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蟹粉以现剥现炒为佳!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金秋十月,桂花飘香,又到了丰收的季节,而螃蟹也到了膏满蟹肥的时候,也就进入了吃螃蟹的好季节。“九月圆脐十月尖,持蟹赏菊菊花天”,意思是农历九月雌蟹最肥美,农历十月雄蟹最肥美。这个季节江南人的餐桌出现最高频率的应该就是湖蟹了。一般吃湖蟹都是清蒸,蘸醋吃。但是经常会碰到蒸太多,最后吃不完剩下的情况,虽然是可以放冰箱冷藏,但是味道会差很多呢。如果有一次吃不完的湖蟹,会把蟹肉拆出来做成炒蟹粉。
当然这是在江南,盛产蟹的地区才会这样做。拆蟹粉最好的还是大闸蟹。拆蟹之前我们准备好剪刀、蟹扦(或竹签):擀面杖。将谤螃蟹冲洗上花笼蒸,当然也用水煮,随园蟹羹就是煮的,不光煮,拆下的谢壳还耍重新放入煮蟹的汤中在煮成蟹汤用来烧菜,煮蟹要冷水入锅,水沸后继续煮15分钟即可,无论蒸或煮都要提前丝丝然后放凉使蟹黄凝固,这样出成高,蟹肉整蟹黄成块,不过有一节,这提前可不是头天煮第二天剥,袁枚讲:“以现剥现炒之蟹为佳。过两个时辰,则肉干而味失”,蟹粉别超过四小时,过了肉就发腥。
拆蟹是个技术活,明清时代,文人雅士品蟹乃是文化享受,赏菊吟诗啖蟹时,人人皆备有一套专用工具,苏沪杭俗称“蟹八件”。根据有关资料可知,明代最初发明食蟹餐具的人,名叫漕书,为了吃蟹减少麻烦,吃得方便畅快,他创造了锤、刀、钳三件工具来对付蟹之硬壳,后来逐渐发展到八件。食蟹又分“文吃”和“武吃”,所谓的“武吃”吃的是快意,“文吃”吃的是工具。这些食蟹工具一般用铜制作,考究的则用白银制作。因为从坚韧度来说,金虽贵重但硬度不及银,而铜又很容易污染食品,所以按理说,上乘的“蟹八件”也应该是白银制的。
蟹八件包括小方桌、腰圆锤、长柄斧、长柄叉、圆头剪、镊子、钎子、小匙,分别有垫、敲、劈、叉、剪、夹、剔、盛等多种功能,造型美观,闪亮光泽,精巧玲珑,使用方便。螃蟹蒸煮熟了端上桌,热气腾腾的,吃蟹人把蟹放在小方桌上,用圆头剪刀逐一剪下二只大螯和八只蟹脚,将腰圆锤对着蟹壳四周轻轻敲打一圈,再以长柄斧劈开背壳和肚脐,之后拿钎、镊、叉、锤,或剔或夹或叉或敲,取出金黄油亮的蟹黄或乳白胶粘的蟹膏,取出雪白鲜嫩的蟹肉,一件件工具的轮番使用,一个个功能交替发挥,好像是弹奏一首抑扬顿挫的食曲。当用小汤匙舀进蘸料,端起蟹壳而吃的时候,那真是一种神仙般的快乐,风味无穷。
蟹八件的基本功能,显然是让人们把阳澄湖大闸蟹吃得干干净净,连蟹爪中的一点肉屑都不会剩下。乱嚼一气的牛吃蟹,历来是要被内行的人们笑话的自然。蟹八件的使用有一个顺序。当褐红色的螃蟹热气腾腾端上桌来,吃蟹人先是用剪刀逐一剪下两只大螯,用锤对准蟹壳四周轻轻敲打,以铲打开背壳,然后分别将钳、叉、刮、针轮番使用,或剔,或夹,或叉,或敲,分别取出金黄的蟹黄、洁白的蟹膏、鲜嫩的蟹肉。一手端起蟹壳,把这天下第一美味送入唇舌之间时,真有一种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享受。
但是这个绝对是有耐心的人才能用的工具,据说用“蟹八件”拆完一只蟹至少得半个小时,而且拆完的谢在盘中仍然万拼成一只整蟹,如今谁还有这个闲情雅致慢慢品尝呢?附庸风雅的居多,由其餐馆制菜,如此如何了得,餐厅家庭拆蟹粉,一般这是将熟螃蟹的蟹腿和蟹身分开,并用剪刀将蟹身一剪为二,用竹签把蟹壳内的肉剔出,剔的时候要顺着纹路。剪开蟹腿的一端,用擀面杖顺着剪开口的方向把蟹肉碾出。用剪刀剪开蟹钳,将蟹肉慢慢剔出,一斤螃蟹最多可以剔出三两左右的蟹肉,手快的,每个小时也就拆五六只蟹,有人说那么慢呀,我一会就拆一堆,说句不敢恭维的话,您拆干净了吗?
