种,即鱼类脑垂体(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2号(L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
2.催产期的确定
从性腺成熟到开始退化之前的这段时间就是亲鱼的催产期,一般5月初左右,最佳催产期根据天气、水温、性腺发育情况确定。天气晴好,气温回升快,当早晨最低水温持续稳定在22℃以上,发现沙塘鳢在池边水体上层游动,拉网检查亲鱼性腺发育好,即可催产。
3.雌雄鉴别
雌鱼个体明显小于雄鱼,雌鱼具有圆形的泌尿孔和杏仁形生殖孔,成熟时腹部膨大而柔软,生殖孔微红外翻,雄鱼只有一个泄殖孔。
4.亲鱼的选择及配组
生产上,早期一般选择比较有把握的亲鱼催产,中期水温适宜了,只要一般具备催产条件的都可以进行催产。接近繁殖季节结束时,只要是未催产而腹部有膨大的,均可催产。
雌雄比按1∶1或雄鱼略多,以提高催产效果及受精率。
5.注射催产剂
一般采用胸鳍基部分两次注射,间隔时间为12小时,一般来讲,水温低或成熟不够好时,间隔时间长些,反之则应短些。在生产上确定注射时间应根据天气、水温和效应时间,尽量控制鱼在深夜产卵。
第一针:每尾用2.5-5μg LRH-A2注射。
第二针:每尾用HCG100-150IU加LRH-A22.5-5μg加DOM2.5-5μg混合注射。
使用催产剂应注意雄鱼成熟好可不打第一针。配置的药物要即配即用。
6.受精卵的收集与孵化
注射后的亲鱼放入产卵池中,用微流水刺激亲鱼发情,并设置瓦罐,让其产卵。使用小刀片从自然产卵附着物上将卵块剥离取下放置孵化器中,受精卵呈淡黄色、圆形、卵膜透明,粘性较强。由于孵化时间大约20天左右,孵化最好在温室内进行,采用3-5m2小型水泥池,应用流水温棚控制水温,有效地避免受精卵霉烂,补充水体营养,显著提高孵化率,操作简便。
7.孵化注意事项
沙塘鳢孵化前对孵化设施彻底检查、试用,不符合需求及时修复,工具齐全。孵化时防除敌害,认真调节水的流速,因孵化时间长,特别注意水温低,水质差,鱼卵感染水霉、气泡病,并及时防治。
8.苗种培育
鱼苗出膜后三天待腰点现齐,鱼苗都能平游时,出苗计数,放入苗种培育塘培育,培育塘水深70cm。早期开口饵料为轮虫、小型枝角类和桡足幼体,辅助投喂鸡蛋黄、鱼肉浆、豆浆等,每天投喂3-4次,定期测定成和率、生长速度。
四、小结
1.性腺发育及怀卵量的测定
从上一年12月至当年4月,经过多次观察与解剖发现,沙塘鳢在3月初至4月初,水温在15℃以下时,其性腺发育仍在四期状态,而到4月下旬水温在20℃以上时其性腺发育很快,发育至五期状态(雌雄鱼的性腺发育节律基本一致)。60-100g体重的雌性, 绝对怀卵量为1100-3500粒。
2.催产孵化
试验分三批催产,水泥池孵化。
第一批池塘自产200组,孵化池孵化,受精率85%。孵化率45%,出苗13万尾。
第二批、第三批在产卵池产卵,孵化池孵化,投产亲鱼70组, 40组,催产率65% ,80%,受精率80% ,90%,出苗分别3万尾 2.8万尾。
投入试验亲鱼310组,共出苗18.8万尾,在5月30号检查亲鱼池中未投产的约200组大部分已流产或半流产。
3.苗种培育
自5月17日-21日陆续出苗后计18.8万放入池塘培育,经过一个月时间,夏花规格2-3cm,分塘2个4亩池塘育种,这阶段投饵主要是豆浆糊,日投量为鱼体重量的5%左右。
五、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中华沙塘鳢人工孵化的突破,建设专业化、规模化的沙塘鳢苗种繁育示范基地,以大批量优质的沙塘鳢良种辐射全省和全国,深受广大养殖户喜爱,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强化市场,加大开发力度,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及市场信息反馈和总结交流工作;通过广泛的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指导各地的养殖生产,有效地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带动各地水产品市场流通、运输、饲料加工、渔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效益显著。通过攻关沙塘鳢人工孵化的难关,提高了我们在水产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壮大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对生物物种的保存,生物种群的增加起到了很大作用,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渔业产业化是渔业生产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产业化,基地建设是基础,新品种开发是关键,加大养殖业结构的调整,从传统养殖模式转化到专业化、科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新模式,必须技术先行。中华沙塘鳢的人工孵化与推行,正是适应水产发展的需要,依托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经验,探索并应用成熟、配套的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先进性、可操作性,通过研究与实施,采集分析,确定相关成熟可靠的研究数据,在人工催产、苗种培育上有较大突破和阶段性进展,为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广奠定技术基础,同时,随着食品安全管理上升为国家战略,生产绿色、无公害、有机水产品成为养殖者、管理者、消费者的共识。为了更好的推广中华沙塘鳢人工孵化这一现代渔业养殖技术集成,相关研究和开发工作有待进一步发展。无公害养殖生产、鱼病防治技术和药物研究,全价配合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开发生产等有待深入研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更好的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中华沙塘鳢人工催产健康发展和开发,建议各位同行对中华沙塘鳢人工孵化与推广技术进行监督、跟踪,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开展中华沙塘鳢人工繁育的研发。
(通联:434000,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十号路 荆州市长湖水产管理处)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