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里的“银面书生”——武昌鱼
长江流域“银面书生”——武昌鱼。长江中下游的著名美食——武昌鱼
01你知道团头鲂吗?
若问团头鲂,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提起武昌鱼,好(hào)吃者能马上整理出108式吃法。其实,团头鲂就是武昌鱼,没错,就是那条有着1700多年命名史,因为毛主席一首诗而名扬天下的武昌鱼。
武昌鱼,淡水中下层鱼类,是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草食性经济鱼类。以养殖为多,主要产于长江及其附属湖泊,最为出名的当属湖北鄂州的樊口梁子湖一带。唐代的元结有歌曰:"樊口欲东流,大江欲北来,樊口当其南,此中为大回。回中鱼好游,回中多约勾。漫欲作渔人,终焉得所水。"歌中所说的:"回中鱼",即是武昌鱼。武昌鱼因其肉嫩鲜美、富含营养又兼具药用价值而受广大吃货喜爱,且其刺可以冲汤解酒,如今武昌一带的老百姓在酒宴之后,都喜欢用武昌鱼的刺冲汤解酒。
但武昌鱼中的武昌,指的并不是现在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而是三国时期的武昌郡,今鄂州。武昌鱼原是指“武昌特产的一种好吃的鱼”,由于鱼头和鱼身间有明显的凹陷,好像缩着脖子,古文中又常称之为“缩项鳊鱼”。
由于早期科学家对鱼类分类学研究不甚深入,认为缩项鳊鱼是我国唯一的一种鲂属鱼类。直至1949年鱼类生态学家易伯鲁发现,梁子湖中有一种鳊鱼是以往文献中没有的,便将它命名为团头鲂,俗称武昌鱼。于是,团头鲂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被命名的第一种淡水鱼类。又因其肉质更细嫩肥美且骨刺少,适宜养殖,人们又开始了对这种鱼的驯化。20世纪60年代,团头鲂自梁子湖输出,从此地的特产一跃而成为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的养殖性鱼类。就这样,团头鲂又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被驯化、养殖成功的第一种淡水鱼类,也顺理成章地将武昌鱼之名冠于头上。
02古人眼中的武昌鱼
提到鱼,大家首先会问的就是:“好吃吗?”不得不说,中国人对于美食的热爱,绝对是祖传的。
根据武昌县志记载:“鲂,即鳊鱼,又称缩项鳊,产樊口者甲天下。是处水势回旋,深潭无底,渔人置罾捕得之,止此一罾味肥美,余亦较胜别地。”将武昌的缩项鳊描述为此地特有的美味。
关于武昌鱼的诗,也有很多。北周诗人庾信留诗:“还思建业水,终忆武昌鱼”;唐代诗人岑参曾在诗中感叹对武昌鱼美味的魂牵梦绕:“秋来倍忆武昌鱼,梦魂只在巴陵道。”宋代苏轼也曾作诗曰:“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这诗中称赞的也正是鄂州的武昌鱼;宋代王安石也曾留诗:“迢迢建业水,中有武昌鱼”;元代马祖常写过“携幼归来拜虎垅,南游莫恋武昌鱼”……
而武昌鱼最为著名的诗,莫过于毛主席《水调歌头 游泳》中的一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这句诗成为武昌鱼带有伟人光环的超级广告,彻底使武昌鱼声著华夏,名扬五洲,红遍大江南北了。
所以说,武昌鱼好不好吃这个问题,能得毛主席如此盛赞,你还需要问吗?
03武昌鱼的习性与价值
武昌鱼作为长江流域一大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附属中型湖泊,比较适于静水性生活,平时栖息于底质为淤泥、并生长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区的中、下层。幼鱼主要以枝角类和甲壳动物为食,成鱼摄食水生植物,以苦草和轮叶黑藻为主,还食少量浮游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于“无危”等级,但其自然分布区狭窄,天然产量根本无法满足广大食客需求,况且,武昌鱼在鱼类中属于“短小精悍”型,个头不大却浑身是宝,几乎没有不能吃的地方而且很有卖相,于是武昌鱼养殖业才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