蟹肉拆好就可以制做各种蟹粉菜了。这个可一直是餐厅高档菜的代表呢。什么蟹粉狮子头、蟹粉小笼、蟹粉豆腐等各类炒菜,我吃过蟹肉沙拉,一种是梭子蟹做的,可梭子蟹肉多,配以土豆用马乃司拌的,可比西餐的土豆沙拉好吃极了,另一祁种是大闸蟹扔拆肉,配上蔬菜用蟹油沙拉汁拌的,别具一格。在北方蟹珍贵,于是就有了用鱼肉加鸡蛋做的赛螃蟹,随园菜也有假谢蟹,不过足是把鸡蛋换成咸鸭蛋,这一类以素炒蟹粉最捧,素炒蟹粉是由土豆和胡萝卜煮熟去皮制成泥,冬菇与熟笋切成细丝,四样放在一起制成的,色泽红黄相衬,味似蟹粉,鲜美可口可以假乱真。
清炒蟹粉,源自苏州名菜“秃黄油”。秃黄油从名字看似乎是一种黄油,其实这3个字都有讲究。黄油的黄,指的是螃蟹的蟹膏蟹黄;油则是猪油;秃是苏州方言吴语中“只有”的意思。所以秃黄油就是指只用蟹膏蟹黄来拌上猪油的食物。但制作工艺并不那么简单,取出蟹膏蟹黄之后,加上透熟的猪肥膘,然后用葱、姜爆香,加上黄酒焖透,高汤调味,最后淋上猪油撒上胡椒粉才能制成一份正宗秃黄油。不允许有一丝蟹肉存在里面,因而不同于夹杂了蟹肉的蟹黄。成品芬芳馥郁,美艳不可方物,可谓中华美食最高境界。秃黄油本来是一种“存蟹防饥”之法,即得以在蟹季过后仍能享用到反季节的蟹味,而猪油的作用,则是在没有冰箱的时代起到隔绝和密闭的作用。
每天现拆的蟹肉,用猪板油小火慢推,混入姜米和花雕,滴水不加,炒出的蟹粉不干、不油,色香味俱全。每一份都至少要用3斤活蟹,拆蟹粉是门技术活,将蟹蒸熟后,将蟹肉剥下来。炒锅烧热,下食用油,至5分成熟时,倒入姜末、蟹粉(拆下的蟹膏、蟹黄、蟹肉的总称),煸炒片刻,加入黄酒、淋入熟猪油,烹醋推匀起锅。蟹粉这道菜还有一个小秘密,就是会加入用拆下的蟹壳所熬制的蟹油,此菜蟹油肥润红亮,蟹粉鲜香柔嫩,单吃、配菜均可。最好再加一碗白饭相衬,简直人间至味。
有一道蟹酿橙是的一道杭州南宋菜,最早记载在《山家清供》原文如下:橙大者截顶,剜去穰,留少液,以蟹膏肉实其内,仍以蒂枝顶覆之,入小甑,用酒、醋、水蒸熟,加苦酒入盐,供,既香而鲜,使人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兴。因记危巽斋稹赞蟹云:“黄中通理,美在其中;畅于四肢,美之至也。”此本诸《易》,而于蟹得之矣,今于橙蟹又得之矣。
蟹酿橙的制作要“先炒、再蒸。”但要想做好这两步,中间则有许多道工序要进行。首先将脐橙开盖,削掉顶部时要留一块橙肉在上面;用勺子分离出橙子里的果肉,但橙皮内部不能刮干净,得留出两分;将橙肉分离出橙汁和果肉,必须剔除果肉中的筋脉;螃蟹清水煮熟,分离蟹肉、蟹膏、蟹黄;炒制蟹粉,用玫瑰米醋提香增鲜、去腥;倒入甜度极高的香雪酒融合醋酸;炒制完再将混料倒回橙子壳,新拿一器皿加入玫瑰米醋、香雪酒和杭白菊,放入橙子后盖盖蒸15-18分钟,让多种原料的香味在水蒸气热力的驱动下,从橙子外部向内部逼近,再从内部向外部渗透,最终达到内外香味融合的境界,此菜立意新巧,橙香和蟹鲜合好一体,复合型的香味,扑面而来,让人齿颊生香欲罢不行。
