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水温和养殖密度对大鳞鲃幼鱼的生长影响

发表时间:2023/08/10 18:19:27  来源:淡水渔业 2016年5期  浏览次数:1236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水温和养殖密度对大鳞鲃幼鱼的生长影响

徐伟,耿龙武,姜海峰,佟广香,李晨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哈尔滨150070)

分别进行水温和密度对大鳞鲃(Barbuscapito)幼鱼的生长影响实验,旨在探索大鳞鲃适宜的放养密度和生长温度。水温实验设计为6个梯度值15 ℃、18 ℃、21 ℃、24 ℃、27 ℃、30 ℃,幼鱼初始体重为9~12 g,投喂75 d后,结果得出:在水温15~27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终末体重会逐渐增加,27 ℃时最大值为(44.47±9.54)g,水温达到30 ℃时,终末体重开始下降。24 ℃、27 ℃和30 ℃组体重增长无显著差异,但温度达到30 ℃时,体重变异系数最大,为(29.82±11.36)%。密度实验设计为4个梯度值20 ind/m3、15 ind/m3、10 ind/m3、5 ind/m3,幼鱼初始体重为0.6~0.7 g,投喂60 d后,结果得出:随着放养密度的下降,体重增长的速度越快。体重、特定增长率、日增重变化在密度为5 ind/m3时最高,密度10 ind/m3与15 ind/m3没有显著差异,达到20 ind/m3时会显著下降。综合考虑,大鳞鲃适宜的养殖温度在24~27 ℃,静水池塘的放养密度建议在15 ind/m3左右。

大鳞鲃(Barbuscapito);温度;密度;生长

大鳞鲃(Barbuscapito)属鲤科鲃亚科鲃属,分布于西亚的里海和咸海水域,具有耐盐碱、食性广、生长速度快等优良特性[1-2]。2003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将该鱼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经科研人员近十几年的努力,大鳞鲃的人工繁殖和池塘养殖都已成功,亟待在国内进行盐碱水域的规模化增养殖[3-7]。

温度和密度是影响鱼类的生长的重要因子,也是鱼类人工增养殖需要掌握的生物学指标,适宜的养殖水温和密度可大大提高单位面积鱼的生产力,为养殖者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8-12]。本研究通过不同温度和不同密度对大鳞鲃的生长影响实验,旨在探索大鳞鲃的适宜放养密度和养殖温度,以期为大鳞鲃的增养殖生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鱼来源

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的大鳞鲃,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性腺发育成熟,经人工药物催产繁殖后,在池塘中培育的当年苗种。

1.2温度对生长影响的实验设计

水温设定为6个梯度值15 ℃、18 ℃、21 ℃、24 ℃、27 ℃、30 ℃,每个梯度值设定三个平行,共在18个1 m×0.5 m水族箱中进行,水深约为0.35 m。每个水族箱分别饲养体重9~12 g的鱼种18尾,水源为充分过滤曝气的地下井水(淡水),水质条件为pH 7.42、盐度0.28‰、总碱度1.39 mmol/L、总硬度1.10 mmol /L、总磷0.11 mg/L、总氮2.95 mg/L、总铁0.002 mg/L、SO42-31.19 mg/L、Ca2+19.81 mg/L和Mg2+2.03 mg/L。用自动控温加热系统控制水温,温差在±1 ℃,投喂相同的山东升索渔用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8%。实验期间,经常补水和充氧,饲料分早、中、晚3次投喂,每次投喂量到多数鱼不抢食30 min后不剩料为止,实验时间为75 d。

1.3密度对生长影响的实验设计

实验鱼初始体长为3.3~3.5 cm,体重0.6~0.7 g,养殖密度设定为4个梯度值,每立方米水体分别放养20尾、15尾、10尾、5尾,每个梯度值为二个平行,共在8个长5.5 m×宽2.7 m室外长条形水泥池中进行。 水深保持在0.7~0.8 m,水源为充分曝气的井水,室外自然水温(21~28 ℃)。实验期间,每7 d换水一次约占总体积的1/3,经常充氧保持溶氧在5~10 mg/L。投喂山东升索渔用饲料,每天分早、中、晚3次投喂,每次的投喂量到多数鱼不抢食为止,实验时间为60 d。

