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鱼塘快速培藻方法

发表时间:2025/03/16 09:18:37  作者:周志诚  浏览次数:261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讲水产里的故事,用养殖人的语境,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

开春时肥水是养殖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然而许多养殖户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常常遇到困难:水体中藻类很难变得丰富,总是保持清澈透明。部分养殖户面对此情况,多次尝试施肥肥水后未见效果,便决定放弃坚持施肥,转而采用清水投苗的方法。然而,水体长时间清瘦,养殖风险将显著增加。现将春季鱼塘快速培藻方法总结如下。

一、初春气候多变,藻相培育困难

初春时期,气候不稳定,气温波动较大,有时甚至会遭遇倒春寒。这种天气变化对藻类的繁殖生长有很大影响,从而影响肥水效果。

解决方法:引进新水增加藻种,有必要时购买活体商品化复合藻种,与单一藻种相比,复合藻种具有更高的生态价值。生态系统越复杂,就越稳定;藻相越复杂,水质也越稳定,不容易出现倒藻和转水的情况。建议在肥水时选择“藻种+氮磷钾肥料+氨基酸+复合芽孢杆菌”的组合进行肥水。

二、“虫子”数量多,水体较难肥

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是水体中常见的浮游动物,俗称水体中的“虫子”,过多的浮游动物会吃掉刚培育起来的藻类。浮游动物游动能力较弱,且具有趋光性,夜间多聚集在养殖水体的下风口。当其大量繁殖时,可能会导致水体水质贫瘠或浑浊,使肥水变得更困难。此外,浮游动物还会消耗大量的水体溶氧,造成养殖动物缺氧。有时一定数量的浮游动物还会“咬伤”水产养殖动物致病。因此,控制浮游动物数量甚至在某些特定养殖环境中,局部杀灭浮游动物是水产养殖的必要工作。

判断“虫子”是否过多的方法是:在傍晚或天亮之前,用白色水瓢在塘边打水,正对光源观察,如果发现小虫体过多,放苗后应适当减少投喂量,待小鱼或虾苗将浮游动物作为生物饵料摄食得差不多时再培藻。

解决方法:①选择体形较大的藻种(斜生栅藻和四尾栅藻)进行肥水,以避免藻类被虫子吃掉。②使用诱捕装置灯光诱捕浮游动物。③浮游动物一般生命周期较短,7~10 天会自然死亡。等待“虫子”死亡后再肥水培藻。

三、春季缺乏光照,藻类光合作用不足

光照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备条件之一,光合作用指的是植物依靠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有机物的过程。藻类光合作用会受日照时间和光线强弱影响,从而影响藻类的生长。

通常情况下,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效率与日照强度呈一定正相关性。与此同时,光合作用也需要充分的日照。光照时间越长,光合作用的效率也越高。

春季的日照强度和时间都较短,这直接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限制藻类的生长和繁殖。解决方法:密切关注当地天气预报,避开阴雨天气,选择连续晴天上午进行肥水。

四、春季水温较低,藻类新陈代谢慢

水温与藻类的关系十分密切。藻类的生长和繁殖速度通常会受到水温的影响。在水温较低的情况下,比如春天池塘的水温低于18℃时,藻类的生长和繁殖速度就会变慢。这是因为低温会限制藻类细胞内的代谢活动,使得它们难以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和其他生命过程。而当水温升高到适宜的范围,比如25℃左右,藻类的生长繁殖速度将提升。在适宜温度区间内,藻类的代谢活动更加活跃,能够更高效地利用光能和营养物质,从而实现快速生长和繁殖。了解水温与藻类的关系对于水产养殖和水环境管理非常重要。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控制水温来调节藻类的生长,例如在春季水温较低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水温,如如东小棚养虾、罗氏沼虾盖棚标苗、地热水工厂化养鱼养虾、锅炉加温养殖等,以促进藻类的生长和肥水效果。

解决方法:针对此问题,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的肥水方式,并适时增加肥水产品的使用量,以实现肥水的目标。

五、药物残留量增加,抑制藻类繁殖生长

水体中消毒剂、杀虫剂、清塘剂使用过量,会导致藻种缺失。药物残留量增加,使水质变得不利于藻类生长和繁殖,严重者会直接杀死藻类。

解决方法:使用消杀类产品前,要参考说明书和实际养殖情况精准计算用量,切不可随意用药、滥用药,且在使用后及时对水体进行解毒。故而建议在肥水培藻前使用水产用有机酸类制剂,解除水体中的有害毒素,然后再进行肥水。另外,放苗前使用有机酸类还可有效提高水产养殖品种的苗种成活率,具有保苗作用。

六、青苔滋生,争夺藻类营养

春季水温较低青苔会迅速繁殖。然而,大量青苔的滋生会与有益藻类竞争养分,实际观察往往青苔属于优势的一方,这就是有青苔的塘口难培藻的原因之一。

解决方法:如果青苔数量较少,可以使用强氧化性底改产品来处理,之后进行解毒、肥水;如果青苔较多,则建议先使用遮光类产品抑制青苔,导致青苔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从而逐渐死亡,青苔发黄死亡后使用强氧化性底改产品改底,最后再进行解毒、肥水。

七、水体总硬度过低,藻类生长元素缺乏

总硬度是衡量水中溶解的钙、镁盐类的总体含量的指标。钙和镁对藻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细胞壁的形成。钙和镁是藻类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参与细胞壁的构建和稳定,有助于维持藻类细胞的结构完整性。

二是光合作用。钙和镁在光合作用中起到关键作用。它们可以影响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促进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从而提高光合效率。

三是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钙和镁可以帮助藻类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其他营养元素,如氮、磷等,促进藻类的生长和繁殖。

四是细胞代谢。钙和镁参与藻类细胞内的系列代谢过程,包括酶的活性调节、能量传递等,对藻类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五是水质稳定性。适当的钙和镁含量可以提高水体的稳定性,有助于维持适宜的酸碱度和电导率,为藻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总体而言,藻类生长必须有一定量的“钙镁”,它们对藻类的生长、繁殖、光合作用和生理生化反应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水体中保持适当的钙镁含量,对于藻类的健康生长和水生态系统的平衡非常重要。

一般当塘口总硬度低于10毫克/升时,即使施加无机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营养物质,藻类也生长不佳;总硬度在10~20毫克/升时,施用无机氮、磷、钾肥料的效果波动性大;只有当总硬度大于20毫克/升时,施加无机氮、磷、钾肥料后藻类才会快速大量繁殖(雷衍之等,2004)。

建议在肥水前检测水体的总硬度,如果不达标,建议使用补钙、镁类产品来提高水体硬度,然后再进行肥水。

在水产养殖中,养殖业者要重视肥水工作,在肥水后再投放鱼苗。在池塘养殖中,特别是在早春时,有些养殖业者对肥水工作不够重视;在实际肥水过程中,养殖业者可能会面临早春水难肥和肥起来快、掉清也快以及青苔暴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养殖业者需要综合考虑,按照实际塘口情况,使用不同的方案来处理“肥水困难”的问题。肥水工作贯穿整个水产养殖周期,它的有效达成不仅可以显著降低水产养殖动物的致病率和死亡率,还有助于促进水产养殖动物的快速生长,实现养殖效益提升,做好肥水培藻工作可使水产养殖事半功倍。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