在褚多蟹粉美食中,蟹黄汤包力拨头筹,蟹黄汤包以靖江最佳,“皮薄光洁,汤足如泉,浓而不腻,味厚鲜美”而被誉为靖江一绝,雪后肌肤,味润玉滑,一身娇美,一口入魂。传说靖江“蟹黄汤包”是三国时传下来的。刘备白帝城托孤后,一命呜呼。身在东吴的夫人孙尚香万分悲伤。忠于爱情的孙夫人遥望滚滚大江,满含悲愤登上了北固山。她祭拜过上苍和丈夫亡灵后,跳入长江。后人为了追怀孙夫人的忠贞与贤淑,用面粉包上猪肉茸和蟹肉馅儿的馒头,前往奠祭孙夫人。这种肉馒头味道鲜美可口,竟引来了不少美食家的关注,很快就成了饭店餐桌上的热门食品,从三国起代代相传至今,逐渐演变成今天的蟹黄汤包。蟹黄汤包到明清时代的制作工艺已达到巅峰,美名远播。
至于吃汤包更需要一点技巧。传说乾隆皇帝吃汤包献出过洋相。当年他微服来靖江专尝这蟹黄汤包。也许是饿了,汤包一上来,他抓起一只,张嘴就咬,只见一股汤汁直射出来,烫得他一甩手,汤包扔到背后去了,身上手上全是汤汁。要在平时,他早就龙颜大怒了,可此刻他竟顾不上发火,而是赶紧舔那指上的汤汁,为什么?因为他刚才尝到那一点点汤汁,鲜得不得了。店里伙计一瞧,晓得他是头一回吃汤包,赶紧上来指点,乾隆依着伙计的法子一试,果然灵光。临走时,按乾隆的老脾气,本想题点诗句的,可一想到刚才出的洋相,不由有些脸红,也就不好意思再题了。也许正因为如此,靖江汤包虽有名气,史书上却查不到记载。
我曾随风物中国志一起去靖江采风寻味之旅,其中就有探秘靖江汤包,靖江号称汤包之乡,在靖江滴满大向希能吃到汤包,靖江蟹黄汤包足中国地理标志,最有名的当属南园,我们亲眼看刘陶晋良亲自做汤包的过轻,陶晋良肠靖巧汤包制做技艺非物质代表性传承义,被称为靖江汤包制做的领头羊。他带我们参观厨房并讲解了制做工艺。
做汤包首先从选蟹开姑,耍选新鲜的螃蟹,园脐的最好,备好钢签剪刀刮片木捧,一个个功能交替发挥,或剔、式或夹、或叉、或敲,分剔取出金黄的蟹黄、洁后的蟹膏,鲜嫩的蟹肉。汤贵如金,不反制汤复杂,选择原料也相岁讲究,散养的老母鸡,新鲜的猪肉皮和筒骨,筒骨老母鸡飞水去掉血水,脏沫。肉皮带毛须反复刮净除去,经长时间熬煮,生成滋味鲜美的汤,肉节乌的胶原蛋后水解溶守汤汁,冷却后形成如玉般的鲜冻。
鸡筒骨肉节皮凉水下锅,还有整盆的葱、整镫的蒸葱,加入酒、醋除古腥臊气味,增如骨钙上溶或与汤的香味。随时间汤计震荡,脂肪水,碰撞融合,方可熬出色昔味醇浓而不稠绵而不腻的好汤,食后香留于齿味铭于心,这时过滤去掉肉皮母鸡筒骨等杂质,一碗浓郁的精华,待冷却宁凝固成皮冻。新鲜的豆油煮沸,加入蟹肉蟹黄熬去水分,并让蟹肉的鲜味浸到油里。皮冻由机器绞碎,加入蟹肉蟹黄,浇上蟹油,搅拌杨泡包馅陶料即成。
汤包用高筋面粉加鸡蛋清、盐、清水活面,机器压面使其筋斗,手工擀皮使之均匀,皮薄如纸,吹弹即破,但汤包皮韧性十足,陶大师演示用此皮可当气球来吹而不爆,面皮置于手掌前端,将馅包入翻转包捡捏,力道合适,纹路清晰36个摺子,封口漂亮,苑如南方美女,小巧且细腻,白皙而丰润,面皮轻薄,馅心若隐去若现,让人口舌生津,
汤包蒸好呈在面前,“放下像菊花,提起似灯笼”,汤汁微微晃动,看着眼前一个个晶莹剔透的汤包,你可千万不要急着下口,不然可要出洋相的。一定记住吃汤包的十二字诀:轻轻提,快快移,先开窗,后喝汤。一般来说,是用三只指尖撮住那汤包上面的折皱,小心翼翼地轻轻拎起,慢慢放到盛醋的碟子里,然后低下头凑近去,在汤包的上方用齿尖细细咬破一点小孔,再从那小孔里缓缓地吸吮汤汁,这是因为汤包皮薄且嫩,汁丰又烫,稍一不慎,皮破汤漏,也就不成汤包了。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