1.4数据的计算和处理

特定生长率、日增重、饲料系数和体重变异系数按下式计算:

SGR=(lnWt-lnW0)/T

DWG=(Wt-W0)/T

FCR=F/[(Wt-W0)

CV=SD/X

式中:SGR为特定生长率(%/d);DWG为日增重(g/d);FCR为饲料系数;CV为体重变异系数;Wt、W0分别为终末和初始鱼体湿重(g);F为总投饵量(g);T为实验投喂天数(d);SD为体重的标准差,X为体重的平均值。

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s多重比较检验各梯度之间的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不同温度对大鳞鲃的生长影响

在水族箱中,测定了15~30 ℃对大鳞鲃的生长影响,饲养75 d后的生长指标见表1。水温在15~27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终末体重会逐渐增加,27 ℃时最大值为(44.47±9.54)g,当温度达到30 ℃时,终末体重开始下降,表现出组内个体之间差异增大,体重变异系数达到了(29.82±11.36)%。特定增长率和日增重生长指标15 ℃、18 ℃这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24 ℃、27 ℃和30 ℃这三组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鱼的特定增长率27 ℃时最大,达到(1.924±0.037)%/d,15 ℃时最小,二者相差为2.17倍。

表1 大鳞鲃在不同养殖温度下生长指标Tab.1 Growth indexes of B.capito cultured in different water temperatures

注:同一行中参数上方字母不同代表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同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2同。

2.2不同温度下大鳞鲃的体重生长式型

测定了水温在15~30 ℃条件下6组大鳞鲃不同生长时期的体重数值,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投喂时间的加长,各试验组中的稚鱼均呈指数生长,不同生长时间与体重的生长方程分别为W15 ℃=11.17e0.005t(R2=0.983),W18 ℃= 11.44e0.007t(R2=0.966),W21 ℃=11.29e0.014t(R2=0.997),W24 ℃=10.74e0.018t(R2=0.999),W27 ℃=10.69e0.018t(R2=0.998),W30 ℃=10.58e0.019t(R2=0.999)。 大鳞鲃在21~30 ℃都能较快生长,但最适宜生长温度应在24~27 ℃,达到30 ℃时后期的生长速度开始下降。

2.3不同饲育密度对大鳞鲃生长的影响

在不同饲养密度条件下,投喂60 d大鳞鲃幼鱼的体重、特定增长率、日增重、饲料系数见表2。从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大鳞鲃幼鱼的初始体重各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放养密度下,通过60 d的投喂后,4个实验组鱼体的体重增长有了明显的不同(P<0.05),表现出随着放养密度的下降,体重增长的速度越快。终末体重、特定增长率、日增重在密度为5 ind/m3时最高,密度10 ind/m3与15 ind/m3没有显著差异,达到20 ind/m3时会明显下降。体重增长5 ind/m3比15 ind/m3高0.15倍,比20 ind/m3高0.48倍。

图1 不同温度下大鳞鲃的体重生长曲线Fig.1 The weight growth curves of B.capito at different water temperatures表2 不同养殖密度饲育60 d大鳞鲃的生长Tab.2 The growth of B.capito cultured in different densities for 60 days

养殖密度/(ind/m3)初始体重/g终末体重/g特定增长率/(%/d)日增重/g200.65±0.07a6.97±0.99a3.95±0.43a0.105±0.018a150.64±0.07a8.83±1.55b4.37±0.33b0.137±0.009b100.63±0.05a9.19±1.73bc4.47±0.16bc0.143±0.021bc50.64±0.04a10.02±1.89c4.58±0.25c0.156±0.035c

3 讨论

3.1温度对大鳞鲃的生长影响

温度是影响鱼类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适宜的水温条件会加快鱼类的生长周期。从本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大鳞鲃适宜生长范围应该在18~27 ℃,最佳生长水温在24~27 ℃,这个结果与池塘饲养观察的现象一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的池塘养殖条件下,5月中旬至9月中旬当水温达到20 ℃以上时,大鳞鲃能够较好在水面集群性摄食,而到了9月下旬当水温降到15 ℃以下时,就较难见到鱼体在水面上抢食,相比池塘中养殖的鲤鱼提早停食15 d左右[13]。从本实验的结果还可以看出,当水温达到30 ℃时,虽然大鳞鲃群体的体重生长速度也较快,但个体之间会出现明显的体重差异。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水温较高,已接近大鳞鲃的耐受临界点,部分个体的新陈代谢已开始出现紊乱,造成部分鱼体的新陈代谢出现了问题,这一观点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而从大鳞鲃在北方寒冷地区的越冬实际情况来看,该鱼虽然可以在黑龙江哈尔滨地区的池塘中越冬成活,但抗寒能力较当地土著鱼类差一些[13],池塘越冬水深在2.5 m以上的,最低水温保持在4 ℃左右才够安全。

3.2密度对大鳞鲃生长的影响

饲育密度会对鱼类的生长造成较大的影响,过高的养殖密度会造成水质恶化直接产生胁迫作用,以及增加生存空间的紧张和相互遭遇攻击的机会[14]。从本实验的结果来看,终末体重、特定增长率、日增重在密度为5 ind/m3时最高,但单位面积的产出相对却较少,而20 ind/m3时又会有明显下降。对于一个渔业生产者来讲,鱼类的放养密度与成活率、发病率、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等都有直接关系,因此,最佳的放养还要根据具体的养殖环境条件,需做大量的生产实践综合起来才可以获得。本研究只是初步对放养密度进行了探索,只是从体重的增长情况来分析,其结果为密度5 ind/m3只比15 ind/m3高0.15倍,而比20 ind/m3高0.48倍。在实际渔业生产中,一般还会随着养殖池塘水域面积的增大,鱼类的放养密度可以适当提高一些。大鳞鲃属于鲤科鱼类,生活习性和养殖方法也与我国的大宗淡水鱼类相似[13],因此,建议在规模化池塘养殖过程中,大鳞鲃的放养密度应以15 ind/m3为基准,可以根据池塘条件、水质特点、增氧设备、养殖水平等具体情况适当增减。

[1]尼科里斯基L B.分门鱼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186-189.

[2]Shajiee H,Vossughi G H,Oryan S,et al.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inBarbuscapitoin south coasts of the Caspian Sea-Gilan Province[J].Iran J Mar Sci,2002,1(4):85-98,138.

[3]徐伟,耿龙武,苗建生,等.耐盐碱鱼类大鳞鲃的研究现状[J].天津农业大学学报,2012,19(3):62-64.

[4]耿龙武,徐伟,李池陶,等.盐碱对大鳞鲃血清渗透压、离子含量及鳃丝Na+/K+-ATP酶活力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1,( 2) :458-465.

[5]鲁翠云,耿龙武,李超,等.微卫星标记分析大鳞鲃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及生长性状[J].水产学报,2013,37(8):1121-1128.

[6]党云飞,徐伟,耿龙武,等.NaCl盐度和NaHCO3碱度对大鳞鲃幼鱼生长及鳃组织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3,20(3):577 - 584.

[7]徐伟,耿龙武,姜海峰,等.浅析盐碱水域的鱼类养殖开发利用[J].水产学杂志,2015,(3):44-46.

[8]殷名称.鱼类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38-45.

[9]黄宁宇,夏连军,么宗利.养殖密度和温度对白斑狗鱼在设施养殖中生长的影响[J].水产学报,2006,30(1):76-80.

[10]白海文,张颖,李雪.温度对施氏鲟幼鱼摄食、生长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2,19(5):799 - 805.

[11]庄平,李大鹏,王明学,等.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稚鱼生长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6):735-738.

[12]刘文奎,樊启学,朱邦科,等.饵料密度对杂交鳢仔鱼生长、存活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26(3):367-370.

[13]徐伟,耿龙武,李池陶,等.北方寒地池养大鳞鲃生长和越冬成活[J].淡水渔业,2012,42(1):68-71.

[14]廖锐,区又君,勾效伟.养殖密度对鱼类福利影响的研究进展Ⅰ.死亡率、生长、摄食以及应激反应[J].南方水产,2006,2(6):76-80.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